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随着多条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及周边路网的完善,枢纽内急需增加动车组运用检修存放设施,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及实现大理地区路网通达的需要。在阐述大理枢纽规划和动车组检修工作量的基础上,确定大理动车运用所规模,分析横列式和纵列式2个布置方案,结合动车运用所选址原则提出蛇山方案、苍甸山方案、凤仪方案3个动车运用所选址方案,从运营长度、工程条件、后期发展等方面对3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经济合理、适应城市规划及铁路科学发展的蛇山方案。动车运用所的建设研究有利于完善大理枢纽功能,提升铁路区域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动车运用所的洗车线、检修线等固定设备已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计划对提高动车运用所的检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动车组由于长短编组不同,在检修时对双列位检修线的占用情况也不同。以同一列位在同一时间最多只能被1列动车组占用的时空相容性及动车组运用计划为约束条件,以最后1列动车组检修完成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动车所一级检修作业计划优化模型,将问题转化为带特殊工艺约束的混合flow-shop调度问题,并采用自适应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某动车运用所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广州南动车所运输组织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广州南动车所运输组织存在的动车所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动车组调动缺乏统筹规划、作业人员缺乏统筹协调、应急组织机制有待健全、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提效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优化计划编制、优化站场设置、优化机制设置等优化动车所运输组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高速铁路成网后对动车组运用计划的影响,分析成网条件下的动车组运用计划,分步骤构建时空网络,以路径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等相关约束,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模型,选用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京沪、沪宁高速铁路数据为例,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比较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结果,认为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能够较快地获取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6月28日10时,在西安北站以西5 km的铁路建设工地上,彩旗飘扬,锣鼓震天。西安铁路局开出工程建设并蒂莲,西安北动车运用所和西宝铁路客运专线三桥至西安北动车运用所走行线两项工程同时建成投用。  相似文献   

6.
车站与动车运用所的关系有多种可能,其布置形式都要遵循动车组列车运行的客观规律。以动车运用所为例,分析动车组走行线与车站布置的关系,以及机车牵引的列车与动车组列车在始发终到客运站的作业区别,并给出只衔接1条客运专线的始发终到客运站动车组走行线、和衔接多条客运专线的始发终到客运站动车组走行线的布置形式。指出只有弄清高速铁路运行规律,才能做好动车组走行线的布置。  相似文献   

7.
结合郑州车辆段动车所检修运用职工现状,在分析影响职工业务素质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从职工的选用、培训、激励、考核等方面提出加强入职把关、强化学习意识、夯实培训基础、完善机制建设等措施,以提高动车组列车检修运用管理水平,为运输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动车检修基地总平面布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动车检修基地的建设需求,在分析动车检修基地规模、功能和作业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动车段设计实例,提出动车检修基地平面布局设计要点.以北京动车检修基地的总平面设计为例,从选址、工艺流程、段内设施布置等方面阐述动车检修基地总平面布局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检修的条件下,根据接续时间和接续地点,以动车组周转接续时间总和最小来表达动车组运用数量最少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以武广高速铁路的开行方案为基础进行仿真应用,表明在给定列车运行图后,采用该模型和求解算法能够得到优化的动车组运用计划。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将列车发车作为基本事件,运用Max-Plus Algebra方法建立列车运行图的状态动力学方程和列车晚点传播模型;设计列车次序可调整条件下晚点传播的计算流程及方法,研究状态矩阵的更新,使Max-Plus Algebra能够适用于状态矩阵改变的迭代运算;最后综合评价列车发车次序调整、设置交路接续冗余时间及动车组交路调整3种策略对列车运行图鲁棒性的影响。案例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交路接续冗余时间、调整列车发车次序和调整交路能够有效消减列车晚点,提高列车运行图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旅客用水需求总量、上水作业时间等给水站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普速旅客列车和动车组列车给水站布局原则,提出相应的给水站优化布局方法,并且对兰新高速铁路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兰新高速铁路给水站优化方案,建立验证优化效果的测算比较模型,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为我国给水站布局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鲜农产品品种繁多,进入消费市场的渠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生鲜农品具有易变质特性,其质量与安全受到消费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以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以供应链最大利益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葡萄产品直销链和加工链的布局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NP-hard问题,能够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协调性,降低库存和成本,对生鲜农产品物流...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网的日趋完善,高速列车开行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对高速铁路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提出新的要求。为合理优化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提高动车组检修效率,在分析我国动车段和动车运用所管理模式及布局方案的基础上,将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优化问题转化为基于多基地车辆路径运用的基地选址问题,基于"备选运用所-运输需求-动车组运用"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动车组运用检修接续网络,建立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优化模型。以某区域的铁路网为例,利用近远期规划优化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验证模型有效性,为今后动车组检修资源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现有布局的不足之处,采用SLP方法,分析影响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因素,各功能区之间的作业流程,以及物流和非物流相关性,然后对各功能区布局进行优化。同时,考虑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内的整拼箱货源,对预留箱区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拼箱与整箱货运输协同,最后给出整体优化布局方案,达到充分提高集装箱在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内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南宁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基本模式及其布局和选址的基本原则,分别建立了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的客运站布局优化模型。根据南宁铁路枢纽现状及规划,确定南宁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模式;应用分散模式布局模型,对南宁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联调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多条在建线路陆续进入联调期.通过分析轨道交通新线联调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系统梳理了设备联调接口,论述了联调系统接口管理,并结合天津地铁2、3号线工程实例,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联调组织的架构与流程、联调执行与管控,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联调方面的经验,为构建联调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暑运以来,青藏铁路公司旅客发送量增长迅猛,截至2015年7月25日,共发送旅客114.03万人,同比增长64.6%;其中,7月25日发送旅客6.4万人,创单日旅客发送历史新高。随着兰新高铁、拉日铁路开通运营,青藏公司客运运能得到充分释放。上半年,青藏公司共发送旅客502.4万人,同比增长49.2%,完成公司计划925万人的54.3%,增幅在全路名列前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营后,列车运行计划编制问题也变得复杂。为统筹协调全运输网络内的换乘衔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时刻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的开行特点,以最大限度满足旅客需求为目标,构建末班车衔接方案的赋权有向图模型,提出一种结合客流需求的末班车到发时刻编制算法,即改进的Edmond算法,求解末班车衔接方案,并推算路网末班车时刻表。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算法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根据需求产生相应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提高铁路物流综合服务水平,促进铁路物流融入社会物流体系,从铁路线网和货运站点布局入手,以铁路物流预测量为依据,采用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铁路基础设施进行筛选和体系均衡,梳理出具有集聚与扩散作用的关键物流节点,结合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趋势和地方产业布局,构建以铁路物流节点为核心的铁路物流全程化网络体系,实现铁路物流效率提升和多式联运的高效衔接与协作,并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辖区为例,对运输站点布局进行优化,说明方法的适应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是铁水联运作业的重要场所之一,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直接影响着铁水联运的作业效率。为提高铁水联运港口作业效率,减少因方案调整产生的无效工作,在阐述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组成的基础上,使用SLP法和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进行两阶段耦合优化研究,以马鞍山郑蒲港区为例验证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布局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的可行性,充分发掘铁路联运港口作业区影响因素,提升铁水联运港口作业区域布局工作效率的优势,为铁水联运的总体布局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