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咖啡图书馆将图书馆与咖啡馆共存结合,将咖啡馆的创意融入图书馆中,国内于2013年提出咖啡图书馆计划,而情调营销是咖啡图书馆成功秘诀,文章从四个方面探析了咖啡图书馆的情调营销,并提出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创业家》2014,(Z1)
正90位女合伙人如何一起创业?施春蕾女,85后,型牌(定制男装)COO,hercoffee第二届董事会成员兼CEO。卫梦婷女,85后,留英硕士,艺术投资人,在宋庄拥有艺术园区,目前为hecoffee第三届董事会成员。建外SOHO 2号楼一层,有家咖啡馆。下午三点钟进去,点上一杯咖啡,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天气晴好时,定要暖得你昏昏欲睡。看上去,这家名为hercoffee的咖啡馆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但如果你是一名"好事  相似文献   

3.
提到咖啡馆大家总想到星巴克,但是德国的沏宝(Tchibo)却比它还要成功——在卖咖啡的同时,还销售各种消费品,成功将咖啡馆和小百货合一。在散布于欧洲各地的1200多家沏宝咖啡馆里,你总能够买到一些新东西——比如说一部望远镜、手机或无绳电话。  相似文献   

4.
《连锁与特许》2004,(7):18-19
“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里;我不在咖啡馆里,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咖啡馆里吐着烟圈的蓝山、漂浮着梦幻般泡沫的卡布奇诺、浓浓的加了奶的摩卡……,在这一杯杯暖手暖心的浓黑浆液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只剩下温和的心绪和宽容的胸怀。浅斟慢品的低曲,细腻得如行云流水般缓缓地流淌于心灵的河。一杯咖啡、一曲浅吟,原来生活是可以用这样的不经意来品尝。咖啡,就这么一下子窜进了人们的心里、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咖啡与名人一位维也纳艺术家说:“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巴尔扎克每天都饮用大量咖啡。他认为咖啡有助于灵感的发挥。他说:“一旦咖啡进入肠胃,全身就开始沸腾起来,思维就摆好阵势,仿佛一支伟大军队的连队,在战场上开始投入了战斗。”萨特和西蒙·波娃当年经常在巴黎花神咖啡馆(CafedeFlore)二楼的一个靠窗的位置约会,他俩每天坐在那里交谈、写作。1689年,巴黎第一家咖啡馆普各伯咖啡馆(CafedeProcope)开业。在普各伯咖啡馆二楼一个靠窗的角落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海明威之椅”——椅背的铜牌上刻着海明威的名字。18世纪初,普各伯最重视的座上客是作家伏尔泰,这位法国大文豪总像赌徒似的戒不了咖啡瘾,据说他每天都要喝上四十杯咖啡。海明威在巴黎丁香园咖啡馆用两星期的时间写了《旭日依旧东升》(TheSunAlsoRises)。康德,在早年时对咖啡并不太嗜好,但在晚年时,却对咖啡怀有特别强烈的依恋。拿破仑一生喜爱喝咖啡,他形容喝咖啡的感受是:“相当数量的浓咖啡会使我兴奋,同时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1732年,德国作曲家巴赫作“咖啡大合唱”(CoffeeCantata),讲述一个年迈父亲劝说自己女儿戒除饮用咖啡习惯的故事。但巴赫本人却不仅爱喝咖啡,而且也劝别人喝。音乐  相似文献   

6.
首先厘清咖啡馆和复合经营的概念;其次对咖啡馆复合经营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内外两个角度剖析咖啡馆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横向将摄影、花卉、咖啡、教育等方面与咖啡文化相结合的多业态复合,纵向将由咖啡豆生产、咖啡制作、咖啡文化介绍等产业链复合经营,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为咖啡馆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咖啡市场的蛋糕将会怎样切分?变化总是很快,而重围之下的星巴克能否继续坐稳第一把交椅呢?"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用他们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演绎自己的咖啡文化,咖啡正在成为评价城市现代化和时尚化的一个新指标,也成为了中国小资、时尚一族们的精神依赖。  相似文献   

8.
本书记录了诸多赚了大钱又对传统嗤之以鼻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在描写这些人物时,作者以戏谑而真实的笔触,带我们去认识这些人如何在真实生活中驾驭“自由企业体系”这个大市场。你会见到颇富创意,独立自主,还经常越轨的生意人。本书有趣之处在于作者笔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都击败了现有的体制,他们使用自己的方式,靠自己的条件成功了。  相似文献   

9.
孟璐 《商业观察》2024,(8):18-20
<正>拥有一家让同行十分羡慕、激动不已的小众咖啡馆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如果能够让消费者感到家的舒适,那么这样的咖啡馆无疑是成功的。上海徐汇区排名靠前的OPS咖啡馆绝非浪得虚名,在多个团购App中消费者对其评价都是“店面小魅力足”“店员亲切”“口感很棒”,等等,这是一家咖啡爱好者以及从业者均会推荐的店铺。想要设立一家咖啡店,在学习咖啡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会冲泡咖啡,还要保证咖啡的品质,将咖啡进行数据化分类,追求力所能及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沈虹 《广告大观》2005,(11):142-143
每天都喝咖啡,自己煮或在楼下的咖啡馆。不是味觉的“崇洋”,而是咖啡的苦,除了清神醒脑,给广告人带来持续工作动力之外,苦里还有一种遮掩不住的多重感觉,在不同的时刻,像广告人的生活,是后天的缘分。  相似文献   

11.
"咖啡就是附属品,给创业者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和社交环境,整合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资源,这才是价值。""它的定位必须不是咖啡馆,这(咖啡馆)就是一表现形式,或者一计价标准。不过……我好像的确是在卖咖啡?"在和记者对话时,习惯了当夜猫子的苏的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告》2003,(1):83-84
咖啡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城市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超市里,咖啡产品被摆在显眼的位置;街道旁,装饰独特的咖啡馆不断涌现。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西方餐饮文化中占有重要席位的咖啡,曾被人们视为一种高贵、西化的饮品,而咖啡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其蕴含的文明色彩在淡化,而被现代传媒所渲染的生活情调感所代替。为了准确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我们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温州、杭州、南京8个城市的2465名近3个月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  相似文献   

13.
田野 《商界》2008,(7):67-68
穆因戈的咖啡馆 清晨的凉意还未散去,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里,三三两两的顾客已经快要挤满并不宽敞的店面。一推门,阵阵咖啡香气扑鼻而来,令人精神一振。  相似文献   

14.
那些才华横溢的创意大师们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创意灵感,他们对生活有着怎样的独到理解?他们对创意空间有何设想,对工作氛围又有何要求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办公空间中一窥全貌,探求创意部背后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相似文献   

15.
深耕喝咖啡的场景,星巴克不遗余力挖掘"关系价值"。约会或商务会谈,人们选择咖啡馆的名单上已不止星巴克一家品牌。现在,卖咖啡要花更多的心思"勾搭"。全球最大咖啡连锁企业如何留住"花心"的消费者呢?星巴克的应对方式是做"加法"。除卖咖啡之外,星巴克一直不遗余力挖掘喝咖啡这个场景可连接的所有服务,从产品层面进行业务延伸,"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6.
好书推荐     
《连锁与特许》2008,(3):86-87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价格与生活的经济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日)吉本佳生本书是以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理解身边的“商品、服务价格”为目的的一本经济学入门书籍。关于星巴克咖啡价格的讨论,只是本书探讨的众多话题中的一个,如果您对星巴克的咖啡价格不怎么感兴趣,只要您对身边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感兴趣,就不妨读一下这本书。作者吉本佳生,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人眼里,去咖啡馆喝咖啡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普通百姓一般不会去消费。上海一位小伙子开的平民咖啡屋,将地道的咖啡带给普罗大众的,也为自己打开了财富之门。  相似文献   

18.
石海威 《创业家》2014,(9):97-97
正在3W咖啡基础上做起来的垂直招聘社区3W咖啡馆曾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众筹创业案例之一。2013年由3W咖啡馆孵化的拉勾网上线,并很快获得B轮融资。尽管拉勾网已成为一家估值1.5亿美元的公司,但许单单对《创业家》记者说,3W咖啡一度濒临倒闭。当初因为咖啡馆经营不善,许单单和3W创始人被迫思考转型出路,大家首先想  相似文献   

19.
被野心打败     
曾山下 《国际广告》2009,(7):152-152
维也纳最早的几家咖啡馆中,最有名的是一家位于城堡巷的叫“克拉美雪”的咖啡馆。它开业不久,即被看作是“一个谜一样的地方”、“一间拥有咖啡味的心灵阅览室”。咖啡馆的客人中大多数是作家、诗人、艺术家及大学教授,他们来此主要就是想静静地阅读东西。因此,这家咖啡馆还被誉为“有学识的咖啡馆”。  相似文献   

20.
《销售与管理》2009,(11):32-34
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或者打开电视,营销广告就会像潮水一般向你涌来,这些广告不外乎是告诉你如何去花费时间或金钱。不管是啤酒、理财产品、劳力士手表或是封口塑胶袋,广告商们一如继往地宣传与金钱或时间概念有关的主题。例如,福尔杰咖啡提醒你,“最美妙的清晨莫过于一杯热气腾腾的福尔杰咖啡。”花旗银行建议客户要“生活要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