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剑巨 《华商》2008,(20):82-82
经济法是2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当前,中国经济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其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济法的创新发展,并使之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今后,经济法学研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经济法主体有着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经济法的主体应该概括为消费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消费者是经济法主体的核心,我国应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构造经济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既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推进的需求,也是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建设的必然选择。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差异是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相区别的关键与核心,以社会利益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我国经济法对社会利益的调整与保护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日渐发展与完善,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的法律而言,经济法具有变动性和灵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催生出较多的经济法时间,这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法理念的更新升级,同时经济法的价值又能作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进而对经济法的理念范畴与价值范畴进行深入分析,这对今后经济法的理念、价值体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逐渐实现经济法科学化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法律的本质都是规范,法律责任则是对处理规范后果的规定。经济法责任,就是对违反经济法应当承担后果的规定。由此看来,经济法责任与经济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成熟、完善的经济法理论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法责任理论。本文从经济法责任的涵义出发,探讨了其功能和目的,重点对经济法、经济法责任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通过二者关系的探讨,将有助于对经济法、经济法责任主体的深入理解,有利于经济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甘杨  魏璐 《华商》2008,(10):60-61
完善的经济法理论应当有自己独立的责任理论。部门法责任的区别,重要的是责任体系的不同,而不是所有的具体责任形式的不同,这样一来,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问题,就不仅仅是经济法有无独立的责任形式的问题,而是经济法的责任体系有无独特秉性的问题。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二元结构,其违法行为后果具有二重性,这一特质直接导致了经济法责任体系具有二元结构性及二重性,这是对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很早就在立法中提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我国在加快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经济法保护是我国金融市场中一个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消费者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对金融消费者概念进行界定;探讨了金融消费者的经济法主体范畴;最后提出健全我国金融消费者经济法保护的具体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8.
郑钧蔚  雷凡毫 《商》2014,(39):57-57
社会治理以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具备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最终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他们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结成的组织体系。特别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不同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中来,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社会治理是一个充满了协商、沟通、协调的利益博弈和整合过程,在社会治理主体间达成共识,最终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9.
詹雯睛 《商》2013,(16):211-211
国际经济法体系包含内容繁杂广阔,面对如此庞大的国际经济法体系,大量的研究和认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对于法律事实的识别、对法律相关的范畴和判断的识别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经济法中存在的识别上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经济法中法律关系的识别,最后阐述对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判断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12):121-122
作为经济学中基础理论范畴之一的经济法责任,在推动经济法理论逐渐走向成熟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经济理论在发展中如过缺少了责任理论,就会影响其成熟和完善,引起自身理论的缺乏,这样最终也会影响到法律责任的建设。法律责任是第二性的权义关系的了解,讲经济法作为第二性经济法权力关系,即法律确定保护的第一性关系受到侵害,最重要实现该关系,对经济法责任主体间形成且实现第二性的权义关系。其基本权义关系由有多个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中对经济法的平衡协调方面与社会的相关理念存在一些相似点,特别是现如今社会主义经济环境的普遍性,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体现了我国经济法理念与科学发展的融合,尤其是其中对于相关利益的协调,要在社会利益方面进行考虑。因此,在科学发展与经济法理念的完善方面,要将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念进行对比,将经济法理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从而全面促进科学发展与经济法理念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徐佳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2):100-101
从苏州、温州个案思考经济法对政府企业具体关系如何调整。建立经济法的利益主体假设和博弈行为假设。假设政府和企业均为利益主体,有其独立的利益目标,能够进行博弈行为,经济法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应使两大主体最后的博弈行为得到最佳均衡结果,这就是合作原则。经济法作为调整国家经济运行的部门法,应该平衡对待政府和企业,既规制企业行为,也规制政府行为,以社会为本位,引导经济和谐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学者已有观点的总结,提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以此完善经济法体系,有助于经济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谷月 《商业科技》2014,(20):260-26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经济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就我国而言,自1992年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等共同发展,使得其中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经济法主体行为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其放大效应对经济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相关概念的界定、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对经济法的影响、削弱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对经济法的消极影响的策略等方面来进行详细探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责任理论一直是经济法基础理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本身也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经济法责任的基本含义出发,对经济法责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就完善我国现行经济法责任实现机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利益的特征和对社会利益维护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经济法的独特的调整模式,即经济法为实现维护社会利益的目标,应当建立起政府行政权力干预、社会中间层主体维护、个人权利保障的三重调整模式,以确保对社会利益的保护。这一独特的调整模式也是经济法的不同于传统公法、私法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法是指调整因循环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法律渊源,是指有关循环经济的各种法规所形成的体系.循环经济法应归类为经济法范畴,而不是环境法,循环经济相关立法的主体范围应当包括一切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活动的政府、企业和公众.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也成为了大众热议的话题。弱势群体被不断的提及并且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弱势群体问题。本文主要是从经济法的角度以消费者这个特殊群体为例来探讨关于经济法视野下的弱势群体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探讨了弱势群体的整体界定,消费者这种弱势群体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复杂界定以及其成为经济法主体的影响因素。同时本文还对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做了区分,对消费者能作为经济法中弱势群体的原因、体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最后文章从政府、社会、消费者等各方面提出了对消费者这种弱势群体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研究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范畴,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其本质,提炼认知其基本原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与人们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法范畴内,针对经济分配与犯罪行为我国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规范。研究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是学术界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正确理解其理念与价值的范畴,对其形成系统、科学化的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雪莲 《商》2013,(18):203-203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社会利益来说,经济法是它的本位法,经济法的立法宗旨是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基础为主旨而编制的,经济法追求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主要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化。在我国,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经济法的发展以及内涵,观察分析整个社会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