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时期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为经济长期稳健发展打好基础.资源价格改革要立足于现实需要,分类稳步进行,坚持稳健和渐进的原则,坚持中性政府理念,坚持市场取向、配套改革的方法,纠正资源价格扭曲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赛美 《价格月刊》2009,(11):91-9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建立合适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备条件.但我国现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存在初级资源价格与资源成品价格倒挂、资源价格没有体现其稀缺程度和环境代价、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缺乏政策有效支撑、国内与国际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远没理顺等问题.我国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以人为本、节约有效的原则,逐步实现资源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健全资源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完善资源价格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3.
伍世安 《财贸经济》2011,(5):123-128
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思路既不是要完全市场化也不是要复归政府定价,而是要改革其定价机制。现行的市场、政府分轨制定价有悖能源资源价格形成的特点,应在市场定价中注入政府干预因素、在政府定价中注入市场配置因素,采用"市场+政府"合轨制价格。  相似文献   

4.
基础资源价格改革从2009年开始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本文基于基础资源价格定价方法的现状,结合基础资源的特征,对我国基础资源价格改革的目标、改革原则,以及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回顾30年价格改革成就斐然,但资源价格改革滞后,导致资源价格扭曲偏低,进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阐述资源要素具有稀缺性、二重性和商品性等固有特点,其价格改革必须从这些特点出发,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相适应;探索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间的关系;探讨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区别性政策。  相似文献   

6.
建立反映环境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价格体系,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资源价格改革现状和所存在问题,而后借鉴国外资源价格改革的先进经验,提出总结我国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的路径选择与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控物价已由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转变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物价调控目标提高到4%,并强调为价格改革预留空间,凸显了决策层对通胀容忍度的提高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迫切性。2012年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累计平均上涨3.8%,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未来一段时间,总需求放缓、猪肉价格上涨周期趋于结束、翘尾因素减弱等因素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全年物价涨幅4%的调控目标应可实现。因此,今年后期,物价调控的重点应着重于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关水、电、气等公用产品价格即将调整的消息不断,而从官方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国家调整水、电、气价格,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心意已决。改革时机成熟 10月28日到29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所谓“资源价格改革”,就是合理地调整和改革国内煤炭、石油、电力、土地、水等重要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其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已箭在弦上。但是,在当前我国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资源环境价格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条件还未完全成熟,一定要选择好相应的时机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不宜全面铺开。同时,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资源价格改革:新的“价格闯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煤、油、气、土地等资源非同于一般资源,具有垄断性或属于战略物资。作为基础性价格,资源价格决定了下游产品的定价水准。资源价格改革应坚持渐进式改革,充分考虑社会各方的承受能力,把改革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控制物价总水平已由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转变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物价调控目标提高到4%,并强调为价格改革预留空间,凸显了决策层通胀容忍度的提高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在石油价格、电价、水价、天然气价格、煤炭价格及土地价格等六大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这表明,我国资源价格改革即将上路。资源价格机制改革是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资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上游产业,传导链长,影响面广,如果资源产品价格不合理就会造成整体价格体系的扭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价值包括自身存在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价值。价格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资源配置的杠杆,资源价格是引导和促进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经济杠杆,发展循环经济要以资源价值和供求关系作为依据,合理制定和调整资源价格。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从单纯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资源价格不反映其价值、资源价格形成非市场化以及资源价格监管缺失等问题。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应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以构建资源价格监管体系为重点.从实施节能降耗资源价格政策入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从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打破资源垄断经营、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健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水、电、煤炭、天然气、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此次资源价格改革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的负担。去年以来。宜宾市水、天然气、成品油、电力资源按照国家、省上统一安排。都进行了一定的价格调整。我市物价部门十分重视资源价格改革对弱势群体的影响,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成品油、电力价格调整相关保障政策,在开展价格调整工作中要求自来水、天然气公司明确对弱势群体的价格优惠政策。笔者就我市目前城区生活困难群众实际享受的水、气价格优惠情况作了调查,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我市资源价格改革进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戴冠来 《中国物价》2006,(8):3-9,15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节约优先、关注民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导致目前我国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不在价格。当然,价格改革对资源节约有重要作用,即便如此,在改革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价格与税费、国内外市场以及价格调整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价格形成和确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叶浪 《价格月刊》2002,(8):28-29
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四川省在2001年2月率先提出面向全世界出让四川十大景区的经营权,不少地方还提出了旅游资源经营权"零转让"的转让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价格确定,就成为当前经济理论和旅游实践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三十多年价格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管理体制,但仍有一些重要领域,主要是资源环保、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还远未完成。这些领域和行业的价格改革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因此,如何在价格改革中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导刊》2009,(15):15-15
政策动态 发展改革委完善风电发电上网电价政策。7月20日,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进一步完善以前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有关规定。一是规范风电价格管理。分资源区制定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决定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三网融合"产业改革价值取向为视角,阐述产业改革与价格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投资偏好的效率和路径依赖的强弱,剩余索取权的反应程度、不完全市场程度、投资参与人或产业主导权内耗程度等反映的价格效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联合产权,融合优质资源,完善产业政策的产业价值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物价》2009,(12):25-25
阅读:《中国证券报》报道: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完成最新一次调整,随着燃油税开征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油价调整已经日益常态化,但更多的资源产品价格如水、电、天然气价格改革也蓄势待发。近期经济复苏而PPI、CPI尚处低位,也被看作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合适时间窗口。资源价格过低,是鼓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