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可谓是决定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命运的风向标。这项首开记录,直言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规定,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十四万七千家中小国有企业MBO(管理层收购)的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2.
《山东建设》2005,(6):28-28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已完成规范中小型企业管理层收购有关办法的草案起草工作,办法有望于一季度出台,快的话应在春节前后。  相似文献   

3.
M BO是M anagem ent Buy-outs的简称,意即管理层融资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它产权交易手段收购本公司,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融资收购起源于英国。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迈克·莱特(M ikeW right)在研究公司的分  相似文献   

4.
顾云 《西部论丛》2005,(6):67-68
2005年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业内人士认为这份文件既表明了国资委对以往的MBO改制效果的承认,也显示了国资委对未来合法MBO放行的态度。它表明,在历经混乱、治理与争议,2003年3月又被财政部紧急叫停之后,中国的MBO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必将带动中小企业新一轮的管理层对国有企业产权的收购热潮。  相似文献   

5.
声音     
李荣融:4亿以下国企可向管理层转让 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议论纷纷的国企MBO问题终于有了结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建立或政府已经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地区可以探索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论题是时下颇为热门和敏感的管理层收购。笔者在学习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著作之后受到了某种启发.提出了MBO是中小国企改革的出路之一这一论点.并通过理论和实证进行论述.提出了我国推进MBO的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这使国企MBO的话题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对于我国国企而言,MBO如果操作恰当,将成为一剂“良药”,可以治病;但如果操作不当,将成为一种“毒药”,可能致命。在治病与致命之间,仅有一线之差。如何使国企MBO治病不致命,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央最近已经明确,大型国有企业不搞管理层收购;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要区别情况,原则上也要在建立国资委或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明确出资人以后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9.
走近中国MBO     
中国的MBO管理层收购方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相当程度上是对那些发展过程中所有权不清的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理清,是对企业创业者贡献的一种补偿,而国外标准意义上MBO解决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过度分离造成的管理低效、代理成本升高的作用变得次要,因此MBO的方式只适用于解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不能作为企业产权结构改革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开放潮》2005,(4):6-6
这是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郭建新在4月14日举办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  相似文献   

11.
MBO生死时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炜华 《新财经》2003,(5):50-52
曾经有某知名民营企业家这样总结在中国做企业的经验:"……就好比参加田径比赛,参赛选手为了赢得比赛纷纷抢在发令枪响之前都冲出起跑线,结果抢跑两步的被裁判罚下场,抢跑一步的赢得了比赛,至于没有抢跑的,最后全输了."  相似文献   

12.
MBO辨证     
MBO 国资转让的五种基本模式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中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界定、管辖范围正在酝酿明确,有关专家说,179家大中型企业包括旗下的20万户企业的出资人到位的问题十次人大后就要明朗.  相似文献   

13.
谈MBO的缺陷     
在七八年前北京四通公司实施MB0的时候,MBO对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事物,但在近几年,这个舶来词却是财经界炙手可热的词语,也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名菜”。2003年4月份财政部发至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财企便函[2003]9号)文件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14.
吕臣 《上海经济》2006,(5):65-67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财政部已经向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发函,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设施后再作决定”.不过,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相关部门未与予以正式回应.  相似文献   

15.
许宁  张兵 《新疆财经》2006,(4):81-83
本文分析了现有管理者持股相关理论的不足以及管理者持股实践中存在的两大误区(认识不足、滥用)。其后,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逻辑分析,即用“管理能力”重新揭示企业的本质,导出管理者持股的逻辑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基于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团队持股。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收购主体通常只能提供10%~20%左右的自有资金,其余要靠外部资金解决.在国外,管理层通常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来获得收购资金,并且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合作下进行.而我国由于金融体制的限制,融资渠道不足,再加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支付能力不足,管理层收购融资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MBO时大多采用管理者自筹资金或私募投资为主体的方式,收购的支付工具多为现金.因此,如何规范企业MBO的融资行为、拓宽MBO的融资渠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MBO)及其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中,管理层收购(MBO)狂热一时。20世纪末期,MBO在我国也悄然出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剖析,探究其发生的内在机理,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环保意识综合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管理层收购的涵义 ,阐述了中国企业应用管理层收购的现实意义 ,具体分析了两个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实践 ,探讨了中国企业实行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企高管钟情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研 《新财经》2010,(1):57-59
2004年8月,郎咸平撰文指出,TCL、海尔、格林柯尔等大企业存在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他认为.MBO是用银行的钱,变相收购国家的资产。郎咸平的言论,引发了一轮学术界、企业界和媒体的MBO是非之争。  相似文献   

20.
吕华 《开放导报》2003,(8):46-47
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公司实施MBO之后,其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等将发生很大变化,并在实质上成为管理者完全控股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