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欣  康晶  张肃 《商场现代化》2007,(29):213-21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条件已成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原料供应、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客观情况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地承载力,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产品价格,解决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把握几个方面: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三、优化区域布局;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五、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作为农民收入的最基本来源的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模式不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就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4.
《商》2016,(11)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农产品加工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延长农业生产加工链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力支持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实现产业之间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深刻意义。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障碍。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在加大对农业和农村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采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养农产品生产体系、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效支持带动作用等战略措施,切实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发展“三农”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三峡库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阶段的产业选择要注意规划,加大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发展设施农业;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培植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产业化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生态工业园区;调整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方式,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自力更生和自强不息;鼓励发展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辽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辽西地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即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实行清洁生产,把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因地制宜,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因长期受国家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并受农业经济体制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滞后。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应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同时,在国家宏观政策实施上,应全方位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支持,减免农民的税费负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严控土地使用,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妥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健全法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驱动转变为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地理优势使得我国农产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农产品加工业调整和优化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政府重视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使得农产品加工业在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农产品过剩及贸易市场受到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只有高效率的创新转型才是农产品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0年食品加工业雇佣劳动力264万个.食品加工业作为重要的农业后向联系部门,不仅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巨大的市场,改变农产品的自然特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和我国加入WTO,因此认识与世界强者的差距,会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发展苏北地区经济,既要靠外力拉动,更要靠内生增长机制。苏北地区作为农业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目前,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企业规模、产品结构、发展能力、营销能力、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为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文章提出,苏北地区应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副产品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融合升级加快的趋势特点,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高层重视不够,缺乏产业定位;政策歧视,市场分割;流通企业散小,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流通理论研究滞后,无法满足实践需要;学科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培养有待提高等。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流通产业,明确产业定位;消除政策歧视,促进市场统一;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流通竞争力;加强流通理论研究,引导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培养流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与需求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省际之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所享受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服务需求潜力大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服务需求潜力小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需求基本上是匹配的,其服务业发展状况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河北两省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服务潜在需求,应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提升服务业比重;贵州、西藏两省(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过多地超越了服务潜在需求,主要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过低、服务需求不足导致的,贵州省在政策上应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步伐,西藏自治区则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原因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既是一个工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制造业、商贸业物流先行,工业、农业物流并重.没有农业物流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落后的农业物流不仅会影响物流业发展的整体速度,也将严重阻碍现代农业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大力推动;需要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需要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需要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派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需要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专门人才,解决冷链物流人才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丽莉 《江苏商论》2012,(7):105-108
在服务业领域,人才素质决定着产业素质,人才层次决定着产业层次,人才密度决定着产业高度。围绕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层级等问题,文章对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江苏省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众多因素制约,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逐渐凸现,现代服务业人才的供给约束逐渐凸现。为此,应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张与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经济成就,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均水平不高、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发展质量需要改善以及流通业的差距明显等.流通业在流通总规模、企业规模、流通效率、物流成本、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强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在流通理论研究方面,应重点加强结构、效率、制度、法制和诚信、消费理念、统一市场方面的研究,并在经济学基础理论、流通理论的国际交流和加快培养青年理论工作者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7.
洪涛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13-18,32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与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商品市场化程度与流通产业竞争度不断增强,产业组织化与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流通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业发展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在我国流通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流通业发展的思想观念落后,流通现代化与新型业态发展相对缓慢,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低,行业封锁与垄断现象严重,物流技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等。为推动中部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中部地区应抓住当前"五化并举"、"两化融合"、"两型社会"的发展机遇,更新流通观念,调整流通布局,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整顿和规范流通市场秩序,深化流通改革与对外开放,整合中部流通资源,进一步推动流通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物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目前物流业发展明显滞后,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物流要素配置缺乏统筹协调,缺少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形成,融入全球化步伐加快,多种所有制、多种运输方式互相竞争的格局形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契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进行全球布局,“走出去”到海外谋发展.同时要加快培养现代物流业管理人才,努力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家,发展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19.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就业结构一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但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开放程度之下,符合经济最优发展需要的就业结构并非是使其与产业结构完全一致。本文提出最优就业结构的概念,并应用DEA方法计算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我国各产业劳动力比重能达到最优就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将能提高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张长厚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4):22-24,45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环节多、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应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改善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以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