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企业正式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企业非正式制度建设却极为滞后,严重阻碍了企业效率的发挥。推进企业正式制度建设、打造企业核心文化、优化企业非正式制度的运行环境,是今后企业非正式制度建设应加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外部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企业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产效率不仅决定于企业特性,企业的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外部集聚经济和外资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省市区销售收入前五十名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包括企业人均资产、企业规模以及企业性质和产业特定因素之后,企业所属产业在空间上越集中、所在城市人口密度越高以及外资企业产值比重越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越高,说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可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外部经济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的空间迁移行为,因为企业倾向于迁移到外部环境有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数字服务贸易是中国数字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贸易距离分解思路和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讨论双边文化差异对中国数字服务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间动态文化距离对中国2005—2019年数字服务出口具有稳健促进作用,且近5年正向作用呈增强趋势;样本期内中国数字服务出口效率均值为0.753,预示集约边际扩展潜力较大,尤其是亚欧地区高收入国家。当前是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积极落实已有区域数字贸易便利化措施,协调诸边数字贸易规制自由化谈判,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数字服务出口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并确定最优规制水平,对于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08—2017年中国省际工业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基于系统GMM模型分析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引导技术创新促进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其次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在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并确定最优规制区间;最后对实证部分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正式环境规制既可以直接促进工业绿色增长,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间接影响工业绿色增长。基于正式环境规制约束,技术创新对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在中等强度正式环境规制区间内,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明显。2)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可以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来促进工业绿色增长。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约束,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只有在较高水平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区间内,技术创新才能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3)从地区看,中国位于最优规制区间的省份很少。  相似文献   

6.
一国正式制度实施效率高低不但受到该正式制度本身制定是否公平的影响,还受到该国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公众对正式制度公平认同度差异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实施效率。文章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公平度的影响机理、非正式制度对我国正式制度效率弱化影响,并提出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一个与传统索洛余值方法相一致、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总生产率增长分析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总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资源再配置效率,而外资的进入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外资企业的总生产率增长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均值。样本考察期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整个长三角城市群能效提升的关键。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首次对2001—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14个代表性城市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并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工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率则保持稳定增长,但大多数城市呈现出规模经济下降状态;企业规模、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资和煤炭消费比重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要素投入结构则有利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首先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4年中国31个省区工业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然后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增加治染投资和减少工业SO2排放对工业生产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由于它们对生产率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影响相抵消所致。一方面,排放减少使技术进步下降,治污投资增加不显著地推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排放减少使技术效率提高,治污投资增加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研究了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获取生产率溢出的对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企业各年度的出口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不仅对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而且能够显著改变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变动轨迹。其中,企业第一年初始出口对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最大,之后呈逐年降低态势。在此基础上的分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初始出口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出口均能显著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而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则会导致生产率下降;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通过出口显著地提高生产率,其中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12.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文章对2004—2013年泛长三角城市群23个代表性城市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及分解,考察各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变化情况,以及分解后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度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年度数值也呈现波动且整体下降的趋势;各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为明显。政府部门需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促进工业升级,还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服务业需求、创造第三产业岗位等路径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采用2006—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和存量密度的提高均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服务业需求效应和岗位创造效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存在区域、时间和城市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2013年后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城市的影响比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城市更大。应继续大力扶持和发展机器人产业,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尤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积极推广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人力资本提升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制度作为桥梁,对全国范围内255家跨国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构了政府支持、企业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对企业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正式制度不仅直接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而且还以非正式制度为中介对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医疗资源有限性与医疗需求无限扩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实现高效率的医疗供给对提升居民医疗福利水平意义重大.对医疗服务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医疗行业生产效率提升机理的理论框架,并对医疗制度、医疗技术、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医疗市场有效竞争等因素影响医疗服务行业生产效率的路径进行了理论研究.以中国的经验数据为基础,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对医疗行业生产效率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指数测算了中国医疗行业的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和面板数据对中国医疗行业生产效率变动的成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了中国医疗行业生产效率变化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医疗行业生产效率奠定了基础,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的影响。采用OLS回归,加入选择性偏误项,以控制企业出口行为的"自我选择"效应。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存在明显的出口"工资溢价"效应,且出口"工资溢价"更多地体现在低出口密集度企业。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占比,内陆省份企业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这表明内陆省份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内资企业,企业出口"工资溢价"效应具有异质性。因此,政府要根据企业异质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出口企业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是一国重要的社会资本。社会信任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社会信任程度提高,有助于该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社会信任改善对于大型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高于中小型企业,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高于非国有企业;此外,文章还考察了社会信任改善对于不同生产率水平企业、不同地区企业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在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维护社会信任对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将Barro和Martin的领导者-追随者模型扩展至包含外商投资部门,构建了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得出如下结论:外资企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即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对于存在不同程度技术差距的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FDI溢出效应的作用不同;当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过大时,外资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会产生更显著的技术溢出,反而由于东道国企业难以吸收而抑制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制造业多年来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也成为国家重点监控的污染行业之一。论文概述了生态效率的内涵和评价方法,构建了医药制造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价值—影响比值法,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行业生态效率有所提升,但改善的重点仍在末端治理方面;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提升了资源效率,并带来环境效率的改善;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都对环境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贡献,而废气的治理效果亟须改善。最后,从政策引导、产业升级、企业生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医药制造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并对其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但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省区增长效率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空间自相关Moran'sI检验显示,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不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还存在着明显的集群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新科技对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为正,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的影响为负.而工业规模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