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强 《唐山经济》2007,(6):9-11
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金融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完全解除了对内、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和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和业务对象限制,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发展即将进入群雄逐鹿的充分竞争时代。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金融发展最快的地区,经济发展必然最快,西欧、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迅速崛起的深圳、浦东,均已成为金融助推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金融强省有二层含义。一是指金融大省,为标志性概念,即表示一个省金融的发展水平;二是用金融去强省,为功能性概念,是指利用金融业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互相联系,金融强省往往会使金融功能得以很好发挥。该文论述了金融强省标志性内涵,分析了江苏省离一个金融强省目标的差距,提出了实现金融强省目标的系统性思路。  相似文献   

3.
阿里的崛起伴随着中国改革三十年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而马云更愿意思考未来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趋势。在中国金融业全面改革背景之下,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团以搅局者的角色,引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融合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纪金融海啸,不仅撼动了华尔街金融体系、重创了全球金融市场,导致金融业流动性急剧紧缩,银行纷纷倒闭或重组,投资和消费信心遭受重创,严重危及实体经济。本次人心惶惶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也并非全然是件坏事。一方面,经济殖民化陷阱造成了中国“双空”结局,资源和美元都是两手空空,财富被掠夺净尽,弄不好甚至会造成大崩溃大动荡大分裂甚至大残杀。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好,就能够带领世界步入大众时代,实现东方文明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崛起,世界中心再次转移到中国,人类包括中国在内同时完成正、反、合的发展周期。  相似文献   

5.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城市,其金融业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本文从金融功能演化的视角,对上海金融业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在剖析上海金融业发展与金融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制约上海金融功能拓展的若干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阳  毕竟 《宁波经济》2013,(11):I0003-I0004
6月份以来,国内金融环境变革不断,上海自贸区成立、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全国性的“钱荒”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对宁波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强烈冲击,传统金融企业转型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金融呈现出全球化发展态势。跨国大型投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资本市场,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我国金融经济发展中如何利用外资,如何提高预防金融业风险能力,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的效率,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贺波  张珂慎 《魅力中国》2010,(29):329-329,28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风生水起,上海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而西安、重庆、武汉等地都纷纷打造覆盖西部或中部的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还有其特色,本文将金融中心的形成理论进行了简单归纳,希望能从理论角度探讨国内金融中心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9.
环视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无不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和采取“金融先行”的战略方针。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经济是金融经济,当今世界国家之争、地区之争、城市之争也往往集中表现为金融之争。在现代社会,无论是高科技、经贸、物流以及文化、人才等领域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上演的华尔街风暴就像一个世纪大讲堂,引发中国金融界对基础制度建设不足及监管过度的反思,并呼吁加快推进新一轮金融改革.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吴晓灵在北京举行的财经论坛上慷慨激昂地称,“谨慎有余,开放不足,制约着中国金融业,不加速发展中国金融业,我们将永远陷入国际金融体系中被转嫁金融风险的被动承担者。”她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不是创新的问题,而是偏离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中国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对基础产品的监管。此外,应该尽量减少在衍生产品上再产生更多其他的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向传统金融业渗透,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业务将具备透明度更强、客户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为便捷等一系列特点。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崛起对商业银行的显著影响,从渠道、产品与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在微观与宏观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符合金融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在将中国金融开放分为萌芽孕育、基础奠定、深入探索以及稳健推进四个历史演化阶段的基础上,从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倒逼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以及加快资源要素流动四个方面阐释其逻辑机理,进而认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多方位金融开放、渐进式金融开放、统筹国际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从宏观角度看待金融危机。文章还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中潜在的问题风险,提出未来中国将持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保持外汇管理政策的连续稳定性;建设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协同金融开放与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要形成竞争能力,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对金融业的综合监管,确保中国金融业能够长远持续健康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的背景,分析了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决定了金融的发展,当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在全球迅速崛起的时候,世界金融业也正在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大变革,服务于传统经济的传统金融业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以业务全球化,服务个性化,经营全能化,营运网络化,资产证券化和监管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金融必将取而代之,主导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首届“陆家嘴论坛”于近日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论坛上作开幕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金融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仍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努力保持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从体制、管理到业务、监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称之为金融改革,有人把它叫做金融革命,还有人称其为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金融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文章对其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振峰 《世界经济研究》2000,(5):87-87,F003
1999年11月12日 ,美国《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正式签署生效。这一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业务相互交叉 ,标志着美国在世纪之交放弃分业经营模式进入混业经营的新纪元。至此 ,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正式加入混业经营的行列。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本文拟从分析西方各国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的动因出发 ,探索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 ,并结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 ,对中国目前分业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指出混业经营将是中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雷曼破产是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大危机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文章从这位叱咤华尔街158年的投行巨人的金融产品和风险监控的缺点入手,分析让它顷刻倒下的致命伤。从它身上汲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茁壮发展的银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在央行930新政启动房贷证券化的新政之后,我国银行应该如何面对这一金融创新,加以利用,而又不会重蹈雷曼的覆辙,都有重要,应景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以金融业、保险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时期.金融业的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事金融业的机构或企业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出现扩张;二是金融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扩大了金融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中国是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国家,近年来金融业的发展十分突出,这种发展趋势还将日益加强.这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为金融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金融企业的增多,尤其是随着中国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是金融业中的主体,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是金融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部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或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武力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F0002-F0002
能否向民营经济开放金融业一直是一个政府和学界都长期存有疑虑的大问题。从孙中山将其列入“节制资本”的范畴,到中国共产党将其划为国家经营的领域,不仅是看到了金融业在资源配置中核心地位,还看到了旧中国的社会信用缺失、金融秩序混乱以及私营金融业的种种弊病。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来回顾一下新中国建立以后私营金融业到底如何,以及是怎样走向消亡的。而张徐乐博士的《上海私营金融业研究(1949—1952)》恰恰为我们提供了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论述。张徐乐博士这部36万字的大作,主要依靠档案和访谈结合的办法,叙述了上海这个旧中国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