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为占据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定价权成了各国之间争夺的焦点。文章基于碳排放权及其交易市场的特征,从金融市场视角分析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一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减排目标、减排技术、管理成本以及市场风险等;二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能源价格、预测价格水平等。并从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价值估值方法、碳交易风险管理体系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建议,籍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以来,各国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在我国“30·60”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策动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顺利上线,第一个履约周期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但仍面临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本文在借鉴欧盟、加州、韩国等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有序优化碳配额初始分配方式,持续提升二级市场交易活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减排机制的确立在国际上催生了一个活跃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要有系统的思维,包括提出碳排放控制总量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碳排放权的初次配置;要从引领未来为基本出发点,规划中国碳排放交易产品体系及碳金融衍生品的合理开发,需要从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操作的角度,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核查及监管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方案;要从保障的角度,集成提出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宏观政策体系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2011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之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始交易。这意味着全国越来越多的重点控排企业都将陆续通过购买碳排放权配额或是自行节能减排的博弈,在生产模式上实现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转变。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相关经营活动严格征税,利用国家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税收数据共享共用,有助于对重点控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度实施监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供税收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国内外理论研究情况,以期对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璋 《大众商务》2010,(8):285-285
本文回顾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国内外理论研究情况,以期对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各种碳排放权市场机制的特点,并创造性地将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探讨了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路径。现阶段我国尚未完全具备建立强制性减排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但是鉴于未来碳排放权市场的重要性,我国应该把发展碳排放权市场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可以采取如下发展路径:第一步,培育和壮大我国自愿抵消市场;第二步,借鉴美国经验发展类似CCX的会员制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借鉴印度经验适当发展CDM单边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CDM二级市场;第三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出强制性减排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8.
四个方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政府监督管理碳排放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测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加紧建立和完善我国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及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对于我国建立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营造绿色低碳的经济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处于探索时期的基本国情,通过借鉴欧盟国家的经验总结及全国七个试点的实践,对我国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1997年《京都协议书》的签订以及后来以欧美日为首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碳排放市场在为该市场所在国的节能减排目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这种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不得不引起各国对它的重视。本文将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含义出发,逐步简要介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以湖北碳排放权市场为主要例子并对其流动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这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测和控制、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以及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以实现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要求,也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目前比较突出的市场分割、市场主体参与度低、定价机制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市场交易量的扩大、统一价格的形成及市场的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特别是要通过解决碳排放权的稀缺性问题、完善交易平台建设等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融权"机制建设、碳抵消项目建设、边界碳调整措施、监督碳排放企业、引导相关金融创新共五个路径探讨征信管理支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分析征信管理工作本身所应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包括征信产品创新、信用记录创新、评级机构创新等,以保证征信管理工作能够通过上述五个路径发挥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碳交易中,中国缺乏核证减排量(CER)的定价权,主要由于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碳交易项目类型过于单一、碳交易项目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对CER的需求、国内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滞后。因此,中国应当采取在国际碳交易定价中的积极应对策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确立自愿减排和配额相结合的交易机制,发展碳金融衍生品及其服务,战略性储备碳排放权资源。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保护环境引起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并达成了共识.各国采取了多种的节能减排措施,碳排放交易市场便运应而生并日益盛行.目前,对碳交易中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各国都没有设计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碳排放权交易的二种类型即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和基于项目交易的碳排权,结合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分析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希望在完善碳交易准则,在碳交易活动顺利开展中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谭广权 《西部金融》2022,(7):68-73+79
实现我国“30·60”目标,碳交易市场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2021年7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启动开市,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碳价是碳市场运行的核心,合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对市场稳健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碳价的定价机制,总结各碳交易市场不同阶段碳定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碳交易市场定价机制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问题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广泛重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为例,将有关碳排放权期货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按照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方案、影响碳排放权配额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碳排放权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三方面展开,最后简述国际碳排放权市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部委通知     
《中国科技投资》2012,(5):14-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总体部署,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自2005年开始运营以来已进入第三个阶段,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长期低迷,其原因不但在于去工业化使其碳排放权不再稀缺,更是由于其通过对外贸易转移碳排放。采用2005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欧盟碳价与中国主要碳密集型产业对欧盟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欧盟碳价在短期内促进了中国碳密集型产业对欧盟出口量的增长,但长期内则会产生不利影响;在中国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下,这种负面影响会逐渐减弱并趋于平衡。目前,中国已经采取有力的自主减排行动,欧盟不应再针对中国碳密集型产业部门征收碳关税;中国应尽早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帮助相关产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在试点实践中不断发展,规模和交易额不断增大。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制约因素,包括碳配额分配制度不统一、碳配额市场较为分散等制约。我国碳配额交易市场同样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外部挑战,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和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我国碳配额交易市场需要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碳配额交易市场制度,不断扩大国际碳市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