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学历人才失业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严重问题,学术界对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但没有从系统科学角度思考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组织力学系统理论的高学历失业群体经济自治社区这一解决高学历失业群体就业问题的全新模式,构建了高学历失业群体经济自治社区力学系统框架,阐述了力学系统框架运行机理以及系统内各个作用力节点的功能,刻画了高学历失业群体经济自治社区成长轨迹,阐明了轨迹各阶段社区力场对外部环境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楼市》2005,(5):20-20
“高消费、高学历、高感度可以说是中国新富人群的基本特征。”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刘荣介绍说,“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维持较高的消费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敏锐进取,感知时尚脉动,引领社会潮流。他们是转型中国的社会中坚,心态开放与包容,举止自信与沉稳。”今年3月、4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针对中国18个城市18~45岁11309名新富人群展开在线调查,中国新富群体作为一个新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当前劳动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就业人口增长较快,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严峻。近五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0~4.3%。考虑到我国城镇其他类型失业(摩擦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以及未登记的失业人员和来自农村的求职人员,有关专家指出城镇失业率已达7%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当前劳动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就业人口增长较快,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严峻。近五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0~4.3%。考虑到我国城镇其他类型失业(摩擦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以及未登记的失业人员和来自农村的求职人员,有关专家指出城镇失业率已达7%以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经济增长状况和失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8年到2002年5年里,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8.3%,年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2003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率年均保持在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为4.2%.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是老工业基地、农业大省、高校密集省份,面临着下岗失业人员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多的“三峰叠加”就业压力。湖北省通过十个应对、十个狠抓,2009年就业目标任务完成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田耘 《中外管理》2005,(3):16-17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调控中的2004.年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9.5%的GDP增长。那么2005年呢7对于投资者、经营者而言,是好年景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骤变。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与其它要素市场一样,也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无序、冲突和混乱,如过高的失业率、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等。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是十分令人困惑的,有悖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其中之一便是失业问题。中国为什么在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失业率仍一直居高不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多数年份在7%以上,个别年份和个别地区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两位数,但是,中国却一直没有走出就业困境,城市登记失业率由上世纪末的2%左右攀升至目前的4%。如果加上农村失业、隐性失业及大量的就业不充分现象,实际的就业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昨天(10月20日)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GDP等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为7.3%。这是以往5年多来21个季度内所录得的GDP增速新低纪录。以此计算,中国今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速为7.4%,离今年全年7.5%的增长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8,(3):18-18
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 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同时,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变动状况及宏观政策的调整思路无疑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统计局最近发表全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改变侧重经济增长.转向注重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从新的指标体系来看,经济增速具有反映经济稳定作用,仍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被存留下来,但已并非唯一指标。总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出现意外数据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加大.这很可能将成为另一种“常态”。“不唯GDP”的信号意义值得市场重视。  相似文献   

13.
郎咸平 《新电子》2013,(24):14-14
中国经济的前路很明确,就是继续深化、完成各项体制改革。这是从政府到民众达成的一致共识。我们已经错过了2008年时最好的改革窗口期,不要指望着“从容”改革,而要以“危机倒逼改革”的思路看问题。因为日益加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已经把通往改革的路基挤压得很窄。解决社会、经济、民生问题,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奇迹",近年来经济学家已有很多解释。有的认为是先解放农村劳动力,显著增加农业产出,然后通过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造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也有的认为主要是县一级的区域竞争,在财政制度改革之后,  相似文献   

15.
正始自1978年,我国经济迎来了一个极其珍贵的长发展周期,亦即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从1978年的3548亿元(世界第15位)提升到2012年的51.9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总额也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此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数以几亿计的人口从温饱线下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乃至现代化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如何继续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在国内、国际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两大亮点是国内消费仍然保持强劲,货物进口额增速明显加快。目前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仍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应积极强化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力,使消费替代出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消费三  相似文献   

17.
林文佳 《新远见》2009,(6):52-58
"中国贡献论"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一种比较新的看法。它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机遇论"之后,外国学者从局外人的角度对中国崛起的一种解读。与其他三种言论相比较,"中国贡献论"无疑是最正面的评价。它的问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崛起获得更多的外部舆论支持。继续充实中国贡献的内涵,扩大中国贡献的影响,是巩固和拓展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历史上可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在加入世贸承诺即将全面兑现的时刻.在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进入软约束的当头.在中国企业家群体成长为重要社会力量的背景下,2005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崛起吸引了国际关注的目光;我们感受到了人口.环境问题带来的隐忧;我们看到了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变革.我们也体会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企业家们带来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9.
“保障房”一直是中国社会和经济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可是,保障房却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质量问题。不少地方还爆出经济适用房被弃购的新闻。如何才能让保障房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国都力图在不牺牲未来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首要政策问题。中国的情况比其他所有地方都更加紧迫.因为中国城市的区域和经济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都将保持快速发展.而这里的资源使用及环境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担忧。国家和地方领导人已将可持续发展列为重中之重,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