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商检软条款"及其风险 所谓信用证的"软条款",是指在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中加列一种条款,结果使开证申请人实际上控制了整笔交易,使受益人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承诺变得不确定、不可靠,开证行可以利用这种条款解除其保证付款的责任.带有这种条款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实质上成了一种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此种条款在国际贸易跟单信用证业务中称为"软条款"(Soft Clause),我国有时顾名思义地将其称为"陷阱条款"(Pitfall Clause).如果信用证中开有客检/签证条款,那么,若客户到时不签发、不及时签发或签发不合符信用证要求的检验证书或报告,受益人就无法使用该信用证发货结汇或因单据不符而不能顺利结汇,因而称为"商检软条款",常见的"商检软条款"种类及其风险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化解信用证风险隐患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证中的"软条款"(SoftClause)在我国有时也称为"陷阱条款"(PitfallClause),是指在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中加列一些条款,使出口商不能如期收汇.据此条款开证申请人(买方)或开证行具有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主动权,即买方完全控制整笔交易,受益人处于受制人的地位,是否付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意愿.这种信用证实际变成了随时可以撤销或永远无法生效的信用证,银行中立担保付款的职能完全丧失.带有此种条款的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消信用证,极易造成单证不符而遭开证行拒付.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会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银行必须合理地小心审核一切单据,从表面上确定其是否与信用证条款相符.各种单据如表面上有互不一致情况者即作为单据表面不符合信用证条款论".所谓单据表面不符合信用证条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符点".根据国际惯例,一旦出现不符点,信用证即告失效.如果买方以"不符点"为理由拒收单据,通常被认为是正当的.即使诉诸仲裁和法院,买方也会得到支持.因此,避免"不符点",保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具有银行信用特点,可使受益人收汇得到保障。但信用证结算并非绝对安全,也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软条款"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信用证是开证申请人利用信用证这一银行信用工具,在信用证内开列一些灵活的、甚至受益人无法履行的条款,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软条款具有形式多样、隐蔽性强等特点,很难被察觉,给国际贸易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阐述信用证"软条款"的概念及其性质,列举了信用证软条款的常见类型,并且提出加强资信调查、提高外贸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银行作用等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软条款识别及应对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信用证软条款,学术界探讨较多,大都是写信用证软条款的形式、特点及危害分析.笔者在多年的外贸跟单实践工作中,也多次碰到过类似的软条款.在外贸业务中如何识别信用证"软条款"?如何处理?根据作者的体会,最容易发生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信用证软条款的含义及特点对于信用证软条款,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定论。国外有关定义为:软条款是指,在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中加列某条款,该条款使受益人(卖方)无法独立完成信用证项下的任务。我国关于信用证软条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这样的描述":软条款信用证,是指在开立信用证时故意规定一些隐蔽性条款,使开证申请人或开证银行可以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信用证。  相似文献   

7.
余清华  华军 《商场现代化》2005,(35):218-219
软条款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条款中带有付款条件含糊不清,所附条件生效方式隐伏着虚假性,开证行付款责任不明,信用证所规定的某些单据被开证申请人控制的信用证.由于这类条款的存在,使得表面为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变成了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软条款不是就过去或现在的某种事实弄虚作假,而是依靠其生效方式中隐藏着危险性条款,它比假冒信用证和伪造单据的信用证诈骗更难识别.当受益人因信用证中有软条款而遇到麻烦时,货物或预付金已经出手,失去控制.软条款信用证欺诈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由于它是真证,不同于伪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诈骗甚至有些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再加上它在形式上变化多样,如果出口商对其认识不够或是掉以轻心,是很容易落入陷阱的.  相似文献   

8.
第13条a款明确规定了审核单据的标准:"银行必须合理谨慎地审核信用证规定的所有单据,以确定其是否表面与信用证条款相符.本条文所体现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是确定信用证所规定单据表面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依据.单据之间表面互不一致,即视为表面与信用证条款不符."这里的银行是指与信用证有关的开证行与议付行,双方都应严格遵循这一规定.笔者引用2起相关联的出口案例分析开证行的恶意行为与议付行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软条款?目前国内外对信用证(L/C)中的软条款尚没有一个确切而权威的定义。但国外有人把软条款分作A、B两种说法:A.使买方完全掌控信用证付款方式的主导权,同时也使得信用证中受益人(beneficiary)即卖方,在其设置的软条款项下无法向银行安全结汇的信用证条款。即在跟单信用证中,使信用证受益人自己无法做到单证一致的条款。B.信用证软条款是一种置信用证中卖方于被动处境的陷阱。  相似文献   

10.
胡月秀 《商场现代化》2007,17(23):295-296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运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支付手段,跟单信用证是"国际商业的生命血液"。而信用证的软条款问题,却成为信用证正确发挥作用的障碍。本文就信用证软条款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国际惯例,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只要满足"三个一致"的要求,开证行必须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然而,随着信用证业务的发展,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扭曲了信用证第一性付款责任的功能。换言之,出口商面临信用证下根本无法做到相符交单,或者即使相符交单也得不到开证行付款的风险。在信用证"软条款"中,  相似文献   

12.
张宗良 《商场现代化》2005,(35):215-216
在我国的外贸实践中,却常常收到对方开来的加列了软条款的信用证,这种信用证给受益人(出口商)的安全收汇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往往是对方精心设计、实施诈骗的"陷阱",本文从信用证软条款表现、使用目的等多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防范软条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货物买卖中,一旦卖方接收到买方通过开证行所开立出来的信用证后,即应对该信用证进行审查,以便确定是否与货物买卖合同条款相符,是否存在难以办到的"软条款".如果存在,则应当立即联系买方要求其向开证行申请修改信用证,以便为最终安全及时获得信用证与合同项下款项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出口贸易中使用的信用证入手,列举信用证中常见的几种软条款,从而提出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对出口贸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的产生与使用,以银行信用的介入,解决了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的买卖双方信用风险,然而附于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却常常被不法商人用做诈欺、违约、拒付的法律手段和工具,使信用证的受益人蒙受损失.本文就针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软条款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一种条款陷阱,带有此种条款的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极易造成单证不符而遭开证行拒付。通过介绍信用证软条款的基本形式和特征,提出了相关风险规避措施,如重视调查评估、严格审证、受损补救措施等,这为在国际贸易中规避和防范信用证软条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信用证因其安全系数较高而成为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新开出口企业的"新宠",同时也成为境外不法商人用来设置各种陷阱的"机关".信用证中的运输条款倍受这些不法商人的青睐,成为他们诈骗货物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本文试图对几种常见的"别有用心"的运输条款进行分析,并为出口企业提出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8.
几例信用证条款处理办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支付中,信用证是开证行有条件的支付保证.在实际业务中,有些开证申请人就利用信用证这一特点,出于自身的各种目的在信用证中规定了一些限制受益人行为的条款.面对这类条款,出口商如何处理?笔者以下结合几个实例,探讨对这类条款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软条款,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申请人或开证银行可以单方面解除付款约束,使受益人处于不利或被动的地位,导致其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款.简而言之,软条款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它单方面被申请人或开证行所控制,使得不可撤销信用证变为可撤销,对出口方而言是十分危险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出口商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安全保证,而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并非万无一失。出口贸易信用证业务存在来自进口商的风险、开证行的信用风险、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进口国政治或经济变化风险。针对出口贸易中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存在的风险,应慎重选择贸易伙伴,签订合同要严谨,认真严格审核信用证防止"软条款",努力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