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改革必须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重视所有制问题,不能淡化.所有制不是指物的隶属关系,它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当今条件下,公有制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任何国有制都是公有制,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家所有制才是公有制.股份制是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说股份制就是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一是指量上占优势,公有资产应该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经济中的就业人数应该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总就业人数中占优势.二是指质上有控制力,即国有经济应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应该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就经济运行来说,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它能够保证经济的运行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就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来说,国有经济有能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越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越要强调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即全社会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公所有。依照七七八八加总的算法来说明我国现在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但这即使能说明当前也说明不了长远。现在讲公有制为主体,已是在突出强调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相应地,保持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所必要的数量已是底线。但这并没有解决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不占数量优势,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还是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及在此情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又当如何科学描述的问题。实践呼唤着指导改革理论的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 ,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其运行不仅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还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存在的依据与西方市场经济中国企存在的依据不尽相同。我国的国有经济不应从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完全退出。调整所有制结构 ,国有和公有经济比重下降是必需的 ,但也应是有边界的。不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把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说成是“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 ,笼统提“破除所有制崇拜” ,均不妥。在中国搞私有化 ,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对元胞自动机模型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模拟研究的代表.本文分析了元胞自动机的内涵、研究热点、模拟平台和优缺点等,并对其今后在焦作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以SLEUTH为模型对焦作市社会发展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元胞自动机模型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模拟研究的代表。本文分析了元胞自动机的内涵、研究热点、模拟平台和优缺点等,并对其今后在焦作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以SLEUTH为模型对焦作市社会发展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随着教学模式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本文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差异,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调整的历程,研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形成。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由"补充"上升到了"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由"方针政策"上升到了"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到"制度内"、从宏观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微观企业实现形式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三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再次肯定公有制为主体,并且把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也纳入,是对传统理论的一大突破。这是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有着多样的现实条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澄清了不同看法,其结果很可能形成混合经济居大的格局:宏观上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微观上是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公司为典型。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系列的对策,除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令人想起毛泽东曾经讲过的四句话:"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大学的理念与使命、教育发展历程的发展与演进等方面探讨并论证了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管理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经济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对生产力布局理论进行了新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布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人民主体为主导思想,注重国内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的国际视野,以两手合力为实现机制,符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产力布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们应该确立的教育理念。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为主体、巨额国有资产的存在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覆盖全部国有资产的统一协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国资委名实不符,国有资产在所有权的有效行使方面,包括人大、政府以及出资人代表、监管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甚至出现矛盾,缺乏对全部国有资产统一的监管制度和预算、决算报告审议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营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以浙江省为例,2005年,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1%,占政府税收收入的50.7%,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72.4%。可以说,民营经济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生力军和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与国企改革的关系 1.在今后一定时期,国有经济将仍然是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6,(3):68-68
中宣部、文化部等单位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做出了新的挑定。  相似文献   

17.
郭裕荣 《时代经贸》2007,5(12X):206-20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营领域不断扩大,规模逐渐壮大,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其工业产值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将跳槽分为“为职业跳槽”和“为岗位跳槽”两类。区分了两者的具体特点,并对单位和个人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跳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沈刚 《经济》2012,(5):18-19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  相似文献   

20.
成斌 《生产力研究》2008,(20):48-50
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生产力动力因素,社会心理的为我与为他研究把对生产力的宏观认识,推进到宏微动态的变化之中,使生产力的宏观发展与每个人的微观行为联系起来。绝对为我增加与相对为他增加协调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