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傻”姑娘     
小李去叫何玲,老半天,该来了啊,我想。嘭!门开了,跳进一位姑娘。她劈头就问:“你看我傻不?”“不傻,不傻,一点也不傻!”她不信任地翻了我一眼:“不傻?哼!爸妈说我是傻大姐,朋友说我是‘傻妞儿’,同学说我是‘傻瓜’,我觉得我可傻。她盯着我的面孔接着说:“你说不傻?我看不是真话。你想,出纳工作一是脏。想不到吧?有的人进城把钱藏在穿着的塑料胶鞋里,嘿,那味儿呀,鲜极了!摊在你面前,保管你非吐不可!二是累。日出日落,一天到晚,机器人似的,高频率机械地运动着,腰疼腿酸算便宜了你,夏天哪,有的人屁股上都坐出了疮。不过,我倒好!”说  相似文献   

2.
<正>从第一份工作开始,我就很珍惜,做得非常认真,同事们也都认为我的工作能力比较拔尖。可我始终没得到提拔和重用,每次看着升迁机会已摆到我面前,却又总与我失之交臂,我无比郁闷,只能感叹自己"职运"不好。直到有一天,我再次遭遇这种情况,一位职场前辈悄悄对我说:"我一直向上头推荐你,可这次他们还是把机会给了别人。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你总给人一种‘骑驴找马’、随时准备离开的感觉。担心你随时辞职,不敢对你委以重任。以后在这方面你自己  相似文献   

3.
新安印象     
八月初的一个周末,一大早起来,闲着没事,捧起一册散文集翻阅,正在兴头上,手机响了,是同学正康相约到新安其超家过"新米节".我不忍落下手中的章节,推辞道:"我还有事,你们去吧."而对方却不容我拒绝."周末有什么事?其超真诚相邀,也就是几个要好的同学聚一聚,车就在你家楼下,我们等你."透过窗户往下望,果然停有一辆面的.事已至此,不想让大家因我而扫兴,只有暂且搁书,心想出去散散心也好.  相似文献   

4.
若干年前在中国企业的一次高峰论坛上,有位企业家向当时的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提问:“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为什么差距却那么大?”杰克·韦尔奇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你们‘知道’了,但我们‘做到’了。”很多管理者经常问我:“季老师,教练到底是什么?教练能做什么?”概括来说,教练就是指导当事人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从知道到做到”看似简单的逻辑,其实并不简单。这就是为何在信息如此畅通,在知识结构如此接近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却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5.
正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登山运动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当他奋力攀到6400多米的高度时,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说,如果他能坚持一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了吗?没想到这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运动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名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和他舅舅之间的一席话:"……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干嘛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  相似文献   

6.
我经常看到一类消息,说自己投资实在太痛苦了,不想做证券投资,以后再也不碰这一行了.有一位投资者给我发送消息说:"作为一个正常工作的普通人,投资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困扰,我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 看了这位投资者恳切的文字,我给他发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你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觉得投资很痛苦,但是巴菲特觉得很愉快?很明显,是因为你没有跟随他的所有方法." 我一直认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向最专业的人学习.想学习格斗的人,不会找街头打太极的老大爷学,应该去找体育队的散打教练学;想学好英语的人,去英语国家生活会更好;想学养生的人,一定会和那些年过九旬还精神健硕的老人取经,而不会听信小卡片上所谓的养生广告.  相似文献   

7.
谈琪 《理财》2006,(1):12-12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需要聘请一位优秀的司机。消息一经发布,前来应聘者如潮。最终有四位司机参加了最后选拔。这四位司机都具有相当长的驾龄,无论是身体还是驾驶技术都非常的优秀。富翁满意地看着每一位侯选人,他突然问道:“你们的驾驶技术都很高明,如果你驾车行驶在山路上,能离悬崖多远而不会掉下去?”第一位司机不假思索地说:“1米远。”富翁轻轻地点了点头。第二位司机停顿了一下说:“半米远。”富翁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第三位司机想了想说:“10厘米。”富翁依然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第四位司机稳健地说:“我将设法远离悬崖边缘。”此时,…  相似文献   

8.
黄美姣 《金融博览》2006,(11):53-53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进入白宫后,柯立芝发现他的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秘书虽然工作很努力,但经常出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这位女秘书走进办公室时,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公文也能像你一样的漂亮。”果然,从那天起,这位女秘书处理公文就变得更加认真从此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这件事后,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时总要先给人涂肥皂水,…  相似文献   

9.
上大学时,一位资深的经济学专家有一次来学校作报告。专家希望在下面听讲的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报告厅里有多少学经济的学生。专家问了三遍,我们底下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作声,有些人甚至一时间头都低了下来,生怕专家询问的眼神触及自己的目光。其实,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经济的,但由于怕演讲人随后提问,故都不愿让他注意自己。专家是个很会揣摩听众心理的人,他苦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沉默,我就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一位新提拔的年轻县长节日里兴冲冲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本以为“衣锦还乡”会让老人家高兴,谁知母亲却平静地说:“妈不指望别的,就盼你能平平安安地干到退休。”春风得意的儿子大感意外,以为老人糊涂了,便说:“妈呀,我才30多岁啊!”可老人并不糊涂,她说:“你年纪轻轻的,可要干到平安地退休很不容易啊!你看电视上讲的那么多当官的都犯了事啊!妈能放心吗?”有一位年轻镇长调到县里工作后不久,打算在城里买套房子,可手头的钱不够,年近六旬的母亲听说后,起了个大五更天,跑了几十里路,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100多元钱送到儿子手上,一再叮嘱说…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烟草企业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烧鸡厂的老板在吃烧鸡时,常常发现烧鸡只有一只腿,便奇怪地问身旁侍奉的厨师:"你送来的烧鸡怎么都是一只腿呢?"厨师说:"鸡本来就只有一只腿!""胡说,"老板气急败坏地斥责道:"谁说鸡只有一只腿?一定是你半路偷吃了!"厨师哭笑不得,便说:"如果老板不相信,就到厂子后边的鸡场去看看."老板气呼呼地跟着厨师,来到厂子后边养鸡场里一看,傻眼了--奇怪,一只只鸡全都是"金鸡独立"的一个姿势.原来,大响午的,鸡困倦了,全都在一只爪子站着,另一只爪子蜷缩在腹部,远远看去,鸡好像真的只有一只腿.老板当然很聪明,啪啪地拍了几个巴掌,鸡受到了惊吓,跑动的时候,又全部变成了两只腿.这时,老板恼怒地对厨师说:"你不是说鸡是一只腿吗?怎么都是两只腿?"厨师接过话茬说:"老板啊,你为什么不对我拍拍巴掌呢?"  相似文献   

12.
看轻自己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人啊,不必太看重自己,你本来就是用灰尘、沙子和泥土制造出来的,你还想成为比灰尘、沙子泥土更多的东西吗?”这话听来似乎有消极、颓废之意,但细细琢磨一下,却很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深谙人生之真谛。生活中有许多人往往看重自己的地方很多,而看轻自己的地方却很少。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常常使人生表现得难以理智。总以为自己太了不起,不是凡间俗胎,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总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什么都懂;总以为自己是个能工巧匠,别人什么也不行;总以为自己经历最多、贡献最大、资格最老,稍不如意,便耿耿于怀,忿把自己…  相似文献   

13.
认真的长度     
《中国工会财会》2011,(4):57-57
在韩国的一所中学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每天要求学生将自己当日所学课程从头至尾抄写八遍,而自己很少对作、世进行检奁。刚开始全班都很积极地去完成,但后来大家渐渐地松懈下来,有的同学每天只写三四遍敷衍了事,甚至有更胆大的同学则是得知老师要来检查才匆匆赶写应付。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一位青年到深圳找工作.老板问他,你会做什么?他说我什么都能干好.老板把他安排到了离公司很远的一个小门面店负责营销.其实,营销对他陌生得很,但他一边学一边干,很快就适应了,并且干得很出色.结果被老板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把他提拔为部门经理.这个青年人成功的秘诀就是自信.  相似文献   

15.
年初,家住福州的小叶花10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本想长期自用,但潇洒了两三个月后,他就发觉很不划算.买车一次性投入大,养车费用高,而对自己来说利用率却很低,一星期要闲置好几天.他把这个烦恼讲给车迷朋友小王听,小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可以把车租给我呀,我付租金给你."  相似文献   

16.
余平 《理财》2011,(6):6
前一段日子,一个证券公司的朋友极力推荐我买一只消息股,他信誓旦旦地说这只股票三个月内翻倍没问题,经不住诱惑,我从积蓄中拿出八万元准备买这只股票。母亲是个老股民,她劝我说消息股靠不住,我像是着了魔一般,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的劝告。最后母亲无奈地说:"你从没炒过股,连个股市账户都没有怎么买股票?干脆我帮你买下这只股票,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母亲的话很  相似文献   

17.
清醒与糊涂     
有一位成功人士曾告知我们,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比别人清醒得早一点。当别人都在迷迷糊糊时,他却已经清醒了。所以清醒就能成功。有一句话时常被人提起,那就是难得糊涂。人有时糊里糊涂,能少去许多烦恼。所以糊涂就会快乐。是清醒好,还是糊涂好?你会选择哪一个?选择清醒吧.因为清醒是聪明人。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总能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他们是世人追捧的宠儿。但聪明人身心疲惫的程度非同一般,他们要比别人付出得多,看到他们在人前风光时,却没有几人知道他们背后的辛苦与血汗,聪明人辛劳一生。因此,聪…  相似文献   

18.
余平 《理财》2009,(11)
同学阿明是个老股民,毕业多年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前些天我在路上遇见阿明,他说自己的股票被套了,问我是否能借他一些钱,他想瞅准时机补点仓.我说:"这没问题,我总是挂在网上,你需要钱随时QQ联系我."回到家我和老婆说了这事,老婆说我傻,股市风险大得很,如果我真的把钱借出去,谁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还?  相似文献   

19.
间接经验     
夫人的同事H,心理学女教授,年届花甲未婚,今后也不想成家。她有不少专业著作和英文译著出版,课也讲得很好。有一回,她做电视讲座,题目是《怎样搞好婆媳关系》。夫人不解地问:“你一直独身,怎么能讲这样的问题?”她说:“我可以讲你呀,你跟婆婆不是处得很好么,我还可以讲婆媳关系不好的例子。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可讲的就多了。”  相似文献   

20.
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在税收新闻摄影队伍里。2008年,我曾以一组图片新闻投稿江西省地税局网站,却被省局老师直接电话批评:"你的优势不是摄影,拿自己的弱势去竞争别人的强势,是不明智的。"老师说得很在理,当时我能拿出的作品的确是"入门级"水平,但我喜欢挑战。于是,在税收新闻摄影队伍里就多了我这样一只热情无比的"菜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