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朝华 《经贸实践》2016,(7):275-275
作为频繁发生地震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我国分散地震风险的体系比较缺乏。在汶川大地震中,国内保险业的表现让人惋惜,表现出保险赔付慢、程序繁琐、赔付金额较低的尴尬情况。面对频繁的地震灾害,建立健全完善的地震保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国内进行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然后研究了集中地震保险的模式,以期在国内建成和实际情况相符的地震保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发生、受地震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在地震保险方面面临重大挑战。地震保险标的损失重大、地震风险管理的落后、地震灾害损失保障面狭窄、地震保险基金的匮乏以及保险双方风险分散意识淡薄,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给中国地震保险的开展带来了困难,所以,构建与完善中国的地震保险制度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在分析现阶段中国地震保险业务开展基础上,对中国现阶段地震保险制度构建机遇进行阐述,并最终给出了建立中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面临严重的地震风险。保险是有效应对地震风险的市场机制,建立地震保险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财政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地震灾害的损失补偿主要采取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的形式,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风险,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保险的损失补偿功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罗敏  丁磊 《当代经济》2004,(9):64-65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带,地震风险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地震保险是分散地震巨灾风险的最有效的方式.似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保险公司郜不愿承保地震风险、随着地震保险理论研究的逐步成熟,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展了该项业务,面对我国巨大的地震保险市场和外资保险公司带来的巨大压力.中资保险公司开展地震保险业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我国重大地震灾害易引起财政剧烈波动的现实背景,借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保险机制替代财政救灾的方式,根据我国地震相关历史数据,通过构建地震灾害财政救灾支出负担的积累模型,模拟了在不同保险金额下2014-2020年我国地震灾害财政积累救灾支出负担的变动情况,并以此检验保险如何平滑财政波动风险的事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购买保险可以有效地平滑财政救灾支出的波动性风险,且波动性与保险赔付呈反向关系。在98%的置信区间与10%的赔付率下,100亿元保额的地震保险可以使财政积累救灾负担的上下界各有08.%和12.%的下降,而1000亿元保额则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救灾支出的波动性风险。文章研究表明,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有助于政府优化灾害管理、提高救灾效率、发挥市场功能和尽快建立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后,房屋地震保险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针对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不承保由于地震带来的房屋损失问题,提出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救灾模式,并从建筑质量风险基金的法律基础、风险评估、精算与控制体系、财务及风险分散机制以及震后理赔管理系统4个方面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建筑质量风险分担机制的运作框架。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无锡市地震局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坚持"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以及"震情第一"的观念,全力打造"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以实施无锡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提升全市地震监测能力;以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为抓手,提升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以修编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为手段,提高地震应急反应的能力;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社会宣传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害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经济分析机构和专家学者,纷纷表述了各自的观点。他们运用各自掌握的信息资源、预测手段,分析预测了此次地震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各行业的影响。但这些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我们关于地震灾害对中国经济、产业影响的结论,并基于短期和长期对汶川地震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建筑工程结构的抗地震能力是社会防震抗灾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在地震中所受到的破坏程度决定了地震的震害程度,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防震抗灾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科学的理论思想,结合近几年地震灾害的教训,分析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主要是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结构设计减少地震力影响力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以及次生灾害。国内外历次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抓好抗震设防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是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最积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光生 《环境经济》2013,(10):49-51
震后生态环境变化及保护措施,在地震灾害学上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深刻认识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影响,积极探索地震区域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和治理途径,促进受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早日恢复,这对地震灾区的震后救济、重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必祥  田州 《城市建设》2010,(2):203-203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结构设计减少地震力影响力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强烈地震常造成人身和财产巨大损失,如何能够使房屋设计在地震灾害中经受住考验,保证人民财产的安全,越来越成为我们每个结构设计人员注意的问题,我仅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地地震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且地震后所牵连的各项人类生产生活范围不断增加,让人类饱受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其中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要属燃气系统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反应及后果.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城市燃气系统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抗震防灾的对策研究,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研究:硬对策、软对策.其中硬对策包括在技术方面研究新的且实用、适用的燃气报警系统,软对策包括为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众所周知,地震造成的主要灾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伤害。包括人员死亡、生理受伤,心理、精神创伤。二是对人的生存环境的破坏。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城市地震灾害既具有地震灾害的共性又与城市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它主要有如下3个特点:1、产重性。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化,交通、生命线工程的高度网络化,通讯系统高度中枢化,一旦遭受地震袭击,其灾害是非常严重的。如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使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重工业城市瞬间夷为平地,经济损失达100亿人民币。又如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死亡5000余人,伤亡2.6万人,建筑物、高架桥和隧道也遭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2、连锁性。地震不同于有些自然灾害,它不但直接给城市造成灾害,而且还往往产生次生或诱发其它灾害,形成灾害链。主要类型有:地震-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东濒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是欧亚地震带所经过地区,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地震所产生的灾害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好抗震设计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地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地震与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日本政府初步估算,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约为16万亿~25万亿日元。日本东北地区和北关东地区是地震重灾区,有许多向全球供应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工厂。因此,地震的影响也波及日本国内外的产业供应链,给世界各地工业生产活动带  相似文献   

19.
地震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 就在论坛开幕的前一天,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地震灾害,因此,地震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自然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重点话题.里昂证券主席乐民信开场就宣布初步向灾区捐款人民币200万元,用于紧急救援和支援灾区重建.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经济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地震灾害,范围大,威力大,要加强重视.而且,高原地区地震的威力尤其严重,加强高原地区地震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主要以西藏自治区的地震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为例,对西藏高原地区地震应急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西藏高原地区地震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