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杜汝霖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古生物学及地史学家,《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及地史学》是他继《燕山地区青白口纪宏观藻类》后,最近的又一新作,是作者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地史学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总结,也是我国出版的有关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地史学的第一部系统的教材。前寒武纪的时限占了地球全部历史的六分之五,地史时期漫长,地质构造复杂,许多  相似文献   

2.
我院地质系名誉主任、前寒武纪地质与矿产研究室主任杜汝霖教授于1990年1月13日收到了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IBC(Iaternation Biographical Centre)发来的通知函件和登记表,告知他己被推荐为该中心1990年春季出版的《世界性成就人物》(Internation Leaders in Achievement)第2版中。杜汝霖教授长期从事地质学科的教学与前寒武纪地质矿产的研究,多次承担国内重点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燕山地区青白口纪宏观藻类》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部(华北地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中宏观藻类化石分布广泛,己在十个省区二十多个化石点都有发现。计有3个科(或类),16个属和31个种。根据其垂直分布和共生组合关系,可划分为六个生物群组合,即:长城纪高于庄期桑树鞍生物群;蓟县纪洪水庄期下花园生物群;青白口纪早期(下马岭期)赵家山生物群;青白口纪中期(长龙山期)龙凤山生物群;青白口纪晚期(景儿峪期)至震旦纪早期淮南生物群(刘老碑生物群)及震旦纪晚期文德带藻生物群。这些生物群特征的不同及其在地层层序上的变化,可以作为晚前寒装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参考依据。某些特殊分子可能成为潜在的标志化石。目前对宏观藻类的生物分类尚有争议,己初步证明与蓝绿藻和褐藻似乎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龙凤山生物群”是我国晚前寒武纪后期发现的三个生物群中最早的一个生物群,它是早于伊迪卡拉(Ediacara)期的具多门类的海相宏观后生生物群落。该生物群落不仅有以龙凤山藻(Longfengshania)为代农分子等大量独特的宏观藻类,而且这些宏观藻类还具有组织器官分化,可以作为具多细胞生物和宏观底栖藻类化石的重要证据。最近,在龙凤山和下花园地区还找到了明显的蠕虫类遗迹化石,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汝霖教授,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曾任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前寒武纪地质与矿产研究室主任。 现为中国地质学会35届理事,全国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专业组组员,全国藻类化石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国际合作研究项目(ICCP)261项和344项中国专家组组员,地质矿产部地史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委员,国际叠层石专业组组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编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辽东半岛南部及苏皖北部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存在叠接错误。它把不同层位的地层当作同一层位,而把同一层位的地层当作不同层位叠接在一起。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都证实了这一点。本文对两个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作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河北侏罗—白垩系火山—沉积地层,在燕山地区十分发育,地层齐全,分布广泛,动植物化石丰富,闻名于世的“热河生物群”就发源于本区,冀北燕山地区是研究我国中生代地层重要地区之一。自19世纪末期国外学者庞佩利(Pumpelly.R.1866)及李希霍芬(Richthofen B.F.,1869,1871)对燕山地区中生代地层开始研究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近几年1:5万区调资料,论述了燕山西段怀来地区青白口纪井儿峪组的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古生物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及接触关系。通过区域地层对比,探讨了井儿峪期燕山地区古地理面貌。指出了本区井儿峪组发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79年,笔者等曾在冀西北怀来龙风山地区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中,找到了肉眼清晰可见的、小型的Chuaria等多种藻类化石。这些化石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时代较老,层位较低,个体较大,种类较多,产量较丰富,保存又完好的藻类实体和印痕化石. 其中有一种含量较丰富又具代表性的分子,就是笔者鉴定的一个特殊类型:龙风山藻属(Long-fengshania)。它的最大特点是化石体分为叶状体和似叶柄两部分。叶状体基部边缘都有一似叶柄  相似文献   

10.
第一、二期(总17一18期河北省燕山地区斑岩型铜铂矿床若干地质问题····································……邵克忠(1)华北晚前寒武纪藻类化石的一个特殊类型一L。ng fengSllania...............…… …”””·······························································……杜汝霖田立富(7)音频大地电磁仪中磁传感器的设计和研究······························……陈文华吴明奇(14)燕山酸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近年来区调新资料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印支运动在燕山西段下花园地区的客观存在。该运动发生在晚三叠世杏石口组形成之前,运动方向是来自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致使本区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寒武纪地层发生明显褶皱和断裂,并伴有中基性岩脉侵入。该构造运动对后期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发育、分布和构造变化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云铸教授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在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贡献是:①发现和命名蓟县运动,正确解决了华北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问题;②坚持震旦系与寒武系的不同,确定了震旦系及青白口群的元古代归属;③较早发现南北震旦系的差异,最早指出南北不同标准剖面;④坚持震旦系的重要地位,最早提出震旦系为震旦界。  相似文献   

13.
震旦亚界在我国分布广泛,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并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各种类型的化石层位;其时限约在815±20百万年到1950±50百万年之间。现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放射性年龄等方面资料,可由下而上分成长城、蓟县、青白口和震旦四个系(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冀北辽西一带分布着一套火山喷发和沉积相间的陆相侏罗—白垩系地层,负有盛名的“热河群”是该套地层的典型代表,其中含有相当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即通常所称的“热河生物群”。陆相侏罗—白垩系界限的划分,实质就是对热河生物群时代归属问题的讨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地层古生物工作者一直在寻求合乎客观实际的正确划分方案,然而至今对该地层的侧分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特别是侏罗—白垩系界限的划分更是不统一。笔者在参加编制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和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的过程中对河北燕山地区的介形虫化石做过一些较系统的研究,全部化石已在华北古生物图册(微体分册)中进  相似文献   

15.
在华北震旦亚界中能否找到肉眼清晰可见的藻类化石,一直是地质界和古生物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最近蓟县井儿峪组 Chuaria 的发现和笔者等在怀来长龙山组 Chuaria 等多种藻类实体化石的发现,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资料。怀来发现的化石的是目前所知我国时代最老、层位低、个体最大、种类较多、演化较快、而且保存完好,产最较丰富的藻类化石,有着重要的生物演化和地层意义。现仅就初步成果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晚更新世地层发育区实测21条地层剖面,发掘了四十八处化石产地和一百多件哺乳动物化石<详见图1>。这些化石经鉴定绝大多数是1959年周明镇等提出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他们认为这一动物群“代表我国第四纪晚期一个特殊动物群,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对内蒙古中部白垩纪介形虫化石进行系统的描述。关于该区的“固阳群”所含介形虫化石的主要地层剖面、化石组合特征、岩相古地理、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隶属等问题已另文发表(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内蒙古中部晚中生界“固阳群”介形虫化石及其地层意义》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鲁西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但由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大化石很难保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带来困难。笔者在曲阜牛郎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过程中,实测了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地层剖面,对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划分出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在剖面测制过程中,在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依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划分出2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roconodntus带和Cordylodus lindstromi带,并与国内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该两带分别属于区域上的4带和6带。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出现,准确确定了寒武系—奥陶系的界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地质总局1977地科191号文下达的任务及蓟县会议协调工作的安排,河北地质学院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中国天津蓟县及邻区震旦亚界研究”的重点科研项目,并分工承担了燕山西段震旦亚界辅助层型剖面的测制和研究任务。燕山西段指北京以西到河北张家口地区的西部边缘地区。地理范围大致在东经114°~116~;北纬40°~40°50′。包括了张家口地区中南部(坝下地区)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震旦亚界发育,出露广泛,约占全区面积1/3以上,层序基本完整,沉积较厚,上下限清楚,迭层石微古植物及藻类化石丰富,是一套未变质或轻变质、由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燕山地区震旦亚界与矿产研究的主要成果和问题,尝试的做一全面的、历史的、系统的小结。由于作者水平和资料的局限,文中肯定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燕山地区的地理范围大致为东经115°到120°;北纬39°40'到41°21'。大部属河北省北部,部分属北京市、天津市和辽西地区。(见燕山地区震旦亚界分布图) 这一地区是中国震旦亚界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的典型发育地区。它出露广泛,约占全区五分之二以上面积。在大部分出露区层序比较完整,沉积巨厚,上下限清楚,迭层石和微古植物丰富,是一套未变质或轻变质,由海相碎屑岩、碳酸盐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