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胶济客运专线的客流特点、能力适应性及扩能改造的基础上,根据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和普速旅客列车混行的运输组织模式,结合其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趋势客流、诱增客流和转移客流进行运量预测,得出2014、2015年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客运量预测结果,并提出列车开行方案建议,为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和线路经济效益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合理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亟待研究的课题。针对兰新高速铁路,分析其客运量,提出适合兰新运输通道的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方案,研究客流的输送组织模式,确定旅客列车开行区段。在此基础上,建立求解兰新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进行计算,以制订适宜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基于物理路网的客流分配问题是开行方案优化的基础。为了提高我国高速铁路列车的服务水平,优化列车开行方案,遵循按流开车的基本原则,根据客流预测结果将客流分为高速客流、中速客流2类,在此基础上,以全部旅客的广义出行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物理路网的高速铁路客流分配优化模型,采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并通过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铁路动卧列车的开行状况剖析当前客流市场,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挖掘分析高速铁路客流市场趋势、客流市场成分、旅客倾向性选择,以及航空与高速铁路的旅客行程距离选择。在此基础上,从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席别分配、车票价格3个方面对其客运产品进行设计,提出节点换乘为主、直达为辅的运行方案,最后从宣传和体验、价格、促销、服务对高速铁路客运产品提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安铁路局吸引区客运市场分布及特征的分析,对西安、宝鸡和秦巴三大客运市场的客流组成,以及航空、公路、铁路运输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论述。在调查分析吸引区客运量情况和对铁路局管内9个客运站、24对旅客列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客流特点,提出改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深线周边社会和铁路客运量的统计预测,结合广深增建第Ⅳ线所形成的输送能力,分析利用广深Ⅲ、Ⅳ线开行城际旅客列车的客流支持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提出加强Ⅲ、Ⅳ线运输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自动控制原理中反馈控制原理、对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原因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客流动态反馈控制的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方法。针对目前现有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制订与调整过程存在的缺点,提出将现行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客流情况的统计作为改进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工具,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应针对不同的条件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并对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系统及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8.
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的有关研究,提出编制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要在继承传统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吸收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周期性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点。通过调查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客流情况,预测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上行各区段客流数据,提出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的列车开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概述呼和浩特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及客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呼和浩特铁路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枢纽客运站作业量预测,针对枢纽内顺列布置2个大型客运站的车站分工设计,对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车站规模进行适应性分析。通过细化枢纽内各站分工,完善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验证了枢纽内各客运站、各车场的设计规模,得出呼和浩特铁路枢纽各站分工合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车站设计规模匹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思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旅客列车运营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需经历运量预测、方案优化和运行图编制3个阶段.其中,OD客流的预测及分析,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制定的前提和基础,而运行图的编制则属于方案的具体实施.研究中对3个阶段的子问题采取单独顺序优化、循环迭代的方法解决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同时,提出了保证该研究路线可行性的必备条件,以及整体循环迭代过程是否收敛的理论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旅客列车运行效益及旅客出行满意度,以铁路运营部门净收益、列车空座位走行公里最小化为上层0-1规划模型,以旅客出行满意度最大化为下层客流均衡模型,构建了纯整数非线性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针对下层客流均衡模型,通过划分博弈环境和分析旅客乘车出行选择行为,选取旅客同质群体作为局中人,构造各局中人合理赢得函数,对每个博弈环境均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进行客流均衡分配。基于构建的模型特征分析,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上层停站方案模型,运用QPSO算法求解下层客流博弈均衡模型,并以兰新高速铁路为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获得使铁路运营部门与旅客双方均满意的Nash均衡解,由此得到的开行方案铁路旅客损失率为0%。  相似文献   

12.
针对郑西客运专线建设,系统分析影响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各种因素,选择郑州、洛阳、三门峡、华山和西安5个站、4个区段,以2018年为研究年度,根据预测客流密度进行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结合区段直通客流量计算行车量,确定列车对数、开行等级,并绘制列车开行方案示意图。最后,针对列车开行方案,结合经济、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效益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合九铁路沿线客流情况的调查,以及旅客列车开行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车底套用、调整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利用图定列车加挂组织旅游客流等方法,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以及增开旅游专列、旅客列车、城际列车等措施,以提高合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列车开行方案和客流分担率的关系模型,通过采用满意度值作为中间变量,反映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计算社会各消费人群对已有列车开行方案的满意度,预测客流可能出现的变化。建立客流量对于列车开行方案的函数模型,并以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为例,分析列车开行方案改进后对旅客满意度及客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瓶颈区段限制高速铁路路网的整体能力及运营水平,研究其识别方法对高速铁路路网的规划、设计、运营等阶段均有重要意义。在将瓶颈区段归为服务瓶颈的前提下,研究高速铁路客流需求、高速铁路路网结构和高速旅客列车开行方式等因素对瓶颈区段的影响,结合高速铁路的特点对旅客出行时刻和旅客出行路径进行简化,提出高速铁路路网抽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客流分配方法设计一种关于高速铁路路网瓶颈区段的识别方法,并采用相关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针对瓶颈区段提出改变运输组织模式、加强运输组织工作等建议,为缓解瓶颈区段对高速铁路路网的限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普速铁路旅客列车市场化开行应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时期客流变化动态调整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灵活配置运能供给,满足旅客运输需求,提升运营效益。阐述广州局集团公司普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普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的市场需求,设计普速铁路实施"一日一图"运输组织模式的方案。结合高速铁路运营经验,从联合办公与会商、运营分析、人员快速调配、突发情况应急方面,提出"一日一图"模式需要建立的相关组织机制。针对普速铁路"一日一图"特点,从优化资源配置、做优普速产品、创新运输机制方面,提出实施"一日一图"的保障措施,以提升普速铁路干线旅客列车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福厦铁路开行城际列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厦铁路沿线是福建省经济带,其社会经济特征、客运量和客流特点,以及城市间距离等方面均具备开行城际列车条件。通过运量预测和对福厦铁路开行城际列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说明福厦通道客运市场繁荣潜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良好,有利于提高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高速铁路旅客需求生成规律等基础性理论,可使高速铁路运量预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探讨高速铁路旅客需求特性以及生成机理,基于市场抽样调查,分析我国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各地区的高速铁路客流出行意愿、分布规律等客流特征,认为我国客流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研究成果可对优化高速铁路开行方案和运输组织以及高速铁路市场营销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设计迫切需要自动化、智能化,主要是根据市场调查和客流预测,运力资源配置,成本效益估算及最优方案评估,解决3个主要问题:市场需要什么,铁路运输企业能提供什么,铁路列车开行的价值是什么.通过建立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支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设计,提高客运管理水平,满足营销工作需求,适应铁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京沪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京沪线的客流特点和客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沪高速铁路与既有京沪线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分工方案,并进而分析了未来京沪线上开行的各类列车及各类列车的停站。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参考京沪线现行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提出了未来京沪高速铁路上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