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略论旅游资源生态位的概念与选择策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向明 《旅游学刊》2007,22(2):49-53
生态位是生态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基于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旅游学概念--旅游资源生态位,并对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内涵及选择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旅游资源生态位的概念包括3个层面的涵义:(1)旅游资源价值层位--"营养生态位";(2)旅游资源开发序位--"时间生态位";(3)旅游资源市场定位--"空间生态位".  相似文献   

2.
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凌 《旅游学刊》2007,22(10):76-81
本文回顾了现代旅游中"本真性"概念及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发展阶段,分析了"本真性"概念在西方旅游研究中所涉及的"本真性、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本真性与文化商品化"以及"本真性、怀旧与遗产旅游"等主要问题.文章指出,"本真性"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人们对现代旅游"好恶交织"的心理反映,揭示了现代旅游现象中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高质量的旅行者--主要是Jonathan文章中的"城市行家"和"地理行家","优秀公民"则属于可争取的对象--来告诉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和经营者应该保持什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是一项很困难的工程。 以我的经验,"地理行家"是受过良好教育及高收入的一群,但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往往是谨慎而克制的,他  相似文献   

4.
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桂华  李鹏 《旅游学刊》2007,22(2):54-58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生态足迹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认知理念.在深入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特征、类型的基础上,以"四体旅游系统模式"为基本思路,探讨旅游生态足迹的四大功能意义,即: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的环境教育功能,对旅游客体--旅游目的地生态消耗的衡量功能,对旅游媒体--旅游业的生态效益的评价功能以及对旅游载体--旅游环境影响的测度功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真实性"理论从旅游动机和旅游者认知角度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理论阐释,是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旅游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争议.本文回顾了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主要流派--客观主义真实性、建构主义真实性和存在主义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对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流派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提高对旅游真实性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6.
组团旅游空间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彤 《旅游学刊》2001,16(1):77-78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旅游研究也日益增多.对于旅游主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和空间行为规律的问题,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过探讨.但是,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从个体的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对于主要由旅行社进行设计、旅游者极少参与决策而被动选择的组团旅游(包价旅游)问题,则极少有人涉及.作者分析了旅行社组团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比较了组团旅游与个体旅游在空间规律上的异同及这些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献综述表明旅游影响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负面影响的研究,缺憾之一是"旅游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打洛镇的旅游后现象是一种目前中国城镇旅游的典型现象--旅游"废都"现象.基于经典的旅游影响研究范式以及田野调查,显示旅游"废都"意味着旅游衰败之后城镇"经济失力、社会失调、文化失色、环境失衡".并导致"物价虚高、资产闲置、文化涵化、环境恶化".为避免"废都"陷阱,可以通过构建"TDD-DI对冲机制"从而实现对旅游"废都"现象的防治.实现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旅游"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并逐渐被赋予了学术品质。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相信体育旅游在其产业发育、教育发展和研究展开方面,必然出现更加红火的局面。这一点,如果把"体育旅游"也当作一个知识领域或学科来看待的话,未来的"体育旅游学"与其母学科之一"旅游学"相比,会有完全不同的历史际遇--中国的旅游产业、旅游教育和旅游科学研究,在历史上曾同时开启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陆军 《旅游学刊》2006,21(3):37-43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山水实景、经典文化与高科技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它的开发符合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文章梳理"印象·刘三姐"的文脉(R),并对它的市场(M)、主题(T)的选择以及旅游产品(P)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最后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的借鉴意义和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偏枯现象,正在制约着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谓旅游研究中的偏枯现象,乃是指太多的研究者只关注于对"旅游经济"的探讨,而忽略了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忽略了旅游者的精神世界,忽略了旅游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忽略了旅游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一句话,只重物,不重人,只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而把"人"丢到了一边.  相似文献   

11.
袁健 《旅游学刊》2014,(6):7-10
正历经"生产时代"到"生活时代",传统的旅游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旅游已不仅仅是人们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表现的行为。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的概念定义变革了,旅游资源的定义就变革了。旅游规划设计的对象、体系、技术规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旅游设计的的定义旅游设计的工作指向是面对旅游活动中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媒介的全系统策划、解构、布置及  相似文献   

12.
正旅游规划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旅游产业起步晚,旅游规划的体系、标准与规范建设都大大落后于城市规划。"十五"期间,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相继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999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出台,2005年修编)《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借鉴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体现中国旅游规划特色的同时,在技术和方法上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使得我国旅游规划开始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于旅游规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博弈论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是一项需要"9+2"各方和国家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借鉴博彝论和帕累托最优理论的方法和模型,厘清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创建一套科学的旅游产业政策和旅游协作机制.在不同类型的区域,制定盖剐灵活的旅游产业政策,从而实现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的理想状态--区域均衡.  相似文献   

14.
纳尔逊·格雷本的“旅游人类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人类学(AnthropologyofTourism),是新兴的人类学分支之一,它的提出,为人类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这一理论的提出者之一,是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著名教授纳尔逊·格雷本(NelsonGraburn)。在他主编的《旅游人类学》一书中,除收集一些学者的文章外,他本人撰写了《旅游人类学》、《旅游·休闲·博物馆》、《日本国内旅游的物质象征》、《旅游业·现代化·怀旧》等文章,从多方面阐述旅游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许多西方学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理论和见解目前在我…  相似文献   

15.
无论去最大众的亚洲、赚人气又赚卖相的欧洲、常年不衰的澳洲,还是独成一派的非洲,中国人出境旅游,都面临着身在异域,花费难有把握的情况--为利益"保值"成了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方芳 《旅游学刊》2022,37(1):44-55
随着旅游实践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实践活动,而是一种日常实践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也不应被束缚在传统的现代性框架之中,而需借助旅游发展史,揭示当代旅游实践自身的当代现实特征,并回归到其最初的实践形态--一种特定的移动方式,从而将思之方向落在旅游实践的建构意义之上,探讨旅游实践的日常化对于生活世界来说有何种"新"的建构意义。因此,当代旅游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应当经历一次"还原",将旅游从启蒙叙事中"解救"出来,悬搁已有批判,并将旅游放入移动性框架之中,通过"惯常-非惯常"背景、权力背景、生存背景和目的性假设4个层级还原出旅游实践的基本内涵。在一种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旅游实践在移动性中获得了日常化后的"新"含义,基于此,可对当代旅游实践的新特征和建构意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到2005年6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承担了大连市政府资助的<大连市旅游资源详查、分类和评价>项目.可以说,本次普查--以及在河南等地进行的其他普查--都是对<国标>(即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下简称<国标>)的一次深刻的检验和实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的体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中国台湾为例,在市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公司团体套装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建立定性分析模型.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问卷,结合深入访谈法,对台湾的3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2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访谈.经过严谨的分类过程,从5个题项(旅游信息渠道、目的地、行程、餐宿、景点)中产生29个类别.本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行程"及"景点"是公司规划团体套装旅游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舜帝陵庙     
《旅游时代》2015,(3):18-19
舜帝陵庙历史悠久,堪称"德之摇篮,文明之源"。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敷布的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已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舜帝陵庙也因此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旅游的胜地,成为连接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喜读新出版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85)》(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深深感谢它为我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旅游统计资料填补了一项空白;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对旅游统计项目设计如何更好地反映和概括实际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