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的消费形式下,如果在电视广告的表现中能充分注重并恰当利用人的情感,通过富有人情味的广告诉求,营造出激起人们情感的氛围,就必然能深入人心,产生共鸣。许多成功的广告创意,都是在消费者的情感方面大做文章,从而脱颖而出的。因此,情感诉求在电视广告中的表现是必不可少的。广告的情感诉求越多,越具有人情味,就越能赢得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越能打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激发他们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2.
资讯时代广告的诉求方式与策略正在发生变化,面对产品的同质化与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化,感性诉求在某种意义上逐渐成长为现代广告设计中的主导诉求手段.准确运用感性诉求,克服情感诉求运用的某些误区,使商业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与个性,以情感关怀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功利目标,这无疑是资讯时代商业广告创意的一个独特视野.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要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周围世界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有情感能叩开人们的心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情感诉求是指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社会地位或生活需求,表现与广告主体相关的情感和情绪,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购买欲望和引导消费行为。它采取“动之以情”的方式,冲击消费者心理,引发人们的某种感情、情绪,进而产生适当的反应,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因此,在广告创意中有效地运用情感诉求,不仅能够强化人们对产品的好感,而且更有助于建立对产品的忠诚度。如果说理性诉求获得的是消费者的信任的话,那么情感诉求获得的是消费者真诚的爱。理性诉求犹如磅礴而泻之瀑布,势如千军万马,显示着阳刚之气的冲击力。而情感诉求犹如涓涓细流,显示着润物无声的阴柔之美的影响力。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逐步地改变着。这也把人置人一个永无休止的技术空间,这个时代给人的最深刻感受就是无助、无奈和恐慌。因此人们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从情人手,寻求产品及广告诉求与目标消费者情感联系的纽带,使受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冲击,从而激发其强烈的购买愿望。  相似文献   

4.
情感诉求广告更多地研究消费受众的心理需求,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广告创作,寻求最能引发消费受众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从而促使消费受众在动情之中接受广告,激发购买。情感诉求广告是以感觉、知觉等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是可以感知的,因此有较强的说服力,可激发消费受众立即采取购买行动。在采用情感诉求广告时,一定要注意设计创意的技巧和分寸,并不断开阔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杨剑锋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3):65-66,70
文章引入情感诉求的视角,在分析情感诉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卷烟产品设计应注重的原则,并结合G公司卷烟产品创新的实践,提出情感诉求的应用情景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女性消费心理的化妆品广告诉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通过论述女性特殊的消费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认为化妆品广告应该以感性诉求为主要手段,重点分析女性对美的追求心理,从而引起对化妆品的购买行为;其次通过对感性诉求的特征的论述,进一步说明化妆品广告使用该诉求方法效果更佳;再次,阐述女性化妆品广告进行感性诉求的原则,强调应从不同角度向不同层次的人来诠释产品形象,真正从情感上打动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胡莹  蔡立媛 《企业经济》2005,(10):59-60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如何在维系忠诚消费者的同时又不断吸引新的消费者,成为了产品生存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是在确定解决企业生存之道———品牌的前提下,从分析传统的品牌形象诉求策略即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策略入手,进而提出情理结合诉求策略和观念定位诉求策略更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广告创意的过程中,创作人员会遇到创意切入点的选择问题.当一件产品放在客户面前的时候,究竟是从哪方面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呢?一般来说,有两种选择,要么从理性诉求方面切入,要么从情感诉求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9.
感性诉求攻心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产品与科技的同质优势在必然,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单纯的技术因素(质量因素)已不足以决定市场局面。品牌形象,企业文化成为新的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打动消费者的心,企业必须加强产品的感性诉求。 一、感性诉求及其特点 诉求是针对消费者未满足的需要发出的信息刺激,以引起关注,获得其认同及接受。消费者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将满足消费者精神心理需求的诉求称之为感性诉求。感性诉求主要诉求于形象、品牌、感觉、公益、友爱、亲情等方面。与之相对,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诉求是理性…  相似文献   

10.
尹晓莉 《价值工程》2011,30(12):317-317
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感性诉求广告的价值体现、感性诉求广告的自然浪漫、感性诉求广告的情调设计和感性诉求广告的激情诱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曾平 《企业经济》2002,(6):102-102
众所周知的一个商业基本原则是"以尽可能少的代价,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一个企业或组织为了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往往采用广告的形式,因为广告以非个体传播形式传播,可以做到广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失真,并能以很快的速度传播,而且平均到每个受众(广告信息接收者)身上的花费又很少.但是,广告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广告策划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既要考虑广告的定位、广告的预期效果,又要考虑广告的样式以及广告的诉求主题.在诸种因素中,广告诉求主题是受广告受众接纳的主体信息,它的选择体现了广告策划的精髓.广告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真实性是一定要做到的,其艺术性是非讲究不可的.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广告语诉求主题的艺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葛景富 《活力》2013,(18):40-40
面对目前各种利益诉求数量大幅度增多,表达途径不十分畅通状况日益突出的现状,建立科学有效、多渠道利益诉求表达途径.对于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宝华 《经营者》2011,(17):90-93
沃尔沃一直强调其卓越的安全性能,现在这个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有了新诉求——“以人为尊”,英文是“Designed Around You”。当然,它还有更多诉求  相似文献   

14.
广告打动人心的最好办法就是从调动受众的情绪、激发受众的情感作为出发点,以缩小广告诉求对象与消费者心理之间距离。使受众在心理得到“按摩”的同时,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广告传播的信息,为产品或服务的促销作好重要铺垫。情感广告就是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带给他们心理附加值或情绪上的满足,在其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品牌态度和反应。  相似文献   

15.
戴烽  祝胜军 《企业经济》2004,(9):109-111
感性诉求广告是现代商业广告策略中的一把利剑。本文就感性诉求广告产生的原因、感性诉求策略以及感性诉求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了一些阐述,以期在今后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露  张萌  王萌 《活力》2023,(20):105-107
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对国家电网各项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成为关乎国家电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网客服中心始终探索研究供电客户特性,将优质服务作为工作主线,分析客户的核心诉求。近年来,客户诉求升级和诉求外溢事件逐渐增多,对企业形象与经济效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为此分析人员对业务、服务流程等进行分析,发现跟进事件本身是有效解决客户诉求升级的关键。为做好舆情风险源头监控及联动处置,本文基于语音转译数据,构建客户诉求升级预警模型,以期为降低受理环节客服专员服务风险,落实客户诉求处理管理闭环,实现升级风险全流程的有效跟踪,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农村残疾青年是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社会各界对农村残疾青年的物质需求满足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但目前社会对其精神诉求关注甚少,许多农村残疾青年处于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重状态。对于农村残疾青年的工作,不仅要加大物质扶助,还要重视关注农村残疾青年的精神诉求,逐步建立满足农村残疾青年精神诉求的体系,切实提高农村残疾青年精神诉求满意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广告是新经济的先导产业,在现代市场中,广告已成为企业开发市场、占领市场、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武器.本文分析了广告诉求的新理念,并在阐述其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告诉求必须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要体现新理念、新创意,同时将中国元素植入广告诉求中的全新表现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残疾青年是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社会各界对农村残疾青年的物质需求满足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但目前社会对其精神诉求关注甚少,许多农村残疾青年处于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重状态。对于农村残疾青年的工作,不仅要加大物质扶助,还要重视关注农村残疾青年的精神诉求,逐步建立满足农村残疾青年精神诉求的体系,切实提高农村残疾青年精神诉求满意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要成为一种“多赢”的教学模式,其前提是必须满足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学生、政府等各方的利益诉求。在准确分析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合作的策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