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90年代进入低生育率阶段以来,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低生育水平、低生育率的后果及低生育水平的应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学界深入探讨低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对低生育水平的社会后果及其应对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低生育水平下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成为2008年低生育水平后果研究的热点。对2008年中国生育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对西方生育率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本土化研究视角对邦戈茨(Bongaarts)低生育率模型进行了反思,针对低生育率时代普遍存在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水平现象,传统生育理论并不能给予更好解释,探寻中国低生育意愿可能长期固化的风险及形成低生育行为的新机制和新特征,尝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四个维度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低生育率陷阱”风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上对是否应该放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多争论.争论的起因是由于一些调查数据反映的和某些学者估计出的我国目前生育率非常低;鉴于低生育率已经给比较发达的国家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有人呼吁中国的生育政策应该放开.通过对放开生育政策和不放开生育政策两种情形可能导致的人口学后果进行估计,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从低生育率的长期后果来分析如何合理地选择生育政策.为了避免人口达到零增长后的快速负增长、快速老龄化和人口规模的迅速减少,国家应该密切关注人们生育意愿的变化,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放开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保持在2.0左右,从而尽可能地避免长期的、过快的负增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人口与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社会上对是否应该放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多争论。争论的起因是由于一些调查数据反映的和某些学者估计出的我国目前生育率非常低;鉴于低生育率已经给比较发达的国家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有人呼吁中国的生育政策应该放开。通过对放开生育政策和不放开生育政策两种情形可能导致的人口学后果进行估计,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从低生育率的长期后果来分析如何合理地选择生育政策。为了避免人口达到零增长后的快速负增长、快速老龄化和人口规模的迅速减少,国家应该密切关注人们生育意愿的变化,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放开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保持在2.0左右,从而尽可能地避免长期的、过快的负增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人口与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历次全国性有关生育率的各项调查数据为基础,介绍了中国当前的低生育水平和低生育动态模式.依据近几年全国性有关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计算了在有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和无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的中国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率.在有和无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中国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水平均低于更替水平,生育意愿在一定的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可以保持稳定.使用官方公布的总和生育率与计算的育龄妇女的总和意愿生育率数据绘制了低生育水平和意愿生育水平之间的差距图.在低生育时代下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差距的现象与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以历次全国性有关生育率的各项调查数据为基础,介绍了中国当前的低生育水平和低生育动态模式。依据近几年全国性有关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计算了在有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和无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的中国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率。在有和无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中国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水平均低于更替水平,生育意愿在一定的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可以保持稳定。使用官方公布的总和生育率与计算的育龄妇女的总和意愿生育率数据绘制了低生育水平和意愿生育水平之间的差距图。在低生育时代下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差距的现象与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迁移流动人口生育特点及相关理论——中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生育的影响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妇女迁移流动往往导致生育率降低.但也有研究认为,第一代迁移妇女的生育水平与原居住地没有迁移妇女的生育水平接近.对于上述现象学者们给出了多种理论解释:中断假说、适应假说、社会化假说、选择假说等.国内关于人口迁移和流动对生育的影响有"多生论"和"少生论"两种结论.导致矛盾结论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研究选取的测量指标不同和比较的标准不同所致.中国"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更低"究竞是"进度效应"还是"水平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8.
刘颖 《商》2013,(14):339-339
本文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2010年间妇女生育率进行了估算,考察与预测了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表明:中国妇女生育率早已降至1.5左右的极低水平,生育率过低不是中国的福音,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将不堪设想。重新审视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人口问题,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是避免中国未来出现严重人口危机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乔晓春和任强的文章(下称乔任文)题目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但涵盖的内容却十分广泛,包括在过去三十多年来对计划生育认识的演变、关于我国目前生育水平的争论、国际上面对低生育率的经验教训、在不同生育水平的条件下我国人口的未来变化前景,等等.在文末关于生育政策的讨论中,作者呼吁"不要错过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作者对中国人口变动趋势的关注溢于言表,对中国人口变动前景的忧虑笔透纸背.  相似文献   

10.
在初步实现低生育率水平以后,生育管理的重心应从降低生育率转变为实现稳定的低生育率.生育管理应从严格的数量管理向灵活弹性的结构性调整转变,实现生育率的动态稳定和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应从直接管理生育行为转变为为稳定低生育率构造良好社会经济环境;应从计划行政管理为主和政府独家唱戏向增强市场调节和实现社会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