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中央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决策和监管部门与中央银行密切配合,联手对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加以“降温”,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回调至17%的调控目标以下。但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过度,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值得关  相似文献   

2.
2007年第3季度,央行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金融调控力度,维护总量平衡。前三季度,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根据数据,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下,1995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均落入计划预定的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增长10.3%,全年预计增长10%左右,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经济运行仍保持相当的活力。工业增速趋缓,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较大,农业附加值增长预计可达5%左右,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利变化为调控市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变化 1998年,我们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但仍取得了GDP增长7.8%的好成绩。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策目标由解决经济过热转向解决经济过冷;宏观调控重点由控制通胀转向防止紧缩;投资政策由压缩投资转向扩大投资;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适当,由调控货币供给转向引导货币需求;财政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扩张的反周期调节;消费政策由限制消费到引导  相似文献   

6.
王文荣 《辽宁经济》2004,(10):56-57
2004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是,M1(狭义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和M2(广义货币,M1 定期存款)分别增长17%左右,而在过去的2003年,M1和M2的增长分别是18.67%、19.58%;全部贷款新增2.6万亿,比2003年的2.99万亿减少3000多亿。这是在连续五六年的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央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发出的一个政策变化的信号,从2003年  相似文献   

7.
钟伟 《西部论丛》2006,(3):90-90
第一,关于货币政策,2006年的趋势是中性趋暖、难以确定。从2005年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来看,截止到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除了信贷投放和年初调控目标一致以外,各口径货币供应量都快于年初预期,显示虽然2005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较为紧缩,但实际执行却偏向温和扩张。目前货币供应的回升并没有伴随信贷投放的同步增长,出现了所谓“松货币、紧信贷”的矛盾局而,因此判断未来货币供应可能会适度收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09,(1):26-26
在近日召开的的央行工作会议上,今年如何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向得以进一步明确。会议强调,央行今年将着力于货币信贷的总量调控和政策引导,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合力,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央行定下了今年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的目标,即2009年以高于GDP增幅与物价涨幅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达到17%左右。  相似文献   

9.
二、1996年金融形势1996年以来,在中央银行继续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金融形势健康、平稳。1.广义货币M2%幅回落,狭义货币MI增幅明显上升,货币流动性进一步提注。到1996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为72042.7亿元,增长2巳8%,比年初低工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第二次调低利率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增长幅度明显放慢。与此同时,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狭义货币余额为26336亿元.增长17.1%,比年初高0.4个百分点。从而货币流动性明显上升,到1996年9月末货币流动性(MI/M…  相似文献   

10.
存款是企业和居民闲置资金在银行的货币信用,与企业和居民的收入、消费、储蓄倾向、投资融资等密切相关。1993年以来,随着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部门各项一般性存款得到适度增长。郴州市金融机构1992-1996年存款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但是,今年以来,存款增幅大跌,5月底仅比年初增长2.28%左右,成为影响经济、金融运行的突出因素。到5月底止,全市各项一般性存款比年初增加24983万元,去年同期增加71125万元,今年比去年同期少增46142万元。其中: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3854万元,比去年同期少增…  相似文献   

11.
从1月21日结束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央行货币政策将紧紧围绕抑制流动性这一主题,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提出了广义货币(M2)增长16%的调控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半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目前,货币供应及贷款增长已适度放宽。这显示出货币政策有轻微放松的迹象与信号,预计央行近期不会加大紧缩货币供应及贷款增长的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运行不能没有宏观调控,这是我国改革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情况,出现了“保经济增长”还是“遏制通贷膨胀”的争论。本文认为,两者是统一的。经济增长回到9%左右,不能说是“滑坡”;物价上涨控制在5%以下,却有难度。一定要运用计划、规划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力争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治理通胀,不损害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年初以来,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总量,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长基本适度,各项存款增长保持平稳,贷款增幅回落趋势减缓,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10月底,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中国经济大幅下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银行第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超过年初央行新增贷款5万亿货币政策目标的90%。3月M2达到创纪录的同比25.5%的增长。如果今年经济保证8%的增长,CPI增长1%至2%,那么17%的M2增长目标意味着,货币供应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需要的货币需求,加上价格水平上涨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7至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董积生 《西部论丛》2007,(12):48-49
为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今年来央行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前10个月,央行先后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隹利率由252%上调至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7.29%,发行央行票据3.84万亿元,1至11月央行还先后9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9%调升至13.5%的历史高位。此外,相关部门还通过发行0.8万亿元特别国债等措施紧缩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尽管如此,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我国流动性过剩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长仍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苗头,紧缩性调控措施还会进一步出台,这无疑对还处于转型中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一,关于货币政策,2006年的趋势是中性趋暖、难以确定。从2005年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来看,截止到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除了信贷投放和年初调控目标一致以外,各口径货币供应量都快于年初预期,显示虽然2005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较为紧缩,但实际执行却偏向温和扩张。目前货币供应的回升并没有伴随信贷投放的同步增长,出现了所谓“松货币、紧信贷”的矛盾局而,因此判断未来货币供应可能会适度收紧。2006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重要指标,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所认同。本文首先分析各种口径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货币供给量变化对CPI和GDP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简单的结论: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影响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会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是都存在着时滞。  相似文献   

19.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初的我国经济延续上年的下滑走势,尔后在一揽子调控政策的作用下迅速回升。应该说已经恢复了高速增长,全年GDP增长8.7%,其中四季度增长10.7%,比一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在这一年中,货币政策的力度始终很大,货币供应量M1高速增长,导致了通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围绕通货膨胀这一突出经济问题,尽管控制在从紧和适度从紧的区段微速运转,还是有不少金融机构超规横、绕规模,乱用会计科目、帐外经营、超负荷等直接或间接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旺而不降。怪罪货币政策作用失灵是不现实的,恰恰相反,正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继续,不然后果更不堪设想。1997年后,面对通货紧缩,需求不足这一新的突出问题,中国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一再鼓励银行扩大信贷规模,以求治理通货紧缩。可是金融机构的放款积极性反而不高了,在贷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