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本文分析研究了西藏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现状、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营造西藏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认为改善西藏金融生态环境,首先应从改善经济环境入手,其次也不能忽略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等制度环境的建设。此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推动作用,探索建立金融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司法部门、监管部门、企业的多层次沟通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检查、信息通报、评比活动等形式,形成合力,共同改善和维护西藏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一)打造县域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完善县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信用支撑体系。在信用环境建设方面,政府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的、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信用建设良性互动机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协调司法部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违约失信的查处。加快建立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和社会信用服务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施信用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基层央行在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监管、参谋、助手的职能,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通过征信体系建设,严控金融风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4.
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是使金融业获得生存发展的基础务件,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简要分析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体制改革和机制调整入手,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和发挥地方政府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深化小微金融改革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台州市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非法金融活动、信贷资产质量恶化、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政策协调机制仍需优化等问题。需要从强化责任担当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强化金融创新,破解企业融资困境;强化联动协调,规范社会金融秩序;强化资源整合,着力建设信用台州;以及强化监管激励,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小微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6.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设计开发出一套“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软件。为评估辖内县区金融生态环境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关于加强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到现在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努力,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金融主体与金融客体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现代经济核心作用,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金融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强化政府导向作用,夯实金融生态基础;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健全保护金融生态环境的法治体系;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在经济发展中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信用建设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作为“十五”时期金融工作的一个重点,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对于金融部门来说,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已成为维护金融安全和改善金融运行环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为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积极推动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本文专门介绍了廊坊市创建辖区金一生态环境工作的经验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全新概念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首次提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将自然生态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是对金融理论的一次创新,是对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高度概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就意味着和谐统一的社会经济生活。打造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建立规范的现代金融产权制度,增强金融体系自我调节功能,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周小川行长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概念。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内容。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近日以吉林省为例,对金融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社会改革发展中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业要切实发挥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制约着该地区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决定着该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决定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命题,需要人们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思维观念的不断创新,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也需要长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地方政府在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尽快成立由政府牵头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目标、任务、程序,统筹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的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6.
聂清竹 《黑龙江金融》2006,(3):18-18,30
一、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当前地方金融功能退化,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部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缺失,逃废债务现象盛行,银行不良贷款过高,金融风险累积,导致银行慎贷、惧贷、惜贷。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要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目标,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水平,通过信用环境的改善、法制环境的建立,实现金融秩序的根本好转。一是健全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起县域有效和完善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摆在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及各金融机构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是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金融配置必须与经济社会环境建设和发展相协调适应。要想达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为金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来推动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并与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各要素总和。既包括宏观经济大环境,也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规避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金融监管与自律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根据现阶段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特殊规律性及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本文设计的评价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由地区经济基础、法制环境、地方金融发展、金融部门独立性、社会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竞争力、社会保障程度共计9方面父指标和62项子指标构成。见图1图1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地区经济基础指标。经济是金融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金融发展的方向、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经济基础与金融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评价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基本依据。该指标由10个子指标构成(FE1=ΣAi=A1法制环境指标。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它不仅有助于维护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的合法债权,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也有利于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稳定。该指标由8个子指标组成(FE2=...  相似文献   

20.
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用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结合辖内金融信用状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综合整治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即要明确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责任者;加大金融信用法制环境建设;区别对待金融失信和守信行为;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发挥央行监管职能;维护农村诚信秩序以及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