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劳动组对企业各管理层及各班组进行动态组合,重新定岗、定员,以达到全员能职相称,组组精诚团结,企业统一高效的目标,它在人,组织、企为、三个方面健全了企业效益机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有些企业的优化劳动组合表现出主观上随意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有的工作量不满,一人工作几人干;有的只搞工人的“双定”不搞管理干部的“双定”;有的定量不正确,靠估计来确  相似文献   

2.
《发展》2012,(10):6
兰州市政府法制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行动部署,严格按照部署推进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2月27日,办党组书记、主任董建梅同志主持召开了"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动员大会,制定了《兰州市政府法制办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下上联动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精英强将负责全办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加强组织保障,分批分次,安排全办干部下基层帮扶,确保联扶工作衔接有力、顺利进行、收到实效。3月初,董建梅主任带领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提出领导干部搞调研,要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习近平同志所批评的"被调研"现象,指的是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基层也曲意迎合,"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领导机关的干部下基层干什么?一是调查研究,二是解决问题,三是总结经验。要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一竿子插到底,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事先指定对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力求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这样,既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又能检验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是否符  相似文献   

5.
今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集中换届.这次换届面广人多,干部新老交替的力度比较大.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对领导干部是一次严肃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一些"活思想",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有的想抓住机会谋一个更高或更好的职位,不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忙着跑门子、托人情,四处"活动";有的感到年龄已到,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感到能力有限,政绩平平,提拔无望,心神不宁;有的对组织安排有抵触情绪,精神不振,无心干事业和工作;等等.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届末现象".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后,全省各地兴起一股干部下基层的热潮. 1月31日,渭城区"转作风、强服务、促发展、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启动,1006名下派干部背起行囊,分赴130个村和38个社区,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为期半年的大走访、大服务. 在商南,千名干部深入工业园区、莲花台电站、中小企业孵化园等重点项目现场,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问题. 2月16日下午,雁塔区委书记吴健深入沙滹沱村和红专南路社区座谈调研. 省环保厅干部魏新军,借春节走亲戚之机,跑了西安、宝鸡两地的5个村做调研.一大批省级厅局机关干部,趁春节探亲返乡之机,走农户、访企业,察民情、问民意……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到基层进行了一系列调研,看到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为基层出现的一些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深感担忧. 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各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全面认真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导致了思想上和工作上出现偏差,如一些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俨然成了"楼房化"、"别墅化"的代名词;个别地方脱离农村发展实际,甚至不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强行让农民拆房搬迁或给房子"穿衣戴帽",农民出不起钱,就让贷款举债搞建设;还有的地方农民刚盖了新房,又统一规划,要求在新居民点盖房;有些干部不是从当地群众"所需"做起,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曙光,而是热衷于搞"花架子",搞"政绩工程",一味做表面文章,"兵马未动,宣传先行",八字还未见一撇,在电视和报纸上已"有声有色",群众对此强烈不满;有的地方农民盼望的事干不了,不愿干的事强迫干,挫伤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中共铜陵市委于日前在全市城乡党组织中全面实施"百家组织大联建、百名干部下基层、百个项目促发展、百件实事惠民生"工程。笔者认为,这项工程的关键是要在共建中促进共融、在共融中实现共进。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榆阳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要求,提早谋划、先走一步,在全区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调研、"三访五促,为民服务"等活动,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早谋划,早安排.在年初的全委扩大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全区领导干部开展大调研活动的安排意见》,3月上旬起,各部门各单位抽调精干力量,自选课题,深入基层,围绕"五查五看",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大调研大实践活动.该区把调研实践活动与"三访五促""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同安排、同部署.  相似文献   

10.
干部进村、政策进村、技术进村,定计划、定任务、定措施,落实帮扶对象、落实项目、落实资金,确保了干部下基层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宁强县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暨"三问三解"活动,1142名干部走出机关,扑下身子,扎根农村广阔天地,以务实作风展示服务基层的新风采.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调研时问农民:"一年能开几次村民大会?"大家都摇头,说:"别说一年开几次会,就是几年开一次会就不错了。要说开会最多的时候,也就是换届选举的时候。"群众大会曾经是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途径,可如今已经很少召开大会了。开会少的原因:一是群众经济意识强,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在家门口务工,很多群众不愿意因为参会耽误了工作,干部想开群众不愿意参加。二是随着电视、网  相似文献   

12.
对于每一位干部来讲,理当“在其位、谋其政”,把岗位当平台,把工作当追求,有所坚守,有所舍弃,执著向往,乐此不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心浮气躁,不是扎扎实实地做事,而是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有的干部“做官”的想法越来越浓,做事的想法越来越淡,干得顺利时“在状态”,遇到挫折、不太顺利时就“心不在焉”...  相似文献   

13.
下乡三思     
时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随着党风的加强和改进,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然而,下乡、下基层容不得大轰大嗡凑热闹,容不得稀里糊涂四处转,容不得仓促上阵无准备。下乡之前,应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做到"三思而后行"。一是思民。过去,一些地方干部下基层,多是"以我为主",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不多,甚至为了获取"为我所用"的素材不惜耽误基层干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我之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家族企业,我认为不是不可搞.我们现在的家族企业,相当于农业上的家庭经营,那么农业可以搞,商业也可以搞,当然规模和管理方式不一样.从我这几年调查的情况来看,凡是搞家族企业的,必须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5.
基层领导者应既是行政管理的专家,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手.虽然干部的职能各有不同,表面上看来,有的主要是从事行政管理的职能,有的主要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前者比较注重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后者则比较注重灌输、转变、调节和激励.干部职能分工的不同是正常的、必要的.但是,如果两者各自划地为牢,仅仅是固守孤立的阵地,前者埋头于业务而不重视宣传沟通与激励;后者总是在搞空对空、花架子.那末,就会出现人们常说的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不善于搞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是跛足的管理者,因为他不懂得激励下属,不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因素,不懂得调节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把整个工作局面搞得死气沉沉.而不懂得管理知识的政工干部只能是空头的政治家,他们往往只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写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文章;他们只擅长灌输,而不善于协调与激励.  相似文献   

16.
黄正新 《北方经济》2001,(11):49-50
"豆腐渣工程"由来已久且危害甚多,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管理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凭主观盲目设计和施工.有的项目前期工作深入不够,项目决策论证不充分;有的设计深度不够,漏项多,变更大,资金缺口大,还有的甚至是"三边"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相似文献   

17.
正新年刚过,某地就轰轰烈烈地举行了保障房、图书馆、文化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的"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仪式结束后,围观群众很不满:"搞仪式乱花钱,净讲些重复的空话套话,把工程建好了才算真本事。"群众的怨言并非空穴来风。一些地方的少数干部热衷于项目开工的"仪式",有的甚至根深蒂固。他们总以为:既然项目要开工了,何不搞个仪式,让上级  相似文献   

18.
据媒体报道,秦都区干部下基层大多只身一人,走村访点问得细、看得真、查得实,群众的难题解决得更彻底.笔者不禁为这样的做法叫好. 只身下基层,能真正了解群众想的啥、想要啥.区干部下基层一律不准提前打招呼、不准带工作人员、不准安排陪同,真正做到作风实、底子清、情况明.区干部与村民促膝交谈,把村民当朋友,村民也不把干部当外人,想说啥就说啥,毫无顾忌.区干部与村民真正打成了一片,村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区干部悉数掌握,为今后制定整改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干部"浮躁",听起来似乎既不是政治素养有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行有问题,更谈不上说是执政能力有问题,使用这样的干部与我们党的用人原则也并不相悖。但实际上,领导干部如果心浮气躁,会对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旦领导干部有了浮躁情绪,就很容易表现为"政绩急躁",急功近利打造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就很容易出现"工作毛躁",放弃好学上进姿态,难以静心尽力干事,一心追求"短""平""快";就很容易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20.
近期,笔者在乡镇调研时发现,有的乡镇干部终日无所事事,不安心干工作,经常往返于城镇之间,热衷于跑关系,一细问才知道,某某是下派干部,某某是有背景的,下基层只是“镀镀金”而已,过不了几年就折腾走了。对此,笔者呼吁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要狠刹这股歪风,莫把基层变成有些人的“镀金”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