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自由化非理性的暴露,迫使政府不得不对市场进行干预,从而使在经济学论战中一度处于劣势的凯恩斯主义经济不寅现了强劲的复兴势头,但新兴起的凯恩斯主义已非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它在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正,初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就业问题仍然很严峻,有必要对有关问题再做一些讨论。我们曾经在一些场合强调保增长关键在于保就业,这个提法已经引起很多共鸣。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就业体现着对于人类生存和尊严的高度关怀。国外有研究表明,当失业率高涨的时候,社会的犯罪率和自杀率都是上升的,所以就业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需求;第二层含义是指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多人觉得,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两个等价的目标,但保就业是一个更加基本的目标。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它所带来的就业增长情况可能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自由市场机制是组织人类生产活动的理想方式吗?在这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与罗伯特·席勒给出了他们的回答。两位作者试图从一个新角度阐述市场机制的缺陷:传统的理性人假设在现实中并不成立。人的非理性特征会体现在经济决策上,而市场会捕捉并放大这种特征,从而产生对个人或者社会来说不理想的经济结果。比如,书中引用了一项最近对美国波士顿地区健身房收费方案的研究。通常,新的健身者会面临三种付费方案:(1)按次计费;(2)按月支付固定费用并自动顺延合约;(3)支付固定年费。 相似文献
4.
不论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从哲学史上看,都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即当一个普遍的哲学命题得以充分发展后,它的落脚处必将是一种方法论,即一种观看世界和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黑格尔曾说“哲学的真正的实现是方法的认识”。同样,“理一而分殊”这一命题经张载、程颐和朱熹的发展而上升为一个普遍的形而上学命题后,随后它也就必然经历了一场方法论的意义转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