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定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6):2-2,4
为解决我国证劵市场股权分置、国有股比例过高、流动性差的问题,多年来政府进行了多次改革、管理层也尝试多种方式实现国有股退出。本文对各种国有股退出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比较合乎当前国情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股权一股独大且不能上市流通,使我国市盈率高企并引发股市争论.作者以为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市盈率偏离真实轨迹,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解决方案,但需要注意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是指国家通过持有企业股份而拥有的权利。根据我国关于股份制改造的政策文件,组建股份制企业时,用国有资产入股而形成的股份,视其股权管理不同情况,可以构成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两种类型。虽然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资产,但两者在内涵上有很大差别。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制企业投资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7.
“国有股如何从国有企业中退出”一直困绕着我国国企改革,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是很多国家的普遍问题。下面介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国有股退出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两种流行思路的内在缺陷,认为国有股减持和流通是改革举措因而不适用市场原则.减持必须被优先考虑并切实完成,有违帕累托或希克斯改进的方法应被排除。在此原则下,从存在性角度论证至少有一个价格均衡解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并进一步说明用模拟H股定价原则给出的对流通股配售之配售价是对于投资的帕累托最弱解。 相似文献
9.
10.
国有股减持之症结及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股减持之症结在于如何一视同仁地保护上市公司现有一切股东的利益,减持价格高低居其次;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之关键是减持对象应为流通股股东,允许其以所持股市值参与减持,减持价格由原流通股东自由竞价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分析上 ,提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并就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