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列宁的全球化思想中,贯穿始终地蕴涵着对生产力世界性普遍发展的全球化思想的高度重视和系统阐释。他认为,生产力的世界性普遍发展把俄国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内在联系的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世界历史性;必然要求东方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这些思想对当今全球化时代社会生产力的自身发展及其对这种发展的世界性普遍联系的理性认识与战略决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6)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它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即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继巴黎公社之后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了国家政权。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摆在俄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前的两大艰巨任务:一是镇压反革命和抗击帝国主义的入侵;二是发展生产和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由于国内外敌人勾结,导致欧洲14国的干涉俄国十月革命所取得的苏维埃政权,这是一场残酷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长达三年之久。对于这个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由于有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再就是发展和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消除饥饿和贫困。这对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来说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3.
贾景德 《生产力研究》2003,(4):112-113,135
社会生产力系统包括了科技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呈现出正反馈机制和负反馈机制的复杂局面。科技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其他矛盾运动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一般说来对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除了生产力标准以外,是否还应有价值标准;第二,对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重在生产力标准,辅之以价值标准的说法能否成立;第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是否应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此讲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便力求以历史发展的轨迹出发,探索邓小平这一思想的萌芽、发展、深化过程,寻找他这一思想体系的主要点。无疑,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理论增添了许多新内容。研究它,必将进一步开拓、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劳动力、科学技术力和自然力;第二是生产资料;第三是管理。人作为第一生产力适用于一切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适用于当代和未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围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断,探讨了“代表”一词的含义,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的开拓者。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 ,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不同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思想的贡献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为纪念《生产力研究》创刊十周年而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于祖尧马克思创立的关于生产力决定作用的科学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原理是经过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体制框架和总体规划。今年是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目前各项新的重大改革举措已陆续出台,改革和发展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推进。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既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并构建新的经济体制,又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与生产力经济学科建设的再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生产力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拓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微观生产力研究,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与生产力要素组合方式的研究;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与进一步完善"生产力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新的范畴与《资本论》原理有内在联系和相通.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创新理论的先驱,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创新理论的开山之作.马克思明确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是生产力要素,反映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科技生产力的价值不能只是以其劳动价值来衡量,应该以其创造的使用价值来衡量.科技生产力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从事科技劳动的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科技成为生产力关键在科技的应用.科学在未与生产结合之前,它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一般生产力;科学只有转化为技术并应用于生产,才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前就已存在,但只是在进入资本主义生产阶段后,才成为生产力要素.原因是科学因素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创新驱动需要足够的动力,动力在于相关的制度创新.这方面的制度可以从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动力分析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新知识、新科技、新产业的发源地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目前认识与发展定位问题 ,投入与管理体制问题 ,观念与创新环境问题是我国高校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 ,列宁继承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欧洲 ,尤其是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史考察的传统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 ,对俄国农奴制改革以来资本主义在工业、农业部门的发展进行了经济史的考察和分析 ,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而且是列宁领导俄国革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 0世纪 4 0年代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的考察和分析 ,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这一经济史考察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时代最新科技产业化的产物,代表了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趋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代际革命和生产力跃迁的体现。颠覆性创新引致主导技术体系变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前提,产生通用目的技术和发生科技革命分别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时代条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的科技转化应用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创业融合,搭建技术转化渠道;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数据、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三类要素高效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进一步论述了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事实依据和必要性,全面反驳了胡钧教授强加的不实之词和无理指责及其任意曲解。不赞同胡文根据其不完整准确解读马恩的有关论述得出对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完全、绝对肯定的观点。本文就生产力标准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的区别,马克思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不限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判断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与判断以往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的异同,马恩既确认一切剥削制度的产生与更替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又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了批判的科学态度与理论,进行了辨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周革非  周力 《生产力研究》2004,(2):67-68,75
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应积极顺应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繁荣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8.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
宋东升 《经济论坛》2001,(15):4-4,13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不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能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领域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及时做出调整与变革。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诞生的,且在其 80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尤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