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纯 《新智慧》2007,(12):21-23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的合并。本文从纳税义务人范围、税率调整、税前扣除规定、税收优惠政策及特别纳税调整五个方面解读新旧《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重要变化,研究如何进行纳税筹划,以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科学合法的纳税筹划催生高新技术企业、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帮助高新技术企业降低研发风险,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可从纳税人身份、税前扣除项目、税收优惠政策、投资方向、税收筹划理念、税收筹划能力、协调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企业发生的融资性债务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是否正确,是企业所得税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债务性融资费用税前扣除的检查从实际发生、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纳税调整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工资薪金的全额税前扣除,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并非一切工资薪金性质的支出都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工资薪金的扣除应当注意“合理性”,主要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前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虽然在规范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标准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亟须进一步规范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刘承智 《新智慧》2006,(11):28-29
一、企业工资支出税前扣除的基本思路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结合企业工资支出来看,应在纳税年度当期确认并扣除的工资支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企业工资支出应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②企业发生的工资支出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③企业当期可扣除的工资支出必须与取得的应税收入相关。结合计税工资制度的相关规定,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从工资支出的性质来看,并非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支出都允许在税前扣除,只有影响年度会计利润的工资支出才允许在税前扣除;从工资支出的数额来看,超过税法规定计税工资标准的工资支出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改革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个税改革中税前扣除可以从扣除方式、免征额以及指数化扣除标准等方面影响收入差距.通过调查问卷采集了200个家庭的样本数据,研究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改革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调研涉及受访者在基本生活保障、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方面的支出情况,设计税前扣除标准,模拟四种不同的税前扣除方案,并比较样本群体的基尼系数.相对于现行个税征收情况,模拟方案样本群体的基尼系数均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较大下降,分别由0.5029下降至0.4986、0.4983、0.4973和0.4972.  相似文献   

8.
"两税合并"后我国所得税法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萍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4):141-144
阐述了两税合并的概况,叙述了两税合并后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较之现行所得税法的许多显著变化,如重新界定了纳税人,降低了税率,税前扣除更加充分,转变了税收优惠政策导向等,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智慧》2006,(10):51-51
一、自2006年7月1日起,将企业工资支出的税前扣除限额调整为人均每月1600元。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上述扣除限额以内的部分,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超过上述扣除限额的部分,不得扣除。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下,以税收公平为指导,设计我国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是一种新的探索.基于个人劳动所得扣除原则,本文从扣除项目和扣除方式入手,比较各国在免征额、成本费用、支出流向三方面扣除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进行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1.
对新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处理收入确认、公允价值的计量和税前扣除项目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尽快掌握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所得税法对原有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税率,统一税前扣除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反避税措施等,税法的改革必将对企业的纳税筹划产生重大影响。为适应企业所得税法改革的新变化,本文在全面总结新税法内容的变化基础上,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策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家斌 《新智慧》2008,(5):71-72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以下六种情况下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 1.超过规定比例部分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含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完成了"两法合并",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的统一.本文比较了新旧企业所得税制度中扣除标准的差异,同时,就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进一步完善统一税前扣除标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并实施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对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 ,依法申报交纳企业所得税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如 :投资者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理解偏差、如何理解税收优惠政策、法规与法规相抵触、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在为企业开展会计 (税务 )服务时 ,应最大程度地减少法律风险等疑惑。  相似文献   

16.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相对于旧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而言,几乎取消了所有准备金税前扣除这一规定,但对金融业作了个案处理。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符合一定条件的准备金仍可税前扣除,文章以银行为例,探讨可税前扣除的准备金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职工薪酬准则规范了企业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的会计处理。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对企业所得税税前人工成本的扣除作了详尽的规定。本文主要从货币性薪酬、非货币性薪酬和辞退福利方面对职工薪酬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建议对职工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作出明确可行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最大特点体现为“四个统一,两个过渡”,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适当降低为25%;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同时,对老企业规定一个五年的过渡期。企业应在充分理解新所得税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税收筹划。  相似文献   

19.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其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了税前扣除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本文结合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就《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广告费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颁布并实施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对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依法申报交纳企业所得税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如,投资者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理解偏差,如何理解税收优惠政策,法规与法规相抵触,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在为企业开展会计(税务)服务时,应最大程度地减少法律风险等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