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华  潘婷  时培豪 《改革》2023,(4):53-69
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异质性研究发现,现阶段产业数字化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应强于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应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四大区域中呈现“东北>西部>中部>东部”的态势。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提升效应、要素市场化优化配置效应是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为此,各省份应实施阶段性、差异化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高城乡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工程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关键抓手。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的理论路径主要持以下3种观点:一种观点从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其能影响分工边界、交易成本、价值分配等;第二种观点从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分析;第三种观点通过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分析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作用。文章以赋能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管理过程等全产业链视角阐述了浙江省N市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的路径,从而提出文章的分析框架,即“数据要素赋能全产业链”。文章认为,为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应加快破除阻碍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加大数字技术人才引培力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相似文献   

3.
齐培培 《科技和产业》2022,22(8):134-138
近年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分析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必然性和数据要素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阐述数据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展数据要素应用、提升政府治理效能3个层面探讨构建数据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数字平台重塑组织间关系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而数据要素分布模式会影响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特征。文章选择浙江省和广东省分别作为数据控制模式和数据协调模式的代表,基于数字经济上市企业经营领域与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比较数据控制与数据协调两种模式在产业链整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以及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网络结构上的差异,分析两种模式为提高经济效率所采纳的不同路径。研究发现:无论在何种模式下,民营企业通常选择创新活动频繁、创新风险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国有企业通常参与门槛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数据控制模式是构建数字化营销渠道发挥消费互联网平台用户流量优势,数据协调模式是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制造优势;数据控制模式是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整合方式,数据协调模式是水平型产业链整合方式。相较于数据控制模式,数据协调模式下的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度更高、在产业链上扩散速度更快;数据控制模式下组织网络呈现“垄断”结构,而数据协调模式呈现“区块链”结构;数据控制模式依托于单一平台很难做出全局最优决策部署,数据协调模式在不同领域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能导致跨平台间的数据流动产生困难。消费者需求数据和工业数据高效匹配是两种模式共同演进方向,相较于讨论数据要素最优集中规模,畅通数字平台之间的数据要素流动渠道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推动传统生产要素的重组,催生出大量的新兴技术。另一方面,又能够促使传统产业和新型数字技术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目前存在的生产要素“流动不畅”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1]。数字经济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新兴的数字贸易模式,越来越多的贸易服务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突发应急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创造众多新岗位和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陈云腾  陈卓 《科学决策》2023,(1):78-103
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有交通投资集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以谋定长远的战略眼光,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构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新形势挑战、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文基于中台架构的数字化战略变革理论逻辑、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场景实践,剖析国有交通投资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内涵本质、中台架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数字赋能的多跨场景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探究如何创新思维模式、业务架构及配套保障,精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方向、时机和路径提供了建议,为重构创新企业管理价值理念、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在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普惠化协同发展的进程中,着力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推动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当前,中国传统产业仍然存在数字化转型战略缺失,数字软实力薄弱;工业互联网较弱,智能制造水平不高;智能服务体系缺乏,数字平台赋能不足;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数字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提出传统产业要从数字软实力提升、数字智能制造、数字平台赋能和数字生态建构等路径入手,让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增长更持续、效率更敏捷、结构更高端、发展更绿色。在此基础上,从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政策杠杆和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等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国各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天津牢牢把握数字智能发展新机遇,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但还存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难、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亟待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资源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本文在总结北京、上海、广东、...  相似文献   

10.
<正>一、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数据要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与治理的重要资源要素,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强调数据要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建设数字中国发表了一系列论述。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因此,在数据要素驱动下,新时代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急需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曾德高  张凤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05-107
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创造了绝大部分产品、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但传统产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方法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工业化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可逾越。针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现状,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成为必然趋势,传统产业也将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落实,呈现出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郭吉涛  梁爽 《南方经济》2021,40(10):9-27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然而现阶段数字经济普惠性发展尚未实现,掣肘着其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1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探讨了中国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指标来看,数字经济推动了技术效率提升,但现阶段国内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薄弱以及数字产业化带来的人才和资金的虹吸效应导致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产生了阻碍作用。此外,当前数字经济对不同产业的渗透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筑高了创新资源的流动壁垒,影响产业间协调创新及合理化布局,进而抑制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在创新环境的支持下,人才集聚及金融规模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  相似文献   

13.
康思 《科技和产业》2024,24(9):136-14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两业融合发展成为提升服务业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DEA(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分别对长三角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实证两业融合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且主要通过两业融合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薛乾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8-135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城乡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转型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所需。通过对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数据思维理念和城市规划方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的城市问题。因此,以智慧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为主线,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背景概述、智慧城市规划方法与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3个框架,对传统城市的框架进行丰富和补充,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数字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巩丽霞 《改革与战略》2011,27(6):117-119
文章认为,目前劳动者低工资状况直接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性驱动力难以有效形成。因为过低的薪酬直接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及对企业的认同,无法形成有创新的驱动力。推进工资形成机制的理性变革,并在业已初见成效的对传统产业的产能控制和行业整合的背景下,显然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章提出,在合理考量地方经济承受能力、企业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制度规则的完善,建立起劳动者工资水平随经济增长及其他有关因素变化而相应协调、合理、持续增长的制度化的运行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6.
金环  于立宏 《南方经济》2021,40(12):21-36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要素,能否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创新?文章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基本界定后,借助微观大数据构造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2015-2018年中国28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及创新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创业活力增强效应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两条重要路径。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消除样本选择偏差、选择分位数回归,以及创新性地采用各地级市市长过去修习的专业作为历史工具变量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成立。进一步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征,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创新水平提升,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有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收敛。此外,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发明专利的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的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而非策略创新。文章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也为理性看待数字经济、防止出现数字鸿沟,实现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为我国制造业增强价值增值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总体作用、异质性影响和间接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在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溢出、推动产业融合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三条基本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还受制造业自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程度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超过一定界限后,过度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反而会削弱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分行业看,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智能化升级的门槛值均较低,智能化升级存在过度的倾向。为此,各地区应努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制度保障,有序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优良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8.
依据陕西省投入产出表,按照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各部门按照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进行划分,测算细分部门间两业融合发展程度.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对比产业间前后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不高,制造业部门的发展更多地依赖自身,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联系不紧密,其中制造业对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高,而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前向关联度较弱,对制造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总体上来看,当前阶段两业融合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