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技术是人类开展空间活动,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之一,它使人类活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太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空间技术不断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空间应用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科学的发展则带给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以崭新的视角。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它已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马的驯养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年以前,但是将马用于骑乘,并通过交通工具的革新和机动能力的提高,而从本质上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则是比较晚的事情。有学者估计,蒙古草原上游牧社会的出  相似文献   

3.
草原畜牧业是人类以草原为基础,主要采取放牧方式饲养牲畜,以取得畜产品为目的的部门经济。草原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类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经济部门。 种植业生产是人类通过劳动利用绿色植物转化和蓄积太阳能的过程。但是,植物转化,蓄积的太阳能,能为人们直接利用的部分是不大的。通过畜牧业则可以将它们转变成对人类  相似文献   

4.
黄晓宏 《特区经济》2006,(6):299-300
税收法定是税法的灵魂,它是人类社会进步和长期的人权斗争的结果,新时期的中国税法体系的构建则应当以这一原则为主线。  相似文献   

5.
何莉  杨赫 《理论观察》2022,(12):50-58
一个理论学说的诞生不仅是历史的、逻辑的结果和产物,而且也必然是有价值指向或现实意义的存在。在以回到的方式重读马克思“历史科学”的过程中,要站在“大写意义”的人类思想史高度上,将其作为整个理论学科生长的胚芽或全息的种子,映现整体性统一的科学进路,切实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这个千年以绛的“历史之谜”给予一定的现实关怀。藉此,本文的考察将从整体上解析“历史科学”之理论意蕴,在此基础上还原真实的人类历史,诠释“一门唯一的科学”的意义所在,实现具有现代原则指向的范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从石器时期简单加工而成的石器开始,就对产品造型进行着不断地探索.本文以产品造型设计的美学视野为中心展开,阐述了审美意识和美学法则对产品造型艺术的渗透及影响,通过实例的列举,表达美对于产品造型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上来讲,“生态”与“文明”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生态以自然为中心,文明则以人类为中心,那么,生态文明在什么意义上才有可能建构,交往实践观认为:支撑生态文明总体框架的是由不同的、异质的主体及其利益构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以黑河地区为例,试谈一下地区性档案的珍贵性,以求教于同行。档案珍贵性的共性是档案的有用性人类自有史以来,无分民族和国别,都十分重视对档案的遗存和管理,现代社会则把档案视为国家的重要财富和全人类的财富。这是为什么?就在于档案的有用性,而档案的有用程度决定着档案的珍贵程度。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步履的直接记  相似文献   

9.
百万年前,人类社会诞生了原始文明,一万年前开始了农业文明,三百年前则兴起了工业文明。长期以来,特别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之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0.
杨文琴 《发展》2014,(1):54-55
正农业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时间以采集渔猎为生,这种为谋取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进行的活动,便是广义的原始农业。而严格意义上的农业,则是从种植业和养畜业的发明开始的,只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当然,农业的起源并非是一种人类所能预见的过程和向往的目标,也非某些先知人物的发明和发现。它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人口和自然资源平衡失调的压力下,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1公共资源和企业国有产权的概念界定与属性比较1.1从概念界定上讲,公共资源和企业国有产权分属不同范畴,为并列关系"公共资源"的本意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通常主要包括公共信息、公共设施、公共水源,以及阳光、空气、公海等,属于"公共经济与管理"范畴。而企业国有产权则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实践活动无非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获得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所以,和谐世界的建构就成为人类实践的最终目的。音乐仅用几个音符就为我们设计出和谐的世界;哲学则以其对各门具体科  相似文献   

13.
跨世纪之际,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信息技术革命,正大步迈向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如果说,由于印刷术、印刷机的发明导致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那么,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建设则导致  相似文献   

14.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对生命学问的反思与诠释。从本质上说,尽管儒道佛三家对于人类生命和生死等问题的解读由于视野与侧重点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质,但其道德意志和内在精神则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内涵都强调对生命的关怀和珍视、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主动追求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戴毅  戴明 《开放导报》2003,(6):13-15
从三大产业的产能看,第一产业表示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及初级产品的能力,第二产业反映对所获物质资源、初级产品及其各后续环节中间产品的转化能力,第三产业则指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捉奸"这一民间风俗可谓源远流长,时至21世纪的文明时代似乎仍有经久未衰之迹象。不久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河南郑州罗某在家将丈夫衰某与情妇孙某捉奸在床,为了"取证"用相机拍下了两人的裸照。身为第三者的孙某则以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为由向有关组织控诉。我们谴责第三者缺德,但这种以牺牲公民隐私权为代价的捉奸之举是否可行,甚至提倡,颇值得反思。西方传说中的人类先祖亚当和夏娃在蛇的引诱之下偷食了伊甸园的禁果,从此萌生了羞耻之心。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就滥觞于积淀于人性幽深之处的"羞耻心",正是有了羞耻之心,"隐私"这一文明人的精神特质才凸显出来,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用兽皮和树叶遮蔽身体其实就是人类隐私意识最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互动的紧密程度、发散性以及追求、欲望的层级性,人类的行为实际上是以“己”的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的,作为个体的“小我”就是“己”的核心。当然,“己”会囤层扩展,从而形成不断膨胀的“大我”。从这点上讲,人性具有利己和利他两个方面,而互惠的利他主义实际上能够更好地达到“己”的目的。因此,利他就是有效地“为己”的手段,而“为己利他”则是对真实世界中人类行为的合理抽象。  相似文献   

18.
赵艳霞 《唐山经济》2006,(12):19-20
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社会学家强调人类的独特性在于具有集体创造与传播符号意义的能力,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无不通过复杂的社会过程得以实现;政治学家从文化中更多的看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及大众文化的社会意义;经济学家则把文化看作是一个产业,一个属于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政府部门则持“大都市以文化论输赢”的新竞争观。  相似文献   

19.
黄侃 《理论观察》2009,(3):47-48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新要求,它既表达了我们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望。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文明的跨越,更应该是思想、意识、观念及心理等层面精神文明的跨越。从人类思想史的空间性与时间性来看人类的生存问题,它不仅是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如何把握人们在这方面的思考,则必须从整个人类的生存精神上看。在这方面的借鉴,对我们深入理解生态文明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一)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机能和组成部分,客观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系统、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之中,可谓无物不在、无时不有;同时,它对社会生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运行,发挥难以量计的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史,就是管理发展史。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散到集中、从经验到理论、从不科学到科学的漫长过程;同时,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生活进程则给以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史,也是管理思想发展史。管理科学的产生、应用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认识能力。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