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项权利,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我国存在的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除了体制和发展模式方面累积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在实践中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  相似文献   

4.
金升 《经贸实践》2007,(2):16-17
浙江经验的精髓是什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做的《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的研究报告将此突出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归结为以下五方面:  相似文献   

5.
高林 《经济论坛》2005,(17):38-39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校本指导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许锡生 《江南论坛》2006,(12):14-16
一、要明确设定责任底线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广义上说是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但关键的责任、第一责任在政府,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这里讲的责任底线,主要是针对政府来讲的。所谓责任底线,就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肩负起最起码最基本的责任。要使各级政府明白,这里讲的责任底线,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执政责任的最低标准,是最基本的执政规范,也是一条警戒线、高压线,是不能突破或碰触的,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方略。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构建中的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特点和规律,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创造一个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甘信奎 《发展研究》2007,(10):88-8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它们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它们各自的价值功能及内在联系,对于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伟域 《当代经济》2007,(11S):128-129
本文结合新时期税收工作实践,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创新税收服务的重要意义、目标取向和实践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要树立指导税收实践的“科学税收观”,把税收服务工作摆在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重要方面,并使之不断创新,为推进和谐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要将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由思想变为现实,必须以具有合法性、系统性、强制性、稳定性特征的政府公共政策作保障。文章从其内在逻辑阐述了和谐社会制度的政策科学基础,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制度的政府公共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以人为本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归根到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构建和谐广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广东长期积累和未来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黄华华省长撰写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广东》一文,高屋建瓴地对构建和谐广东的深远意义及其要求作了精辟阐述,对我们提高认识,开拓思路,把握全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5.
宋廷敏 《技术经济》2006,25(6):30-32
近几年,煤炭企业的伤亡事故频频发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重。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直接原因是利益的驱动,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旧的生产模式遗留的恶果。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遏制煤矿事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16.
李智军 《经济师》2007,(4):120-121
高校招生工作体现国家对经济、教育、社会发展采取的方针和政策,而且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第一个环节,关系着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考生的利益。因此,在招生工作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招生的科学化。这是促进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伟域 《当代经济》2007,(21):128-129
本文结合新时期税收工作实践,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创新税收服务的重要意义、目标取向和实践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要树立指导税收实践的"科学税收观",把税收服务工作摆在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重要方面,并使之不断创新,为推进和谐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赵树梅 《江南论坛》2005,(12):13-14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展望“十一五”,作为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南湖区,更应以“红船精神”为行动指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时代前列。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相似文献   

19.
吴峰 《经济师》2010,(5):41-4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目标追求和社会治理模式,今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从战略上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20.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却严重滞后,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通过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不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提供必要而充分的社会条件、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