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看,和谐增长是一个国家的理性选择.和谐增长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具体化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诸环节,而且它们之间贯穿着一条难以摆脱的制度链条.本文以"四个环节"的分析为切入点,将和谐增长镶嵌于制度和谐的框架内,分析不和谐增长的制度背景和制度原因,旨在为研究和谐增长提供一个新的、现实的视域,并从制度和谐上探讨长期和谐增长的外在保障.  相似文献   

2.
李莉 《时代经贸》2008,6(11):17-18
经验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价格的波动、荷兰病、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制度弱化等.本文对"资源诅咒"研究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关系的假设检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中,自然资源被赋予了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自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决定论以及新增长理论的技术决定论以来,自然资源却被认为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过,此阶段的相关理论仍然认为资源并非经济增长的阻碍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发展经济学的"资源诅咒"假说却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强的抑制作用,由此使得资源丰裕地区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制度变迁、合理利用资源租、充分发挥外国直接投资的正面促进作用或许是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有助于经济的增长,而"资源诅咒"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对"资源诅咒"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一直以来资源问题却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包含有自然资源因素的增长模型是对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经验数据表明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会挤出物质资本,并影响效率,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陷阱"现象,西方学者对此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主流观点认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这种观点逐渐被取代为:一国的自然资源丰裕反而会使该国的经济陷入负增长,这一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随后很多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并探寻其传导机制,但是自然资源诅咒并非规律性命题.因为确实存在一些资源富裕的国家,如加拿大、溴大利亚、挪威、博茨瓦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的经济却在保持高增长.目前人们正在达成一种新的共识:制度因素和政策措施在自然资源丰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制度质量和合理的政策措施是克服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当一国制度质量是好的,那么自然资源是福音,会促进经济增长;当一国制度质量是差的,那么自然资源是诅咒,会降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提高,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本文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增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作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的重要部分,并发展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变化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来解释"资源诅咒"现象.资源收入通过直接减少工作动力和间接导致较小的从事创新的劳动力比例两种方式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和谐消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消费的自然环境方面,必须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使消费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根据和谐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应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严格限制破坏自然环境资源的经济行为,严格保护涉及环境消费的自然资源与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人力资本理性配置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模型,得出结论:低人力资本者和高人力资本者都可能成为价值侵蚀者.只有个体将知识和人力次本更多地配置到价值创造的生产性领域时,才能在降低增长成本而实现个人财富"理性增长"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掠夺性激励制度"激发了人的"掠夺性侵蚀行为",如何纠正激励性制度偏差,降低价值侵蚀行为效率是实现成本节约基础上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自然资源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09年30个省(除西藏)的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在我国各地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影响。对于东部省份而言,存在"资源之咒"现象,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对中、西部而言,并不存在"资源之咒",人力资本对中部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而对西部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作为城市化水平较落后的省份,面对全球性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压力,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选择“成本内化”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建立低能耗多元化健康型消费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抑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Federal transfer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monly used cross-country transfer programs on uncoordinated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ies, economic growth and natural resources in a federal economy. Natural resources are a federation-wide public good. In each member country, production degrades the environment, but clean-up policy can improve it. Clean-up policy is financed by taxes on polluting firms’ output and cross-country redistributive transfers. We solve for a symmetric Nash equilibrium among national governments. Transfer policies that lead to higher pollution taxes make existence harder, and are harmful not only to growth but also to the environment.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to implement a taxation system that stimulates growth and broadens tax bases to finance national clean-up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的研究普遍忽视了自然资源的贡献。随着自然资本的耗竭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将由人造资本转向自然资本。技术进步必须从节约人造资本转向节约自然资本 ,只有技术进步能够充分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率 ,经济增长才会持续下去。当技术进步提高自然资本生产率的机会已经耗尽时 ,经济增长将停止 ,进入稳态。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文章通过查阅中外相关资料,就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及理论成果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sector depth and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n the natural resource-based economies vis-à-vis economies that are not dependent on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 Generalised Method of Moments estimator for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is adopted for 194 countries spanning the period 1964–2013. Using different measures of banking sector depth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investigation yields three key findings. First, the banking–growth relationship is non-linear and positive within certain levels of banking sector depth in both country groups. Second, the time lag between the change in the level of banking sector depth and th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shorter in the natural resource-based countries than in the other countries. Finally, the total effect of banking sector deepening on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s weaker in economies with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矿产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确立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准则;在全面分析影响区域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素,区域资源基础及潜力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因素,资源安全储备因素,区域外资源可供性因素,配套资源及基础设施支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计算模型;就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多目标准则下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时间维度上的优化配置问题,为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study of fertility choi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natural resources. It aims at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ndogenous fertility choic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their link to the sustainable matter. We analyze a growth model driven by natural resources and without production, where agents have jointly to determine consumption and fertilit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their decisions on the dyna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We adopt the most optimistic view on natural capital (it generates endogenous growth) and the weakest notion of sustainable paths (all variables are positive): in such a framework we expect that sustainable paths exist. We instead show that this is not always true. In fact, even if renewal capa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unbounded, not always can a sustainable path be found: this depend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ionary fertility rate and the mortality rate. If the stationary fertility is lower than the mortality rate, a sustainable path will not be found, and in such a case public intervention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economy along a sustainable path. This can simply be done through policies affecting public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 the intensity of the dilu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大卫·罗默的假说,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实际的经济增长将呈下降趋势,即存在因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引起的"尾效"。1978—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平均每年约为1.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由于土地资源的消耗,在1978—2005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降低了1.26%。按照这一数据推算下去,到2030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因为土地资源的"尾效"而降低到目前经济增长率的74%;到2050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因为土地资源的"尾效"而降低到目前经济增长率的57%。  相似文献   

20.
关伟  金一 《经济地理》2020,40(2):31-40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厘清能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复杂影响,文章构建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三者的时序演进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程度,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2001—2016年,能源利用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整体水平较弱。经济增长水平发展趋势良好,但仍然存在地区差距。生态环境各地区差异明显。②空间格局上,能源利用呈现出以点带面的特征,经济增长整体呈现东部大于中西部的特征,生态环境前期南方落后于北方,后期各省市得到平稳发展。③东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呈现出经济增长大于能源发展,且首期至中期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而言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大致持平,在首期和中期时冲击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上呈现出能源发展大于经济增长,至中期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