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更多企业是在采用一种区域代理商制度。在某个区域市场上,选定一个代理商,由其来负责整个地区所有渠道的葡萄酒市场操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葡萄酒发展时间短,缺乏规模型企业,而且市场精耕也不太到位的原因。但是,随着这些年葡萄酒在市场操作上的逐步成熟,这种单纯的区域代理制度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11):74-75
2007年3月2日-4日,中国(上海)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召开,来自智利、巴西、法国以及南非等地区的葡萄酒企业纷纷参展。期望借此找到合适的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2006年,上海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迅速。以葡萄酒为例,近几年上海每年消费均以15-20%的速度增长,消费总量超过4.3万吨,其中11%左右的市场被进口葡萄酒占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需求加大,很多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在去年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例如骏德酒业全国专卖店已经开到了16家,年内将开到二十家左右,公司形态也从最初的“骏德酒业”改名为“骏德酒业连锁有限公司”;富隆酒业今年也在广外厌河区开设了全国最大的,集零售与饮用为一体的进口葡萄酒专卖店。可以说,在完成对中国市场的初步导入后,进口酒商迎来了一个发展良机。但整体来看,国内进口酒代理商在操作思路、品牌打造以及具体实施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初期操作中国市场的这批代理商将会错失—个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2):54-55
多品牌、多元化是经销商发展了的必然途径,而经销商进入此阶段又受到一定的市场环境影响。2006年3月的成都春交会上。北京海福鑫商贸有限公司、广州龙程酒业公司以及福建吉马集团等葡萄酒代理商的全线参与,令我们感受到在葡萄酒市场迅速发展的烘托下,葡萄酒代理商正在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国内葡萄酒的销售体系来看,代理商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知道,葡萄酒在国内真正兴起仅仅就是十五六年的时间,葡萄酒产业的兴起与代理商的发展密不可分。我们无法准确分辨到底是代理商制度激活了葡萄酒产业,还是葡萄酒助力代理商的发展。时至今日,回头看看。葡萄酒代理商的发展轨迹也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6,(40):12-12
前段时间,卡斯特设立中国分公司,引起业内强烈反响。从最初与国内强势企业的资本融合发展到大代理商制,再到自建分公司,进口酒的经营模式由总经销代理制转型为建立直营公司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它们从渠道上能否完全摆脱对国内大代理商的依赖?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自身实力能否达到自己操盘的地步?对于进口酒企业来说,通过直营公司自建渠道与代理商操作究竟哪个更划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两年,分渠道成为酒类行业运作的新趋势,一般以分产品为依托,但与白酒相比,葡萄酒在包装变换和产品品种方面都较少,单纯依靠产品区隔进行渠道以及渠道商区隔的做法并不能满足市场销售的需要,尤其是不利于销售管理(本刊对此曾有过相关探讨),故葡萄酒的分渠道操作,在以产品包装等为划分依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何华 《糖烟酒周刊》2004,(45):i010-i013
近年来,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和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周边大中型城市的酒水消费文化带动下,葡萄酒在小城市逐渐兴起,但小城市市场的葡萄酒营销由于市场和消费者情况的不同,简单套用大城市的运作思路,往往不尽如人意。就小区域市场的葡萄酒操作思路问题。本文归纳总结某知名品牌(简称C)在一县级城市的成功运作,希望对广大经销商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进口葡萄酒和烈性酒不断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投入力度.其运作方式也逐渐从最初的窄众直接推广向规模化分销转变,销售区域也从沿海发达城市逐步向中部二三线城市扩张.且在企业数量、质量以及产品品牌、种类等各个方面均有大幅增加的同时.还吸引了一大批国内优势代理商的加入。随着国外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日渐熟悉.其开始注重对单一品牌品种的培养与塑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2003年和2004年前两个月全国葡萄酒市场调查的总结部分。虽然与白酒、啤酒相比。葡萄酒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但是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葡萄酒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葡萄酒的市场销售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一些区域。葡萄酒还超过了白酒,成为人们过年的首选酒类产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篇文章叫作“祖国山河一片红”是毫不为过的。另外。“一片红”也反映出葡萄酒厂商的奋斗信心。作为健康酒种,购买葡萄酒的观念已经红遍全国,葡萄酒的产品也肯定会在不远的明天红遍全国。  相似文献   

11.
王克亮 《糖烟酒周刊》2004,(50):A040-A041
中国葡萄酒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因此,外来资本也好,进口葡萄酒也好,纷纷涉足国内葡萄酒业,想在这个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但是纵观国内葡萄酒企业,老套的做法、落后的营销严重阻碍了葡萄酒业的发展。用“日暮西山”的做法来操作“朝阳产业”,必然要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39):62-66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是全国葡萄酒消费的前沿阵地,他们的葡萄酒消费特点基本代表了某一区域的整体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变化及趋势。窥一斑可见全豹。通过对直辖市葡萄酒市场现状的了解分析,找出进攻重点市场的“金”钥匙,从而打开成功之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28):74-75
浙江葡萄酒市场的年消费量超过10亿元(以厂价计),作为葡萄酒主销区之一.历来是众企业必争之地。但要想在已经形成了王朝、成龙等强势品牌的地盘上打开缺口,绝非易事。华东葡萄酒曾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强势品牌.仅在青岛一个地区就可实现超亿元销售额,令其位列囤内葡萄酒企业前十强。2005年,华东葡萄酒提出了分步骤实施的“全国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越来越频繁的品鉴酒会、时尚赞助、专卖店开业等活动,进口葡萄酒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不仅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而且大代理商也加速了直接开发进口酒的进程。更有业界人士预测。2007年进口酒的发展会对2006年普遍走强的国内葡萄酒企业板块产生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渠道突破正成为大多数快速消费品区域市场突破的首要任务。面对千差万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各个区域市场,面对那些急功近利且极易疲软的经销商们,要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市场销量的快速持续增长,企业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突破?在这组文章中,几位朋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要突破区域市场,必须要在分销渠道运作上实现突破,不但要提升终端的密度,而且还要提高终端的销售能力,同时围绕终端的助销和服务要求,构建和完善各级经销商体系。动态把握区域市场运作时机和渠道发育节奏,围绕渠道建设来充分整合相关的营销策略和资源投入,实现市场推广活动与终端拉动相结合.消费者基础培育与终端布点相结合.终端拓展与经销商发育相结合。这样企业才能在区域市场建立起高效协同的营销价值链。  相似文献   

16.
利润从哪里来?人人都知道是从客户的钱包里来,任何企业的运行,都离不开客户关系的把握。但对创业企业来说,获取客户是最难跨出的一步。可以利用“无中生有”将原本不存在的销售渠道借助造势呈现出来,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客户借助造势吸引过来,变被动寻找经销商、代理商为经销商、代理商自己找上门来。这并非是简单的谋略,它需要对市场有着深入的了解,有着深刻的体会,并且抓住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17):24-25
新天在乌鲁木齐葡萄酒市场居于主导地位,但新疆地区丰富的酿酒葡萄资源,使得葡萄酒生产企业众多,各类地产葡萄酒品牌在市场上充斥并较具知名度。由此,乌鲁木齐葡萄酒市场的竞争更多表现为“内战”。这种内战竞争令地域性品牌迅速提升。同时给新天的主导地位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有人对市场上的各类概念产品提出质疑,并由此对当前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概念操作一味否定。应该承认,概念对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对于概念葡萄酒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9.
<正> 二线内衣品牌的成长史其实也是一部内衣代理商的成长史,一个二线品牌在某区域市场操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区域的代理商。操作同一个品牌,不同的代理商运作出来的业绩可能会是天壤之别。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内衣代理商呢?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伊始,卡斯特联手东海鑫业,张裕成立先锋国际酒业,五粮液进军红酒行业等,无不跟进口葡萄酒有直接关系。从最初“狼来了”的恐惧,到今天的宽容“拥抱”,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引人关注。可以预见,在国内葡萄酒业大发展的今天,进口酒势必成为国内红酒市场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进口酒与国内红酒代理商的合作模式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笔者在密切关注进口酒动态的同时,认为有必要对目前进口酒的业态进行一下分析整理,希望对行业有所推动。从目前进口酒与商家合作模式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具体呈现出以下四大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