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地区环境污染状况受到财政分权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采用中国30个省域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城镇化对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体制易于刺激地方政府发展高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工业产业,因而不利于环境污染的减少;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以城乡均等化为标尺的门槛效应,城乡均等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会导致环境污染增加,而城乡均等化水平较高时城镇化不存在这种负面效应;财政分权易于导致城乡差距扩大,进而会加剧城镇化的环境污染效应。应合理设置财政分权度,改革晋升考核体制;加强城乡均等化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文利用2007年—2015年28个省份动态面板数据和GMM估计法对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首先,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受到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激励和服务性支出激励的影响,在生产性支出激励下,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在服务性支出激励下,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其次,整体上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现正相关关系,财政分权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再次,东部、中部和西部在整体上财政分权都对环境污染有正向作用,但每个地区的大小不一样;最后,在服务性支出激励小于生产性支出的激励下,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会强化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偏向行为,从而加剧环境污染。为此,论文提出,财政分权不必然会加剧环境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应从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入手,逐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环境因素所占比例,同时适度增加辖区居民对本地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进而增加地方政府服务性支出激励,改变其支出偏向行为和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和以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反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三种分权方法中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3-2011年地级市的数据,文章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级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级市污染物的排放有正向影响,省以下分权程度的提高不利于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利于增加地方政府管制污染物排放的努力程度。研究还表明,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并且各种污染物的外溢效应不同,使得财政分权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以地方政府创新偏好为中介变量,财政分权能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创新偏好,进而正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在东中部地区,财政分权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年~2014年的地市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式分权”制度的激励扭曲和约束不足影响了地方政府行为,最终降低了环境质量,并且收入分权通过地区产业结构渠道比支出分权通过节能环保投入渠道所起的作用更大.此外,财政分权对不同外溢性环境污染的作用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应调整产业结构分布,注重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完善环境税体系,建立节能环保专项基金;将环境指标纳入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遏制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合理制定地区污染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Beck、Laeven和Levine(2008)模型将地区和产业特征相结合,利用我国2001—2007年29个省级区域25个细分工业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程度的地区差异对省级区域行业外商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较高地区的资本密集度大的行业外商投资较多,这一结论不受控制变量以及内生性问题的影响,是稳健的、可信的。根据外商投资来源地的不同将外商投资分为国外投资、港澳台投资的分别研究发现,地区财政分权对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投资吸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度较大的行业,加强地区财政分权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但对港、澳、台投资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分税体制改革下形成的地市增值税分成比例和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表征财政分权和环境污染强度,就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显示,就全国样本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中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稳健性检验强化了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部城市较东西部城市而言,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加剧效应更加明显;大中城市财政分权的污染效应显著,这种效应在小城市则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张和“隐性”环境规制水平的下降是财政分权作用于城市污染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1995年-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分析方法,从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四个角度对财政分权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方面,财政分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为正,这表明财政分权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各地区来看,由于各地生活水平、自然条件以及居民消费偏好的不同,财政分权对各地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其与中部、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都呈正相关,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为负。在上述结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作为财政分权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0-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以及1 273个县市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使得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 6.4%~9.8%,且该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与经济分权相比,财政分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制度框架下,经济增长在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矛盾冲突会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行为动机产生削弱作用.文章基于全国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09年全国31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应用多种方差分析方法及Tukey检验等相关后续检验方法,将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分权度相结合分析其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财政支出结构有显著影响。财政分权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交互项对维持性支出比重和社会性支出比重的线性相关值有显著影响;财政分权度对维持性支出比重有显著影响,对社会性支出比重和经济性支出比重没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维持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比重有显著影响,对经济性支出比重没有显著影响。各地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时要综合权衡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权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1996—2008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测度了国内商品市场的分割度。从财政分权带来市场分割的角度,运用1996—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市场分割程度的因素。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国有化程度、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市场分割,而地区之间的技术差异、进口、投资市场化会促进国内市场整合。鉴于中国持续存在的省际市场分割现象,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于省级经济增长的效应,发现市场分割有利于本地经济增长,并且对经济增长有倒U型的影响。进一步对我国市场分割、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分割会加强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央地财政权力关系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进而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生产效率、总体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并考察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从分项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可以显著提升总体富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水平,但对生产效率和协调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可以通过牺牲资本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最后,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呈倒U形关系。文章有助于了解财政分权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确认财政分权的“适度区间”,以期更好更快地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选取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度作为政府环境治理的代理指标,利用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垂直治理体制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的原因,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财政收入分权和中央向下转移支付的对环境治理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了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变量间的交互效应后发现,转移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但过度分权降低了转移支付效率,造成环境治理投入偏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态面板方法,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区域间有所差异.财政分权对缩小东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的作用程度相当,对缩小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略小.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人力资本越高,越容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实践层面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各级政府连年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但是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未减反增,生态质量级别评价为一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环境规制程度和财政支出力度加强,环境污染却增加的“绿色悖论”现象。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地方政府关于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加之受税收压力与区域竞争的影响,造成了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差异性。地方间政府竞争会弱化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这个结果解释了“绿色悖论”在中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政策实施的机制存在缺陷、地方财政治理效能不足,造成了“绿色悖论”问题,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后期,建议通过构建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体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支出机制,推进预算绩效和监督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分权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造成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地方经济增长,进而增加工业"三废"排放量;寻租腐败程度、财政赤字以及工业化生产也将导致我国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加;此外,研究还得出我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从财政管理权(预算权)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研究财政分权的新视角.选择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作为财政分权的度量,可用于探讨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控制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这个变量后,发现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益.这可能暗示了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稀缺的公共资源过多集中于地方政府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