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Bottese and 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了农业FDI影响下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根据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FDI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劳动力投入质量、农业资本投入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和自然灾害则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农业在总体上出现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个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在考察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稳定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1.6%,而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其贡献值达到3.1%。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个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属于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桂林市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农地制度。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安排有过两次重大的调整,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大势所趋,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衡量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黑龙江省和山东省1978-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要素投入、政策支持、农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通过两省份实证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从投入要素角度看,黑龙江省土地、机械动力、用电量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显著,劳动力、化肥量、灌溉量对农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山东省用电量对农业增长影响显著,其他要素影响不显著;从政策支持角度看,黑龙江省农业财政支出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显著,而山东省只有农业财政支出会带动农业增长;从农地制度改革角度看,土地流转制度在黑龙江省实施的效果明显,在山东省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该政策.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是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两条重要渠道;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存在结构性特征及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在提升本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抑制了邻近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单一门槛,受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渠道的R&D溢出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整体来看,国际R&D资本显著地促进了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但是其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促进了东部地区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对中西部地区省份却起了阻碍作用。实证研究还发现,国内其他省份R&D资本对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皆为负值。因此,加强各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各省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贸易结构,加强与欧美等研发投入比重高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成为当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核算了1994~2007年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出口量增长不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初级产品的出口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各地区的省市有所差异,说明出口商品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服务贸易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对25个国家1999-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出口的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由于协同效应的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发挥了“助推器”作用;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的提高带来了生产率优势,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国内自主研发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科研投入和科技进步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年到2012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将科研投入滞后一期变量和滞后二期变量引入模型,发现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延续逐渐减弱;将经济增长质量滞后一期变量引入模型,进行动态面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仍然显著。因此,增加科研投入可以有效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贡献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竞争均衡假设条件下,新古典主义将技术进步理解为是传统的要素投入的增长所不能解释的那部分产出增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良好指标。通过运用计量模型构建与引入制度变量和经济结构变量的C—D函数,运用浙江省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资本、劳动、科技和制度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结构因素与制度因素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去,从而测算出比较真实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标志着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这部法律强化稳定了现行的土地制度,但并没有对土地制度变革中的现存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本文认为,现存问题的难点在于,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围绕着土地剩余索取权的争议,甚至严重的冲突,归根结底是利益之争;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有关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集体所有”的产权安排存在着“产权残缺”等障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借鉴历史上的佃主和佃户双重产权主体的土地产权制(田面权和田底权相分离),剥离介于国家和农民之间的集体产权主体地位,明确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并实现切实的立法和制度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七彩红土地     
天空是云南最美的景色之一,最先冲撞视觉的就是那透明如洗的蓝色,一直渗透到心底。而红土则像原野上燃烧的火焰,绿色的农田相间其中,反而成了点缀。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承包法的颁发与实施是为了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地产权,以加快农地市场流转,促进农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农村土地政策在实施上长期过度依赖于农村集体,因而出现偏差。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地交易费用越低。中国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要求,继续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是农民实现对承包土地经济权利的重要方式之一。土地流转必须保证农地用途不改变,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底线不突破,必须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实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制度,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注重维护耕地保护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不仅要明确农村土地现有分布和占有经营情况,还要对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所需要的所有、承包、经营、流转、抵押、转让和收益等权利进行界定,消除阻碍农村土地不合理配置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因素,促进农村土地从产权模糊向权能清晰行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出让的收益分配与土地市场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城市国有土地出让的收益分配和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土地开发的社会决策模型,对土地出让时的七种不同收益分配模式的市场效率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过去的协议出让模式,还是现行的基于成本或者现状价值对原土地使用者进行补偿的出让模式,土地市场都缺乏效率,而以土地开发净收益进行分成的模式能够最大化土地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土地一级市场上,租赁供地模式是出让供地模式的补充,也被界定为土地有偿使用的一种形式。就其实质而言,依租赁方式所取得的利用土地的权利在性质上仍属于一种债权,无法与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利用土地的权利——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相比拟。建设用地使用权之设立仍应维系《物权法》上有偿(出让)与无偿(划拨)两种类型化上的区分,租赁不能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方式。但在土地管理法修改时,土地出让制度相关规则仍应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8.
灌区水价提升过高 ,农民收入放缓 ,许多农民不得不退还水浇地改种旱地 ,致使西电工程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有些农民生活也出现了返贫现象。造成水价过高 ,农民退水浇地改为种旱地的原因主要是电价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用水量减少等 ,解决水价过高的问题的办法 :一是出台配套政策 ,大力扶持“小康工程” ;二是加大改革力度 ,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提水成本 ;三是建立电价调整论证制度 ,保证提水电价的相对稳定 ;四是进一步调动提水工程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李炜光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4(6):F0002-F0002
近年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步伐明显加快,用于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长了4倍。并实施了废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义务教育学费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随着改革的引入,“耕者有其田”的问题又一次迫人深思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土地整理传统模式的分析得出土地整理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并详细阐述了土地整理产业化的内涵、政策法律基础、运作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