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浙江、安徽、贵州三个省份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作为样本,分析比较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教育不均等状况。结论指出,中西部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支出比重虽低于东部地区,但教育经费增长率远高于东部地区,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在逐年提高,缩小了区域间财政投入的差距,体现了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的趋势;但生均层面数据显示,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与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目标渐行渐远。财力不足与分配结构是中西部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主要问题。为此,中央政府应改变原有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财政分配体制,负担起地方政府部分教育支出,进行适当的财政转移支付,将有助于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早日实现,实现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2.
费税改革后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增强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的充足性。但受不规范财政体制的约束,体制调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困难和缩小地区间投入差异,经验分析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在规范财政体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摆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困境出路在于义务教育财政独立,按照效率、公平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细划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并使其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破除城乡义务教育二元体制、促进教育公平的时代诉求。按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包括行政区内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跨行政区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两大类型。义务教育的属性特点和社会公平的伦理要求共同决定了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财政职责。当前,要解决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格局与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财政职责不对称的问题,各级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要履行与其财政能力相适应的财政职责,其中县乡政府需承担力所能及的财政职责,省级政府承担最主要的财政职责,中央财政承担对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职责。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义务教育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提高财政分权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财政分权对我国公共义务教育产生了“性别效应”。我国在维持现有“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出体制的基础上,应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开拓县级财政收入源泉、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等措施来降低财政分权对部分省份义务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本文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主体、客体两个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现状:财政投资为主,市场投资为辅的投资方式;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管理级次过低;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合理;教育投资的城乡地区差距大。为优化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结构,我们必须坚持财政为主体,多渠道义务教育筹资的体制;适当提高财政教育投资的级次;增加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只能通过公共提供的方式。在我国,义务教育支出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但是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的义务教育支出在不同区域以及城乡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义务教育的地区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通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途径.最终实现义务教育支出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弹性、协整和因果关系等分析方法,对粤、苏、浙地区教育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广东教育经济效益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但远远低于浙江、江苏两省,浙江省教育经济效益曩为显著;教育经济效益不仅仅取决于教育支出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年代效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人口质量增长是提高区域教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资源供给数量及质量之间的配置差距很大,表现在初等与高等教育之间以及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明显,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本文以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为背景,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层级教育差距越小,但是教育区域不平等程度越大、并且这一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效应;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区域不平等程度越小,但是从长期看,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不断扩大,教育不平等问题会更为突出,对不同层级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有近似结论.  相似文献   

9.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关注多年的改革大计,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而教育投入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用现代公共财政论对农村基础教育这一社会服务化产品进行了公共财政定位,针对现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农村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应当由政府财政支出作为保证。只有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切实强化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才会改变目前的弱势状况,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仍旧存在义务教育的失衡,甚至同一地区的校际间也存在比较突出的差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不仅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路径。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南非、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根据区域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规定了具有区别性的标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落后地区实施倾斜性投入政策,促使城乡义务教育总体上趋于均等化发展态势。剖析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合理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从公共产品,教育投资主体行为、公平和效率等理论层面,探讨了构筑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财政扶贫支出与减贫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财政扶贫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强化财政对农村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发挥各种资金的合力效应;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模式与机制;加大教育与培训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手段,构建和谐社会也对财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财政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一定制约,应着力构建“和谐财政”: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完善税收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生态财政”。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义务教育资源供给趋向公平、地区及学校间教育差距有所缩小的背景下,我国“学区房”溢价却呈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最具代表性的区县为例,在考察“学区房”溢价水平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资源竞争程度、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和经济增长等作为内生变量,构建联立方程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和义务教育资源竞争程度对“学区房”溢价水平变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前者的相关性要显著高于后者,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加剧是近年来我国“学区房”溢价水平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学区房”问题不仅要均衡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更要有效遏制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加剧。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本体化特征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两极化方向,即世界经济发展一方面在趋同,另一方面在趋异。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这种趋势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即一方面为西部地区直接获得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追赶目标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西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西部地区的基本对策应该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着专项拨款过程中间环节多,截留、克扣、挪用等种种现象,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财政转移支付在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应尽快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实现义务教育的民主和公平、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高效益原则、加大转移支付的投入和监督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义务教育发展目标上的体现,我国当前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解决教育机会均等放在首位,形成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并实现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财政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筹资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以及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顺利推进。鉴于此,本文从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划分政府间义务教育事权和筹资责任、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