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海清 《经济论坛》2010,(11):100-102
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集中反映了草原文化的本质和精神特质。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曾在草原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在推动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发挥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以崇尚自然理念,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以践行开放理念,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恪守信义理念,推行诚信外贸建设。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民族经济发展的源泉,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内蒙古经济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沿着物质消耗的粗放式增长路径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已经非常有限,许多困难和问题已凸现出来。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对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内文化资源的稀缺性、独特性以及不可模仿性赋予城市品牌活的灵魂,是城市品牌资产生成的核心要素。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域和核心承载区,草原文化蕴含了绿色、天然、生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其已然成为内蒙古塑造城市品牌的内生动力。文章以草原文化为视角,从城市品牌资产的内生机制出发,分析草原文化与内蒙古城市品牌资产生成的关系,将草原文化生态理念植入内蒙古城市品牌建设中,循序渐进地实现内蒙古城市品牌的设计、建设和传播,进而提升城市品牌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4.
葛宏 《经济纵横》2013,(6):61-64
随着草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旅游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势头日趋显著,重视开发当地文化溯源和旅游景点的挖掘与研究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亮点。本文以内蒙古为例,分析了草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如何开发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促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后,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区域竞争和国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培育"软实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向支柱产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跨度较大,文化产业资源各具特色。本文按照内蒙古自然地理特点、历史特点、民族文化特点将内蒙古文化资源划分为8个各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区,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内蒙古草原文化产业化整合的总体战略规划,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构筑草原文化国际品牌的基本模式和创建草原文化国际品牌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构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为例,对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草原旅游业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而草原民俗旅游更是独具特色.只有发现并解决草原民俗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将民俗文化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利用,才能把吸引游客的民俗因素和民俗事象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文化优势.发掘遍布自治区各地的良风美俗、丰富旅游内容,不仅可以直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地区之间的交往,而且还可以形成特色旅游,弥补纯粹以观光、度假旅游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的缺陷,提高内蒙古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例,通过对锡盟草原碳汇价值的研究,建立碳汇交易场所,利用碳汇交易等手段,发展草原牧区的碳汇经济,并借助相关部门为农牧民打开绿色通道,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使农牧民从碳汇经济中获利,从而达到锡林郭勒地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以及由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的牧民子女进城读书和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已经或正在对牧区居民(牧民)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文化传承等日常生活和他们所从事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必须构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倡牧民自主迁移、优化牧区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牧民子女就学转移的鼓励机制、为牧民顺利渡过调整过渡期提供保障、发挥畜牧业内部潜力,促进牧民就地转移、建立牧区人口准入制度,减轻牧区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绿色宝地。这里资源富集,人杰地灵。辽阔肥美的天然牧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沿边优势的草原特色旅游业的兴起,使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四大天然草原之一,草场面积20.2万平方公里。丰富的草牧场资源,为发展草原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盟牲畜头数达1811多万头(只),居全国地市级首位。优良畜种以乌珠穆沁羊、中国草原红牛、苏尼特双峰驼而驰名国内外。1999  相似文献   

11.
“2009’中国·张北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以其独特的创意、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容,为社会各界呈送了一场草原文化旅游的盛宴,成为张北旅游业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一、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草原是以多年生低温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间有灌丛、乔木稀少甚至全无的辽阔地带。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约43亿亩。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和四川等十个省区,因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的综合影响,形成复杂多样的草原类型,主要有六种类型,即由东北  相似文献   

13.
草原音乐是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而游牧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流动。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这一游牧民族不停地在流动。而张北草原音乐带着神奇的草原音节奏开始了永不停歇的动态传播。张北草原音乐节自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其独特的开创性,一流的水准,为张家口市节庆活动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添光增彩,研究张北草原音乐节连续四届成功举办的历程,分析张北草原音乐节品牌打造面临的挑战,探索出一套符合张家口市文化创意品牌发展的模式:一是要突显地域地方特色;二是具各创新思维,将创意创新放在首位;三是要完善文化节产业链;四是要搭建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经济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吉林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渊源,具有开发多元性旅游资源的潜质,因此,吉林西部文化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区域整体调查勘测与定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牧区围封禁牧对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舍饲与放牧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指出在草场退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同时又兼顾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要扩大羊只养殖规模,必须采用草舍饲养羊的方式,才能解决畜牧业生产条件的限制与牧业经济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才能引导畜牧业经济走向商品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内蒙古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超载放牧、盲目开垦、滥砍滥挖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沙化、植被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也对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宏伟战略,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内蒙古的草原、沙地(沙漠)、森林、水域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例,从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出发,论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并提出该旗旅游业发展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庞羽 《经济研究导刊》2011,(35):258-259
草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对现今社会的启迪不可小觑。许多学者以草原文化自身建构为切入点,对草原文化的概念、内涵、类型、分期及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掘草原文化内核,保护草原民族传统文化并促进其发展,对现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东面与中国相连,西面则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明相连,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享有"黄金之路"美誉的阿尔泰山是这条通道上的中心之一,也是草原丝路民族文化的摇篮。商贸往来、王朝兴衰、民族迁徙乃至城镇分布与环阿勒泰草原丝路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草原丝绸之路文化的变迁昭示我们,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应重视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主动参与文化交往与交流,将多元文化整合成为能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9.
《时代经贸》2011,(12):26-30
2011年5月6日—5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和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联合举办、主题为"我从草原来,草原精品汇京城"的北京"内蒙古商品大集"在金源新燕莎MALL正式启动。我从草原来·草原精品汇京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北临俄蒙、毗邻八省,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优势明显。地域辽阔,草原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并且实现牧民持续增收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现行政策执行时间较短,对政策实施效果缺乏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文通过对内蒙古等6省区牧户调研数据,就不同区域内牧户对现行的草原生态保护及相关补贴政策的认知情况、评价情况以及政策实施后牧户的养殖困难和政策期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