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金  冯百侠 《经济导刊》2011,(10):86-87
近年来,国内外一次又一次频发的各种灾害,接连不断地将农业安全问题摆到我国各级政府和公众面前,政府部门多次强调农业基础的重要性,新闻媒体也把农业问题作焦点话题特别报道。无庸置疑,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农业。而在所有农业问题中,农业灾害发生后如何对灾害损失进行快速补偿,使受灾主体尽快摆脱灾害的创伤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非常2008     
《经济改革》2009,(1):8-17
当时间的指针终于走向2009年的时候,很多人不由得从心里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讲迷信的人都说,大凡遇“8”的年份,总会有大事发生,可谁也没有想到,2008年的中国所发生的大事,竟是如此惊心动魄!从冰冻灾害到汶川大地震,从毒奶粉事件到金融危机,一场又一场不期而至的天灾人祸,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中国老百姓的神经,更使许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极端反常性气候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灾害发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破坏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基于此,中国各级政府就要适时构建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而相较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更直接地面对着灾害的考验。地方政府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地方政府在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基本事项。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强调防灾、抗灾、救灾三结合,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其中,防灾是指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在灾害发生之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减灾是指为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在灾情出现时,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害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紧急抢险、转移疏散灾区人口、抢种抢收农作物等.当灾害形成后,政府应当迅速开展灾害救助,组织力量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尽快恢复灾区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因此,人类社会在对付灾害袭击时,防灾、减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建立健全七大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期间救灾工作的简要回顾我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省份。洪涝、干旱、农作物病虫害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全省共发生三次较大的洪涝、一次大的干旱和一次低温冷害,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损失。"八五"期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各种灾害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胜利,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妥善安排了灾民生活,有效地恢复了灾区生产,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一)综合防灾预警系统初具规模5年来,我省的气象、水文、人工降雨、地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存的地球,在这个原本寻常的年份,因为极端气候频频降临,变得极不寻常。 中国也不例外。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边是高温炙烤,一边却是大雨滂沱,由此引发的干旱、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一次又一次地将不同地方的无辜百姓裹挟其中,使成百上干个生命因此突然凋零。发生在8月7日晚上的甘肃舟曲泥石流,更是成为目前为止印证这一现象的近乎极端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的经济主体是个体的小农经济,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灾害,饥馑便往往随之发生,并会因此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危机,以至于威胁到国家政权的稳定。所以,中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饥馑的防范和赈济。  相似文献   

8.
目前 ,世界正面临着非典型肺炎疫情的重大灾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 ,是恐惧惊慌、人人自危 ,还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以蔑视困难和灾害的大无畏精神去应对 ,是衡量懦夫和强者的分水岭。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懦夫 !从历史上看 ,在灾害面前 ,这种不当懦夫、勇做强者的传统和精神 ,千百次地体现于历史的许多危急关头。面对强大的外敌入侵 ,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包括疫灾 )的降临 ,我们中华民族都以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据史料记载 ,从纪元前七世纪起的 2 0 0 0多年间 ,我国发生疫灾的次数是 ,…  相似文献   

9.
田玲  高俊 《经济管理》2012,(1):173-181
本文在考虑灾害风险冲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消费者—政府随机决策模型、权衡福利与财政的得失和理论推演,得到政府最优救灾规模的多维边界。具体救助规模由刻画灾害风险福利损失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具体而言,灾害损失程度是导致灾害救助需求加重的直接原因;而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则会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灾害救助的需求;资本的留存情况和形成效率可减轻政府救灾的压力;灾害发生频率虽不影响最优救助规模,但会对整个社会福利产生消极影响。据此,加强灾前防御、普及灾害科普知识以及提高灾害资金运作效率,可达到减轻救助支出负担、提升灾害救助效果、增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的目的。本文展示了如何设计灾害救助的最优规模,以与实际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动态挂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巨灾最多的国家之一。雪灾、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虽然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防旱、抗洪和救灾的应急机制,但是灾害发生后的大部分经济损失仍然由政府承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巨灾保险作为一种对付巨灾的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财政支付的有效性,保障居民生活、工作的安定。通过研究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比国内外巨灾保险的发展差异,提出对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是我国生物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方之一。从调研来看,目前洞庭湖区地方政府在生物灾害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灾害预警机制初步建成、减灾救灾机制逐步完善、灾害善后工作较为合理。但是在灾害防治基础条件、防治技术水平和防治制度建设等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害防治预案体系建设,健全灾害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全民互动救灾体系,推进灾害防治法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梁斌  闫鹏 《经济学报》2021,8(4):235-262
本文运用中国微观调查数据及中国地震灾害相关数据,研究了巨灾经历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影响渠道进行了讨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历过巨灾的个体,其亲社会行为会显著增加,且经过检验这一结果是稳健的.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巨灾经历可能通过政府信任、人际信任这两个渠道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本文证明了巨灾经历对亲社会行为可能的影响,并证明了灾害发生时政府救灾和社会救灾为社会带来的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一直是党和政府极力倡导的工作观点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探索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披荆斩棘,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突发性灾害事件频发的今天,群众路线有着新的时代功能,不仅有助于消除突发性灾害事件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能力,还能增进政府处理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台风灾害风险的特征,指出政府在应对台风灾害时的关键作用。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当前应对台风灾害的现状及问题之后,以广东省为例,提出了设立由政府支持的台风灾害公共管理基金的初步构想,以期能对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台风灾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政府以行政手段动员救灾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仍然缺乏系统的灾害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体系。只有在此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提升科技防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防治灾害的科学投资体系和管理运营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可是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却层出不穷,加强灾害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灾害管理的含义、性质与特征,介绍灾害管理的一般方法,指出中国灾害管理正在经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前言美国地域广大,各种灾害频繁发生,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超过几百亿美元。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灾害的预测和预报、响应和救援,以及灾后的恢复和重建都十分重视,制订了相应的计划与措施,并设专门的灾害应急机构。联邦政府的有关计划包括国家减灾计划、联邦政府灾害响应计划和联邦政府灾害援助计划等。国会还专门制订了一部关于授权和规定联邦政府提供灾害救援的《斯塔福特救灾与紧急援助法》(简称《斯塔福特法入联邦政府于1979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联邦应急管理局。这是直接向总统报告的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  相似文献   

18.
广东沿海地区地处西太平洋沿岸,社会事业和居民生活经常面临着遭受台风袭击的风险,台风灾害每年都给这些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首先,针对台风灾害风险的特征,分析其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指出政府在应对台风灾害时的关键作用;其次,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当前应对台风灾害的现状及问题之后,以广东省为例,提出了设立由政府支持的台风灾害公共管理基金的初步构想,以期能对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台风灾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洪涝、干旱、暴雪、冰冻、高温等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呈明显增长趋势。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建设还比较落后。根据当前中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现状提出了农业气象预警及应急机制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海洋生态灾害发生的频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极其严峻的问题。只有弄清这些生态灾害背后的根源,才能从本质上认清海洋生态灾害产生、发展和运动的规律,为海洋生态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从海洋生态灾害的共性出发,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角度探讨海洋生态灾害频发的根源,试图寻找有效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安排,把海洋生态灾害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