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为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应有较大发展。针对如何增强运输能力,提高运输质量,提出铁路客运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商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快递市场蓬勃发展,给铁路货运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新型货运装备、探析新型货运模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可有效提高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通过研究我国既有铁路快运货物班列情况,从运载工具种类、运行速度及编组特点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160 km/h全侧开棚车、塞拉门棚车、集装箱平车的研发,基于160 km/h快捷货车结构及装卸特点,提出“160 km/h棚车+”“160 km/h集装箱平车+”集装化运输模式,在提升货车运行速度的同时,实现货物运输速度、装卸效率的提升,同步提升铁路货车货运环境,发挥铁路运输大运量、经济、环保等优势,构建我国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速铁路经过多年发展,列车运营速度达到350 km/h,居世界前列,正在全面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研究400 km/h速度等级铁路关键技术。列车速度提升后,其制动距离可能延长,进而影响高速铁路追踪间隔,降低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为研究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提升至400 km/h后的列车追踪间隔变化规律,阐述列车运动过程与受力、车载ATP列控设备、列车运动方程式等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原理,采用模拟线路和实际线路仿真计算方法对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进行研究,分析400 km/h高速铁路追踪间隔在不同动车组制动距离、不同车站咽喉长度、不同长大下坡道坡度,以及不同类型车站和股道运用方案时的差异,从而提出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优化对策,以更好提升我国400 km/h高速铁路运营水平,推动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发展。  相似文献   

4.
400 km/h高速铁路将是我国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实现列车3 min追踪间隔是建设400 km/h高速铁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分析了400 km/h高速铁路实现3 min追踪间隔时间所需达到的技术条件。理论分析阶段,根据我国高速铁路目前采用的闭塞防护技术,分别分析了列车出发、区间和到达3类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并结合线路实际设计、运营情况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具有优化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实验阶段,利用计算机仿真建立多因素列车追踪运行仿真模型,以实现列车3 min追踪间隔为目标,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到了整套技术条件。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实现400 km/h高速铁路3 min追踪间隔时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列车是为旅客提供的高质量运输产品,具有运行速度高、密度大等特点。然而随机出现的运行干扰会导致列车晚点,由于列车之间存在关联及安全间隔约束,晚点还会进一步扩大,扰乱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秩序,导致乘车旅客到达晚点,降低运输服务质量。在运行图中设置冗余时间,增加运行图弹性,是吸收列车晚点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模型,推算考虑冗余时间的列车晚点概率密度函数,以旅客到达晚点总时间期望值最小为目标,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布局优化模型,设计贪心算法,以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南—济南西区段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求解得出的冗余时间布局能够较好降低旅客到达晚点总时间期望,对保障运输组织秩序,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反映铁路旅客运输市场的波动情况,有必要建立铁路旅客运输市场景气预警监测系统,以对我国铁路客运的宏观管理决策、适时调控和动态监测等提供支持手段。为此根据1987年—2001年我国铁路旅客运输市场的实际状况,建立了景气预警监测系统模型,对系统评价指标的设置、景气指数计算和控制信号灯系统等进行了论述,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2年清明、五一期间铁路旅客运输方案日前出台。清明小长假运输期限为4月1日至4日,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限为4月28日至5月1日。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小长假客流增幅明显,单日  相似文献   

8.
客运量是评价运输组织效果的指标,体现了运输组织的绝对成果,体现了运输组织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大小。预测未来若干年国内道路运输客运量及其发展趋势,宏观上有利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导运输经营者正确地开展经营活动,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微观上有利于运输企业发展经营契机,改进运输组织工作,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道路旅客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站台属于大尺度半封闭不均匀长空间,扩散声场条件下的混响声理论无法直接应用于站台混响声计算,将混响声场在垂直于站台长度方向截面内视为均匀分布并结合高速铁路辐射噪声预测方法,建立高速铁路车站站台混响声及总声级计算理论方法,结合基于声线法的仿真手段分析列车高速通过车站站台总声级、直达声及混响声的影响特性,经开展现场测试验证所建立的理论及仿真模型的计算误差均小于1 dB(A)。研究结果表明:站台上混响声影响明显,部分位置混响声甚至会大于直达声;沿站台长度方向混响声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分布特征;在垂直于线路方向上,受混响声影响,列车通过噪声的总声级随距离的衰减比直达声衰减慢。理论计算方法满足应用需求且相对于仿真方法计算效率大幅提升,可为高速铁路站台混响声及总声级预测、评价及控制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巡 《空运商务》2011,(21):10-12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等一系列技术优势,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全球发展势头迅猛。相对于民航,高铁在中短途旅行(0~800/0~1200公里),高速铁路优势明显,特别是在点对点运输市场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铁路谱系化旅客列车产品是服务于多种需求和不同类型旅客,便于旅客辨识、记忆和准确选择,有利于铁路分类配置运输资源和分层提供运输服务,而目前我国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特征尚不清晰。在分析荷兰、德国和日本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流按出行目的和节点等级进行需求分析。提出我国高速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框架设计,最后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车站节点分级、列车谱系划分和分层级的客流结构分析,给出按停站的谱系化列车产品分类设计,为高速铁路谱系化列车产品设计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运行图数据,研究京沪高速铁路不同运营时期的运输组织模式,分析不同速度列车共线模式下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能结构变化,探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发展趋势。在分析本线全程列车始发时段与停站次数的关系,研究本线列车开行的周期规律。结果表明,2018年底京沪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利用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能力限制区间为徐州东-蚌埠南;分析列车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路网直达+跨区域换乘"的运行模式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武汉铁路枢纽路网构架进一步扩充,客运系统运能紧张、过江通道能力不足,为解决路网结构缺陷、提升武汉城市群城际铁路断头线的路网功能,阐述武汉铁路枢纽与衔接客运铁路布局既有现状,为应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作业量及过江运量的增长,补强客运系统及过江通道能力,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出3个规划方案,经综合比选分析,采用新建新汉阳站和天河北站并将客运系统调整为"四主两辅"方案。研究结论能够满足高品质出行服务需求,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票额预分是高速铁路列车票额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客运组织实现挖潜提效、精细化管理起到关键作用,但长期存在过度裂解或过度保护的问题,导致高速铁路列车区段运输能力存在虚糜现象。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列车票额预分现状,从接续预分、模态内聚预分和复合模态预分顺序优化等方面,构建基于客流模态识别的高速铁路列车票额预分优化模型,以北京西—成都东的G571次高速铁路列车票额预分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态识别的高速铁路列车票额预分能够更好地实现存量票额在始发站和沿途站的科学预分,有效提升高速铁路列车客座率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高速铁路旅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优化现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体系,研究影响高速铁路旅客服务评价的个性化因素。通过服务接触理论划分服务环节、情感曲线量化旅客服务评价,得出旅客服务需求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个性化服务评价权重。结合北京南站、郑州东站,西安北站和成都东站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高速铁路旅客个性化服务评价权重的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乘客的情感曲线进行权重设计能够真实反映旅客个性化服务需求,为优化现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评价体系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径向基神经网络原理和铁路客流时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铁路短期客流预测模型,通过径向基神经网络把客运量的年规律、周规律等时间属性有机结合,有效解决客流数据的复杂性和非线性问题。以T15次列车为例进行硬座席别的客运量预测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铁路短期客流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傅里叶级数预测模型,以我国2004—2009年铁路客运量为数据基础,通过将时间序列划分为趋势性与季节性部分,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与傅里叶级数法对两者进行拟合,应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出预测模型,并进行客运量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级数预测法预测我国铁路客运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兰州至张掖三四线运输需求是确定其建设方案、投融资模式、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方案的决策依据,更是确定铁路经济效益和修建可行性的关键指标。通过对旅客运输径路比较分析,结合区域路网构成确定高速铁路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可能的功能定位,包括"城际功能为主"、"城际、通道功能并重"和"通道功能为主"3种情景。再基于"情景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四阶段法"预测高速铁路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处于3种不同情景下的运输需求,即远期客流密度分别为805万人/a、1426万人/a和1852万人/a。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有关铁路客运量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参数,即改进的PSO方法(IPSO)。以我国1990—2007年的铁路客运量为研究对象,确定输入样本和输出样本,以及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基于IPSO的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预测铁路客运量。预测结果表明,IPSO-BP网络的算法训练时间短,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列车在恶劣天气影响下导致区段临时限速情景下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文中选择总晚点时间和晚点列数2个指标,分别转化为列车延误满意度和正点率满意度,建立线性满意度、梯形满意度和传统多目标线性加权模型,通过改变列车到发时刻、运行径路、次序等实现高效、准点的列车运行调整。最后设计一个限速场景,运用软件求解,通过改变总晚点时间和晚点列数的权重,得到模型的帕累托解,结果表明满意度模型的帕累托解优于线性加权模型。此外,算例验证了梯形满意度线性加权模型从计算时间上优于传统多目标线性加权模型,提出的满意优化模型可以辅助调度员在发布限速命令后尽快获得满意的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