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经济》2005,(6):19
目前IBM、HP不会找联想、海尔做代工,往往会选择台企合作. 第一家台资企业何时进入大陆已经无从考据了,从那时起,大陆对台湾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意义已经不是老兵的乡愁和白先勇、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了.  相似文献   

2.
王雨佳 《新财经》2009,(5):90-91
做自主品牌不是代工企业唯一的出路,所有的代工企业都转型做自主品牌也不现实。加工企业也可以做成品牌,在代工企业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王力 《北方经济》2008,(5):54-5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制造"已经渐渐融入到各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绝大多数是替外国品牌做代工贴牌生产,鲜有世界水平的本土品牌.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05,(6):19-20
台企陆投的经营之道几乎就是转移出来的战略优势. 设厂.和大陆市场接轨后,台资企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资本在大陆迅速扩张开来,躯体像海绵一样膨胀起来.大陆市场是一个避风港,在外部经济危机频发的情况下,港内企业可以从容调整,甚至扩张;大陆的市场却是个放大器,任何产业,无论是朝阳还是夕阳,都会被放大10倍、100倍;大陆市场尤如练兵场,无论落败到何种地步,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杨桂菊 《改革》2007,(11):80-84
聚焦于国际代工背景下的本土代工企业.以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价值链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代工企业自创品牌的决策分析框架,并以中国台湾厂商为例进行的分析表明,代工企业可以通过综合分析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市场竞争状况等外部环境以及从事的主要价值链活动等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战略决策定位.发展自创品牌。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济》2005,(6):23-25
低薪酬吗?台资企业的薪酬普遍比较低,但是台企认为这是一个计算方法的问题."台湾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职务的成本,而不是职员的工资成本.因为职务的成本包括薪水,办公费用,差旅费等,这样计算下来,在大陆一个经理的职务成本和台湾是差不多的,即使薪酬低一些."明基逐鹿总经理洪宜幸说."比如从台中到台南办事,当天就可以完成.可从苏州到北京,或从上海到北京办类似的一件事,当天很难完成,成本就要很高.不要让薪水成为吸引员工的工具.以我们来讲,好的业务人员的薪水和台湾的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7.
《上海经济》2005,(6):12-14
台企陆投十大"燃点" ★1978年,大陆改革开放,一下子打开了紧闭30年的大门; ★1988年7月发布"鼓励台湾同胞投资规定"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对台企之优惠措施比照外商,对台企之资产不实行国有化,适用涉外经济法规等; 台湾出版的<投资中国>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完成一项大陆31省份"台商投资排行榜"采访调查括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年中,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约77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该杂志所公布的台商在大陆投资各项指针远高于两岸官方统计数字,如"实际利用台资金额"一项,就比大陆商务部和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数字均高出40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张夏 《新财经》2011,(6):62-64
在与众多国内代工企业一样遭遇了继续待工还是做自主品牌的困难抉择之际时,整体产业的衰退更让原本的困境雪上加霜,而UCC是如何重塑自行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完成了从夕阳行业到朝阳行业的华丽转身呢?  相似文献   

9.
《天津经济》2008,(11):79-79
在这次金融风暴里,大部分玩具企业受到冲击而纷纷倒闭停产。但深圳皮皮熊玩具公司凭借着品牌和技术优势,在当前的逆势中成功突围,成为能抵御住金融海啸冲击的少数玩具企业之一。该公司经营模式不同于以代工生产为主的玩具企业,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流程中,所有环节全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做代工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05,(6):7-11
●台湾周边小岛与福建省厦门最近距离不超过2000米,普通人游泳约只需120分钟. ●乘飞机从台湾台北市到福建省福州市直飞时间约需47分钟. 凭借着语言、距离、种族、历史政治关系的优势,尤其是大陆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台企在大陆投资如鱼得水.套用第一批"陆投"台企人士的话说,"大陆是一桌喜筵,礼金随便你送多少,吃不了还可以打包".  相似文献   

11.
台湾后起者能借自创品牌升级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的后起者会逐步升级成为自创品牌、参与尖端竞赛的国际先进厂商吗?如何评估?瞿宛文与安士敦(2003)指出台湾上一次升级是借由后起者代工成熟产品来介入高科技产业,本文则探讨这些后起者进一步升级的途径将为何。本文发现除了少数早已显示出自创品牌策略承诺的企业外,若外在条件不变,则从资源角度来探讨台湾后起者的扩张策略选择,有相当的解释能力。即后起者累积的组织能力以规模生产及计划执行能力为主,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依据与限制因素,因此多数后起者的扩张的策略选择顺序可能会是代工升级优先,跨业代工次之,自创品牌再次之,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后起者并无必然进行自创品牌之理。其他会影响自创品牌的结构性因素包括国家政策、代工模式之成长空间及相关的产业特性。产业的研发与营销强度越高,技术与规模差距越大,则后起者自创品牌面对的限制因素较大。但策略选择也牵涉到管理者主观意向,并非结构性因素所能完全决定。后起者既有管理人对自创品牌企图心较为强烈之时,选择自创品牌仍为可能。至今,台湾少数自创品牌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巨大宏暮等,多牵涉管理人自身一向来主观的愿景与选择。近年来则多一些受代工模式成长空间限制所迫而开始自创品牌的企业,如华硕明基等。此外,一般而言台湾大企业自创品牌者稀,既有国际品牌则多由非主要企业经营。韩国条件与台湾类似,但已成功培育出国际级品牌企业,其案例显示除了企业强烈的企图心之外,政府的长期性产业发展策略与制度安排扮演关键角色。如果政策及其他结构性因素不变,台湾企业多仍会显现代工模式的路径依赖。但代工模式成长空间的限制日渐显著,自创品牌必然是产业升级需考虑的途径之一。鉴于自创品牌多非后起者策略首选,且韩国式的制度安排并不可能,因此在自创品牌可行性较高的产业与市场作选择性支持,尤其是对早已选择自创品牌的企业,应是较为适合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台湾资讯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以80年代的"代工"(原厂委托生产或委托设计)模式为起点的.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台湾已跻身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大供应商.许多电脑部件,如主机板和显示器,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都达到60%~70%.世界各主要品牌如Compaq、IBM、Dell等都由台湾厂商为它们做定牌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2005,(6):14-15
<投资中国>的调查方法,是先从大陆各省市区主管官员处及媒体、文献中取得原始数据,然后经过专家论证、比对后,再加以确定;部分数据是由该刊与相关专家根据旁证资料推估得到的.调查指出,台商投资大陆的区域仍以广东省与江苏省所带动的华南及华东地区为主体,山东、天津、河北、北京正逐渐显现发展潜力.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推进,大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未来几年会否成为台商扩大投资的热点,值得重点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05,(6):18-19
李庆辉刚刚从台湾辗转香港回到大陆.台湾单方面不允许资金在两岸之间自由流通,给他的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台湾资金外逃有着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05,(6):15-16
据台湾中华征信所2004年初公布的"2002年营业收入及获利前10大台企集团"排名,光宝集团以营业收入759.26亿元拔得头筹,宝成工业集团则以121.48亿元的税后纯利,荣登大陆投资赚钱最多的宝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家工业竞争力日益增进,海峡两岸引以为傲的制造代工(OEM)模式,遭受到国际市场极大的挑战,台湾遂于2006年推出为期7年的"品牌台湾计划",整合资源,以此提升品牌的意识,营造有利于品牌经营的环境.企业投入B2C品牌筹建的案例时有所闻,然而致力于B2B品牌经营的企业仍在启蒙阶段.  相似文献   

17.
李俊  胡峰 《世界经济研究》2013,(6):66-72,89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及其他经济环境的变化,代工企业正面临比较优势的削弱。失去比较优势的中国代工企业未来会转向何方?是在中国国内布局做一定调整,转向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内陆?或是转向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东南亚及南亚国家?还是直接撤回劳动生产率高、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发达国家?本文通过对代工企业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论述比较优势丢失的原因,并对代工企业可能转移的路径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看有多少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而是它的品牌有多少价值。例如耐克、戴尔等企业巨头是采取完全品牌管理模式,通过在全球代工的方法,实现品牌附加值。它不是不变的,而是在竞争中增值。好品牌不全是品牌管理和维护得好就行,还要有不断的投入与提升未来发展潜力相配合。  相似文献   

19.
焦艳 《中国经贸》2005,(10):70-71
李晋凯认为,OEM和自有品牌只能是互补的关系,雄厚的科研实力与凭借代工所特有的高效成本控制能力让MSI微星科技的自有品牌之路走得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20.
霍雨佳 《中国西部》2014,(16):52-55
<正>"我有一个教育梦想。"陆小平说。起初听到这句话,我有些吃惊,仿佛这句话从一个年轻的小学校长的口中说出来,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不禁让我联想到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似乎是看出了我的疑惑,陆小平笑了笑,清了清嗓子,继续着关于他的"教育梦想"的话题,拉回了我游离的思绪。"我认为做教育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教育一定要有一种追求,所以我把它形容成追求理想的教育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陆小平接着说。在整理录音的时候,这句话我反复听了很多遍,这原本是一句有点咬文嚼字的话,陆小平却说得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