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孕育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柴达木精神.一代又一代柴达木人,依靠柴达木精神的支撑,把信念的根须如红柳一般深深地扎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实现了柴达木盆地从昔日的"八百里瀚海无人烟"变成今天的"八百里瀚海换新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将柴达木精神的时代性与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大力弘扬柴达木精神,不仅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也是推进海西加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之意,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这是我国的四大盆地之一.而德令哈,是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一个小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所在地,许多人没听说过.当过文青、喜欢文学且年长一点的人,可能都知道,1988年,诗人海子经过高原小城德令哈,写下《日记》一诗,其中"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在人群广为流传.海子的德令哈是寂寞、荒凉、绝望的德令哈,今天,我要谈论的并不是海子的德令哈,而是更为广阔,有着青春、热情和故事的柴达木,特别是因柴达木而诞生于30年前,由海西州委主办的社科刊物《柴达木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柴达木人在开发建设柴达木的艰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先进思想和优良作风的集合,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艰苦奋斗光荣传统与开发柴达木、建设新海西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海西各族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工作和斗争中共同树立、共同享誉的精神丰碑,是鼓舞和激励海西各族人民立志改革、立志开发的强大精神动力。柴达木人继承发扬柴达木精神,贯穿于柴达木开发建设的近四十年历史中。今天,我们试就它的产生、发展做点粗浅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是我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中面积最大、行政区划最完整的试验因区.如何进一步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对当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情结     
北京是个好地方.有人会问,说这话有必要吗?谁会说北京不是一个好地方呢?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虽然北京是个好地方,却有许多柴达木人难以适应.他们来北京定居后,心中还是想着柴达木,嘴上还是离不开柴达木.三五月份,遇上北京的大风天,就会脱口而出:"柴达木的风刮到北京来了!"看见花园里的奇石,就会说:"这个像柴达木的英雄岭.""那个像柴达木的油砂山."从退休大院到市场之间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小路,被命名为"柴达木小路".柴达木很奇妙,情感这东西也很奇妙,于是两者胶结在一起,成为搁在柴达木人心里永远取不走、割不断的柴达木情结.这些联想就是柴达木情结生长出来的枝蔓花果.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孕育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柴达木精神.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是柴达木开拓者用热血和生命播洒的、由一代代柴达木建设者用勤劳和智慧培育起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每当柴达木人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战无不胜、勇往直前.过去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2004年,应《柴达木开发研究》杂志社之邀,我在著名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到柴达木的第二站便是天峻县关角西王母石室.  相似文献   

8.
前年,卫民一次来电话,谈到当年海西州树立柴达木精神的一些往事,说州上一直把柴达木精神作为一座精神富矿和价值坐标在发扬光大,我听后深感欣慰,同时勾起一些回忆的片段.去年,我着手给丛书第五辑组稿时,张珍连主任又提议我写这个题目,要我把这方面的记忆整理一下,写下来.迟疑再三,我终于应命.作为一个亲历者,从1989年下半年进行柴达木精神的前期调研论证,到起草州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关于继承发扬柴达木精神的决议》,再到一年一次的"柴达木精神宣传月",以及连年组织进行的"瀚海精英"评选活动,至今已经25年过去了,有关情况已记忆不太精确,特别是弘扬柴达木精神是州委、州政府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状况、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制定的重要决策,作为一名宣传干部,我是在州委领导下做具体工作的,当时从本职工作的角度来理解、贯彻的多,在宏观层面的把握上还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是多年之后的今天,在梳理记忆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疏漏和偏颇,所以下面的文字只是从我个人记忆、记述的角度对当年柴达木精神的汇集、提炼、凝聚和传承过程作点滴记录而已,充其量,是对这一段历史记忆做一点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柴达木地区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利用,青海省政府把柴达木确定为循环经济试验区,并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国内油气化工、盐湖化工的专家在格尔木市进行实施意见评审.要把柴达木建成全省的循环经济实验区,将为柴达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举提供政策支持.循环经济是项全新的课题,有待我们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柴达木开发研究》已步入而立之年.回顾她的历程,我曾作为他的主编思绪万千、感慨万端:她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不成熟到成熟,进而成长为青海期刊阵线上的中坚力量;从艰难的探索到经过不断地发展走到了今天,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记录了三十年来海西人民为海西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建设等走过的艰难历程.全方位介绍了柴达木的历史渊源,古老文化,沧桑变迁,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展示了海西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团结向上、奋发图强的柴达木精神.为柴达木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柴达木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处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它曾将珍贵的原生状态保持到上世纪50年代初.而后,人们突然发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柴达木居然处处是宝,于是千军万马开进这个"聚宝盆",开发矿山,开垦农场,建立新的行政管理机构.我和我的同学们是70年代初从学校分配到柴达木的,老一代开发者们已经用身躯和血肉在这里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柴达木也开始揭去自己神秘的面纱,乖乖地献宝了.  相似文献   

12.
杨春贵老人是我们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当得知老人和他的同学一起创办《柴达木报》这一消息时,我们十分的兴奋,组织上立即派我们一行4人前往北京寻访.2016年5月12日,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采访了这位老人.智慧儒雅、和蔼亲切,年过八旬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如何走进柴达木的情景至今仍在杨春贵老人脑海中历历在目,在怀念和激情融合的日子里,老人对柴达木炽热的情怀扑面可感.那是后人无法想象的一段艰难岁月,也是一段青春飞扬的激情岁月.让我们一起走进曾经的那段历史,重温《柴达木报》创刊时的难忘记忆.  相似文献   

13.
拥有25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百种各类矿藏、开发价值达15.5万亿元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美称.在解放前,尽管国民党提出和倡导开发柴达木,但除了外国人的探险和国民政府的零星勘查外,整个盆地的勘探开发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柴达木历经三轮开发,物产资源得到很好利用.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恰逢循环经济政策倾斜,柴达木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个真人",这是著名诗人白渔在姜维周先生结集出版的摄影画册近作一<柴达木自然奇观>序言中的赞语. 是的,姜维周是一个真正的、忠诚的柴达木人.他真诚,是因为他对柴达木有一颗永不泯灭的滚烫的心;他真诚,是因为他对摄影艺术有一份无怨无悔的追求;他真诚,是因为他是一个退而不休的"老干姜"(自嘲).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中国文坛,还是在人们心里,李若冰的名字都与柴达木连在一起.柴达木在他笔下生辉,他的<柴达木手记>一版再版,感召了几代人.从没见过哪个专业作家能像他那样,一生五次踏进柴达木,他的双脚曾沾满柴达木的盐碱,他一身曾裹挟柴达木的风尘.他把笔触深入到柴达木的角角落落,写他遇到的每一位柴达木人.  相似文献   

16.
1968年夏季,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来到艰苦的柴达木.那一年分配到柴达木的大学生有600多名,全都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分到生产一线.到钻井队的被称为"柴达木第一代戴眼镜的钻工",我是其中的一名.一年后,我当上了司钻.  相似文献   

17.
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2005年,柴达木盆地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验区.当前,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是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在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实践中始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秋,为了我拟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大戈壁》,我曾重返柴达木,从德令哈,到格尔木,到察尔汗,到大柴旦,到鱼卡,到马海……走遍了我曾经在柴达木工作过的所有地方,拣拾起我四十二年前至二十二年前之间的所有记忆.最后,当车过鱼卡,要向当金山进发的时候,我让司机停下车,我下了车,面对柴达木的方向,虔诚地跪了下来,深深地磕了三个头,心中向柴达木泣说:"柴达木啊,我的母亲,我的第二故乡,保护、养育了我这个'黑五类子女'的荒凉的土地,这一次,泽群是真正的走了.我这等年纪,要再返柴达木,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柴达木啊,走出柴达木,才知道这一颗心,是永远地走不出柴达木的了.我为您,奉献了我的青春与健康;您也给予了我一辈子的事业与'财富'.我的个性里,已融入大戈壁的辽阔与旷达;我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巴音河湛蓝激情的河水;我的灵感中,迸发着只有柴达木夜空里才有的一颗一颗璀璨的大星星.待到《大戈壁》写峻出版,我很难会再来柴达木来看您,但我一定会寄一册《大戈壁》,让柴达木的友人在巴音河畔,寻一个并不惹人的小小地角,擦柴引火,一页一页将这二十万余字的小说焚烧,以祭奠我在柴达木生活过的一切,以感恩我在柴达木的所有友人,以记录某一段我的人生在柴达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上下共同憧憬美丽"中国梦"的同时,柴达木石油人也在憧憬着无限美好的石油梦"。柴达木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壮大,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的早日建成,正是柴达木石油人共同的梦想。对柴达木盆地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柴达木由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环绕,是我国四大内陆盆地之一。这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曾遭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们相聚在中国盐湖城,围绕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下面,就格尔木市基本市情、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与未来展望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