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纪显  熊文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01-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下金融规模急剧扩大。地下金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正常的经济金融构成危害。虽然我国有关监管机构对地下金融进行严厉监管,但收效不大。文章论述了我国地下金融的成因、规模和利弊,并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地下金融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如何打破地下金融监管困境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因台商在大陆发展资金短缺,导致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这种非法地下金融可能冲击两岸的金融秩序,也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化解两岸地下金融热潮,必须通过两岸金融合作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民间金融也有称地下金融、非正式金融、体外循环金融、灰色金融、场外金融、隐形金融、非公金融等。根据2004年12月由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进行的首次实地调查显示, 到2003年年末地下金融的规模在74DO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增加额的  相似文献   

4.
深圳与香港之间地下金融(汇兑)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地下汇兑活动一直十分活跃,但是,我们对其规模、运作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一直知之甚少。最近,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基本结论是:两地地下金融活动(主要是人民币同港币之间的汇兑)的规模已经十分巨大,人民币和港币资金在深圳与香港之间的流动已经基本突破了资本项目的管制约束。 一、深圳与香港之间地下金融活动的主要方式 据深圳市公安局经济侦察分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地下金融活动有着比较发达的组织网络,并形成了专业化操作。这些地下金融组织首先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开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 民间金融,是一种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以借贷为主要形式的民间经济活动,有私人与私人、企业与企业、私人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信贷以及私募基金、互助基金等。虽然民间金融不登大雅之堂,只能被冠以“地下”、“私募”等称号,却遍布全国,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金融随处可见,且种类不断翻新,规模不断扩大,用途日益增加。据2005年底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地下金融规模高达8000亿元,其中私募基金占据了近九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抑制资金非法流动,深圳银行业被迫设置提现限额,这种因噎废食般的做法揭示出地下金融活动危害不浅,一度被视作小打小闹的地下钱庄正在对金融安全提出严峻的挑战。由于脱离在监管之外,中国的地下金融规模难以估计,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字是,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  相似文献   

7.
邓君 《特区经济》2008,(2):79-81
在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法制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非法金融活动却屡禁不止,甚至目前更为盛行、猖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现实问题。目前,"地下钱庄"是非法金融活动的主要形式,它们彼此助长、相互渗透。因此,建立、健全打击"地下钱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有利于有效遏制非法金融活动,同时防范和惩治非法金融活动也将有助于打击"地下钱庄"所从事的非法业务。  相似文献   

8.
地下金融作为一种因资金供需矛盾而引起的经济现象,存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在经济法律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对正常金融秩序的冲击尤基,且屡禁不止。本文旨在介绍台湾地下金融出现的背景、产生的弊端及当局采取的对策,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一些地方,近些年来存在着“地下钱庄”等地下金融活动,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省政府领导先后作出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严肃查处,并研究解决办法。有效解决“地下钱庄”等问题,还必须着力在引导和规范上做文章,从增加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遏制地下保单的泛滥,关键在于铲除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文章运用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地下保单的供求、内地与港澳保险公司的竞争及地下保单的监管,指出提高内地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是遏制地下保单的根本方法,加强保险监管则是现阶段打击地下保单蔓延的基本方法,只有双管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和各级金融部门的推动下,普惠金融已成为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藏,近年来,普惠金融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还存在问题和困难。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国家对发展普惠金融的相关精神和工作部署,结合实际,从发展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丰富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防控金融风险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孟科学  魏霄  侯贵生 《改革》2020,(2):116-124
网络社交金融沿着社会分工带来的职能资本裂变而不断发展,为社会成员实现自身需求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判断标准,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社交金融的发展特性,与网络社交成员的关系协调、社群权利规则的生成环境和演进机制一起,对金融运行和风险管理产生作用。网络社交场景中金融交易的金融本质尚未发生变化,也未创设出新的金融功能,但网络社交金融活动场景的多样性和跨界融合,以及社交关系的复杂蕴含着金融风险。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调整为中心的探讨,可以丰富网络社交金融的内涵与外延,为网络社交金融风险治理提供适配国情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正规金融形成了冲击,而民间金融作为补充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了引导拉动其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金融产品及金融业务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发展中国碳金融体系,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国内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碳金融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针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创新存在的几个问题,从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增强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及交易中介的作用和努力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耀军  鲁涛 《改革》2004,(5):56-63
最近20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显著发展,但与全国整体金融发展程度相比,农村金融还处于被抑制的状态。目前中国金融发展的二元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相反有着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存贷差等指标表明,中国农村一直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着数目可观的金融剩余。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金融配置效率低下,这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吴琼  王学忠 《特区经济》2012,(9):155-157
金融许可证具有择优功能、维持金融市场适度竞争功能、优化市场结构功能和公示功能。就农村资金互助社而言,这些功能或无存在之必要,或无实现之可能,金融许可证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障碍。为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我国应废除对之实行的金融许可证管理制度,但应当加强业务监管,防止农村资金互助社目标异化而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闫坤  崔潮 《改革》2012,(4):52-58
我国近现代财政形态,可归纳为从帝国财政崩溃走向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一统财政体制逐渐瓦解,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逐步融入与先发现代化国家趋同的财政联邦主义改革方向。我国有必要建立宪政化、法治化的财政体制框架,在社会监督下形成政府间稳定的法律关系,使财政体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性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重塑二元金融结构下的农村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延华 《特区经济》2006,213(10):101-102
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二元金融结构对中国农村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必须重塑二元金融结构下的农村金融,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资金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