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个人汽车消费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 ,汽车消费成为国内消费需求的一大亮点。然而 ,因汽车价格过高、税费负担较重、金融服务滞后、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 ,汽车消费规模与汽车业发展规模不适应 ,与国外个人汽车消费水平相比 ,差距更大。为扩大内需 ,我国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个人汽车消费需求规模与水平 ,拓展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提高汽车产业在发展经济中的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2.
王学武 《经济论坛》2001,(17):12-13
一、为什么需要消费信用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传统上重视节俭,除非因生计原因不得已,人们一般都不考虑借钱消费。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居民收入水平低,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实行高积累,低消费: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消费上基本上是齐步走,压在很低的水平;需求方面由于体制原因存在投资饥渴症,投资不讲究效益,总需求过剩,始终表现为短缺经济形态。所以,我们是既不主张、不鼓励和发展消费信用,也无须发展消费信用。因此,理论界对于消费信用也没有很认真地去研究,这就使得我们今天在提倡和鼓励发展消费信用时,…  相似文献   

3.
王金玲 《经济论坛》2003,(17):73-73
一、制约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1.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我国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信用环境一直十分恶劣,导致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和个人信用普遍低下,这种状况与现代市场经济对个人信贷的要求格格不入。而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面对这样一个脆弱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就会制定较为严格的贷款条件和程序,普遍实行授权授信、存单质押、房产质押等,条件苛刻,手续繁杂。消费信贷个人还必须承担高额的附加费用,如抵押评估费、登记费等。2.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收入分配结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衡兵 《经济师》2004,(7):43-44
不成熟的个人信用环境已成为中国目前发展消费信贷的瓶颈 ,个人信用制度的缺乏给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带来的是高成本和低效率。文章从建立商业化运作的资信机构、加强个人信用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商业银行建立银行内部的个人信用制度三个方面对构建个人信用制度、推动消费信贷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住宅消费信用是一种住宅交易的创新方式,其主要形式有赊销,租赁,信托,信贷,预购等。住宅消费信用有利于住宅消费需求的实现和扩大,繁荣住宅市场,我国必须采取措施完善和发展住宅消费信用,建立健全住宅消费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信用制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为今天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具体分析美国消费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认为中国信用制度的建立要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在充分结合国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前提下加快中国个人消费信用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顾伟 《财经研究》2000,(7):54-58
个人信用体系被金融界人士称为个人消费信贷的“润滑剂”,这是根据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个人信用体系起着提高信贷效率,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中普遍存在信息非对称现象,严重障碍了该业务的开展,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起以信用报告业核心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石,个人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立以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为基础,以信用评估为核心内容,以信用风险控制作保证的个人信用制度,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须要求。  相似文献   

9.
美国信用消费方式、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消费发展最具效率的国家之一,信用消费方式相当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信用消费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在信用消费种类的开发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借鉴美国信用消费开展的成功经验,开拓与创新我国信用消费方式,加强信用消费配套设施与法规的建设已成为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在论述了个人信用问题的基本概况、重要性及建立个人信用问题的原则后,深入分析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消费信用是指为了生活消费的目的,金融或商业机构以货物(包括服务)、货币等形式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者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偿还的一种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消费的方式悄然兴起。信用卡消费、分期付款销售等信用消费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不仅仅是交易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适度超前的消费方式,信用消 费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我国,由 于人们长期以来受到经济短缺和收入水平 低下等因素的困扰.与发达国家相比,信用 消费在我国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不容忽视。 1.信贷规模偏小。信用消费的规模在 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国家金融业的发 达程度和企业营销活动拓展的深度。有关数 据显示,美国70%的汽车销售是由消费信 贷提供的,而在我国上海,只及美国的 1.2%;在法国,有25%的家庭靠贷款买房, 美国人的购房资金50%以上来自银行,而 在我国,尽管实施房改方案已有…  相似文献   

13.
从助学贷款看信用和信用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目前高校实施助学贷款过程中反映出的两种相反现象 ,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淡薄 ,缺乏基本的信用知识。为此 ,首先应该组织宣传、学习现代信用知识 ,从而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观念。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 ,从制度上来保障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信用消费是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但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束缚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健康快速发展.客观上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夯实促进信用消费的基础性环节和配套性工作,进而促进消费的增长,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本文主要就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信用的微观经济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借助于数理模型和状态描述,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了消费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与个人收入、个人财富、预期和个人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指出这们之间虽有相关性,但很不确定。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 以及金融制度创新,可能更有助于消费信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验表明 ,发展消费信贷 ,必须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 ,而个人信用则是信用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因此 ,不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 ,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消费信贷、信用约束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几年来,消费问题成为宏观经济问题研究的重点。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息,但居民消费仍然疲软。对于这一现象,万广华等(2001)提出中国的居民消费主要受流动性约束,降息不能刺激消费。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落后,使得中国居民受到信用约束,与银行的关系只是简单地表现为金融的单向服务的不对称状态。中国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被称为金融抑制型强制储蓄。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信贷作为一种解决流动性约束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消费信用合同逐渐成为人们交易的主要法律表现形式之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交易,是以广泛的信用为基础,以发达的商品交易与流通为主要特征的交易关系。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信用交易占据了市场交换的主要领域,广泛的信用把所有的社会成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消费信用作为信用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而绝大多数消费信用交易的完成,皆由消费信用合同表现出来。本文拟对英、美、日  相似文献   

19.
倪莉 《时代经贸》2007,5(4X):117-120
近年来,一些大公司财务欺诈案接连发生,会计行业陷入了“信用沼泽”。会计信用本身复杂,引发会计信用危机的原因很多,既有会计自身的内在原因,更有会计外部的环境因素,因此,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各项解决措施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和完善会计信用体系,以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信用消费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的作用已在全民中达成共识,国家有关部门近期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消费的政策,信用消费离我们越来越近。在对信用消费的一片喝彩声中,为使这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健康长久的发展,我们认为对其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一、提倡信用消费存在的几个问题1.宣传的片面性,可能导致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药方之一就是启动信用消费,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人们即期消费,各种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叫好,他们搬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