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三农"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1):19-22
“三农”问题是历史的沉淀,是客观和主观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敏感性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化区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农产品竞争力弱、城镇化率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不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又是什么呢?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理念、机制和手段去抓“三农”,发展现代农业,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用新型工业化思维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值为重点,以工业生产方式为手段,对农业实行生产工厂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现代化、运作项目化,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系统化,从而达到资源利…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表。这是203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农业规模、结构、效率还是农民收入水平及其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差距,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三农”的主要症结,都表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调控职能。 一、“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的三个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主化和现代化建设、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低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农”问题的解决,既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也不能在“三农”之外寻求解决途径,而应寻求“三农”与农业之外其他产业的结合。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休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它立足于农村,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而与“三农”问题之外的经济社会直接接触,联系农… 相似文献
6.
7.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农民数量多,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要已是不争的事实。“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实现城镇化,保持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政府各个部门也采取了多项解决问题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三农”问题不是一个或几个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关联的系统问题,其对策要体现综合性、长期性、层次性,本文试就此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农民视角剖析"三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社会各界把“三农”问题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普遍归结为体制与制度方面的原因,即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对农民的盘剥等。决策者和学术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基本上大同小异,一致归纳为政府决策与制度安排对“三农”的“补偿”。制度固然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任何事件的发生不仅有其外在因素,而且还有其内在因素(即自身因素)。体制、制度因素只是造成“三农”问题外在因素,而农民自身的特征才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内在因素。只有将内在因素与…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三农"问题成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直指“三农”问题,反映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我国二元制经济结构角度出发对“三农”问题产生的症结、解决对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本文认为“三农”问题决不是一个或几个孤立的问题和现象,其形成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实质是整个农村地域系统运行状态不佳,与其他地域系统不协调而致。 相似文献
11.
发展合作经济是"三农"问题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走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成功解决了“三农”问题,但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此类“外科手术”式的道路是极其漫长的。从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内在障碍方面寻求突破——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既能收长远之效,又能见眼前之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届政治局和常委会中,回良玉是唯一具有从基层到省级的农村工作完整资历,尤其在主政安徽和江苏期间,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宏观决策经验。农业上的经验和政绩,使其成为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在此之前,他还担任过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为新任总理温家宝。 在地方政坛,回良玉以务实、耿直、有魄力闻名。干实事,重实效、敢负责,是他的一个理念。这一点体现在回良玉作父母官时,当地流传着他的一些名言:“慢进是退,不进则是过。”“坐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要着眼于挖掘农业内部的潜能,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村“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从辽宁省新民市抓专业乡村人手组织产业化的经验中可以看到,农业自身的产业化运作,既可以使农民较快致富,又可以容纳较多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条件弱化。农民增收难。(1)农地资源减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乡镇企业长期以来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大量的工业污水严重地影响了有限的耕地。(2)农业生产成本高。尽管国家为促进农民增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粮食价格有所回升,但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刚性增长,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和改革重大任务 ,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思路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 ,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的角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是制度创新 ,只有对农业税收制度、农业用地制度、农业科技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 ,才能理顺“三农”的外部环境 ,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拉动投资需求21.1亿元,进而推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我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国农村消费群体大,但消费支出少;需求潜力大,但购买力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低;市场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由农民“买单”目前义务教育经费是以县为主,县级统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般都比较困难,县级统筹仍然是乡级负担。乡级负担不了,则往农民头上转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中,国家只负担2%左右,省市只负担11%,县级负担9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行各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责任有义务同党中央一起解决好“三农”问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三农”问题过程中金融业存在的经济问题,从而提出金融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重要责任并就如何更好的发挥金融的职能作用提出进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三农”问题便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国人面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的逐渐减缓,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造成城乡间一系列的经济政治问题,使“三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近几年来,由于过剩经济的来临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三农”问题变得更为严峻,它已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增收,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重头戏和难点在农村。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除其他因素外,重点是资金投入的问题,能否恢复和增强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加大信贷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探索出一条农业政策性金融、农业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互补信贷投入效应,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早日致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