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放经济存在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内部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中国经济内部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瑜 《新西部(上)》2016,(10):111-112
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教育失衡问题,探讨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经济平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完善教育体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基于关志雄(2002)和Lall等(2006)提出的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构造出口贸易结构指数,考察了1992~2006年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变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出口总量层面上看,出口总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从出口贸易结构分量层面上看,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即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最后,针对中国的对外经贸和宏观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平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发展实质就是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的完善过程。本文以界定研究的基本概念、内涵及特征,揭示其实现机理,明确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为核心切入点,考察我国生态环境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探求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变迁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出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系结构在模式上的不适应、时间上的不一致和结构上的失衡。基于此,提出当前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的发展对策:建构"可持续"制度格局。通过打造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目标、实现平台、实现手段的综合范式,促进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供应链和生态经济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发展冯涛当代中国制度变迁的重要使命是由发展中国家步入到现代化国家行列,而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特征是农业社会和农民问题,不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就谈不上有根本的发展,制度变迁的绩效将会被大大抵消。而且,由于农业比较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发展失衡还是渐趋平衡?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产业、投资形式和投资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外双边贸易失衡已严重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与评析贸易均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114国在1995~2008年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应用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加权距离增加将恶化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人均收入和双边实际汇率增加会改善中方贸易收支状况。据此,本文提出中国平衡对外双边贸易收支的地区与国别政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在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国内与国外结构的失衡等等。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程英 《特区经济》2007,221(6):56-57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和效果,进而分析论证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外部经济的不平衡增长使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因此,有必要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变迁——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研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变迁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析这三者关系的一般性框架。运用这一框架,本文对中国建国以来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演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迁进行了历史性考察。历史证据表明,中国改革前后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环境下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现象,从双顺差的结构入手,分别分析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形成原因,并在深入分析双顺差的规模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保障、汇率、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力求在后危机时代促进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3.
"财政悬崖"是美国奥巴马总统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不仅对美国经济复苏是一种打击,而且也会威胁到全球经济复苏。笔者认为,"财政悬崖"是美国财政长期失衡的必然产物,而美国财政失衡根源于其长期运行的债务经济模式。本文阐述了实现美国财政平衡的途径及其对中国财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处于严重失衡状态,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在重点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进出平衡"政策取代"出口导向"政策、废除"敞口"引进外资政策、抑制国际"热钱"流入、推进汇率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如何扭转此种失衡状态的管理对策,这对我国尽快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系列资料"是研究农户1929年到2010年经济变迁难得的样本。本文利用这一调查资料中有关无锡农户收入的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本文认为,无锡农户人均纯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总趋势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上升,财产性收入占比先下降后上升,转移性收入在新世纪初期出现大的提升。农户收入结构的显著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无锡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是持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本文从实证角度,印证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30年的改革发展,在世界金融危机后期,面临人口分布、经济分配、经济结构三者失衡的矛盾,国际国内各种形势促使我们改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如何实现发展同步、一体化发展,牵动国家整体改革发展全局与大局。本文分析了人口分布、经济分配、经济结构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个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改革框架,以期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1996~2009年40个国家/地区35个细分行业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首先,以典型国家、行业为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扭曲了经济失衡程度,但对经济失衡方向无实质影响;中国经济失衡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中低端制造业贡献最大,中高端制造业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商业服务业有助于缓解经济失衡。其次,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经济失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效应在发达国家的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对商业服务业和中高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影响程度随着技术含量上升而增加。故世界经济失衡具有持续性,世界经济再平衡路径不是改变现有的全球分工模式,而是调整分工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和避免"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研究》2006,(6):69-72,95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相似文献   

20.
徐秀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49-79,157,158
在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时代背景下,当新兴经济体崛起、发达经济体相对衰落时,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作者借鉴和吸收了现有研究成果,整合了对国家崛起、制度变迁和结构转型的理解,在接受"全球经济治理是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治理"、"国家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和"制度是非中性的"等基本假定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实力的不平衡增长打破了原有制度框架下的权力与利益均衡,并动摇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赖以存在和持续的合法性根基,从而使得制度变迁成为必然。由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是以制度为基础的结构,制度变迁以及新的制度框架中权力与利益关系的重构导致全球经济治理发生结构转型,因此,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除了要继续提升自身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依托自身实力获取更多的规则制定权,通过改变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来塑造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