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机市场》2004,(4):19-20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件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国务院决定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导刊》2004,(23):20-21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坚持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针对前几年粮食连续减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问题,时隔18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下发了专门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致富天地》2005,(2):4-5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渊,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力争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目标,有许多新的政策因素和上作措施的支持,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有三个“不可低估”:一是2004年粮食生产足恢复性增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的空间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气候怎样、市场如何,都属不确定因素,会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不可低估。二是农民增收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较为脆弱,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打破,  相似文献   

4.
中央一号文件贯穿始终的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 ,去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目前 ,这些政策措施落实的如何 ?农民的受益情况怎样 ?粮食价格的上涨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三农”问题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栏目将对农村经济工作中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刊登一些深入实际的调研报告、专家学者的有关文章、各省市的先进经验等。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5.
会议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4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达11424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8年增产。并且,棉油糖、果菜茶、肉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农村开展多种庄园经济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领导放心不下的事关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今年总理的报告中写到:“今年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动力,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显著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04年至2007年总产分别达到627亿斤、720亿斤、756亿斤和793亿斤,2008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初测达到848亿斤,成为连续第五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1年粮食稳产增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抓实抓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项工作,有力支撑粮食稳产增产夺丰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全程机械化有关工作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增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紧迫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为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原粮仓和粮食主产省之一,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云南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努力夯实高原粮仓。全省各地持续抓好高产创建、地膜覆盖、间套种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着力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稳定播种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云南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2011年,全省粮食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5,(24):25-26
一、2005年农村经济形势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政策措施,支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支农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这些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农业处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1996年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6.8亿亩,比上年增加3000多万亩,总产量突破4.8亿吨,成为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又一个增产高峰年。1996年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是:1夏粮...  相似文献   

14.
政策要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市场》2004,(7):1-1,4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山西考察农村夏收、夏种、夏管工作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做好“三夏”工作,力争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再夺秋粮丰收,努力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和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一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注入新的活力。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快"。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月以来,中央先后两次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各项稳定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农民种植粮棉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今年夏季粮油喜获丰收,粮食、棉花播种面积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养殖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农村二、三产业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1、粮棉生产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由于国家宣布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小麦集市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7.
新年贺词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更好统筹,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这一年,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全程机械化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信 《价格月刊》2004,(11):11-12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为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好形势,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和配套服务保障等三大体系建设,促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致富天地》2005,(3):4-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营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积极凝聚各方面支持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他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云南自然资源丰富,地方特色鲜明,要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化肥的施用一方面促进了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也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化肥价格、化肥投入量、粮食生产量的比较,发现化肥价格波动对粮食产量有负向影响。实施化肥价格政策,有利于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利于促进粮食安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分析粮食安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双重目标下实行化肥价格政策的必要性,对当前中国的化肥价格政策进行了述评,探寻了现有化肥价格政策存在的不足,并从政策目标、政策本身、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