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确定了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要与沿海各省份的平均水平持平。虽然辽宁省经济的整体实力较强,但是发展后劲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通过进一步发展辽宁省的县域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是我们建设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根本出发点,是提升辽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这既得益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还得益于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但是。辽宁县城经济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行为主导产业集群现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形成集群优势,高水平人才匮乏,环境隐患日益凸显等问题,需要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技术创新.打造优势品牌,延伸产业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辽宁作为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省份,由于多年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县域经济一直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全省经济份额中比重最大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县域经济规模小、工业化水平较低。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实施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过程中,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激励政策,并做出了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段晓梅 《全国商情》2009,(13):15-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要把握以发展县域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趋势,即:县域工业化带动农村生产发展,县域经济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外向化开阔新农村建设的视野,县域城镇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泽普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一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辽宁省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大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尚有较大距离。借助区域发展力量,能够推动辽宁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就要把握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农业仍然是现阶段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河南省县域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既直接影响全省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借鉴精致农业成功的发展经验,研究河南光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在我国现行四级行政架构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迫切要求县域尽快实现以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特征的经济转型.基于以上重要认识,提出县域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及动态看待要素禀赋结构等一系列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区域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关键。本文在对县域经济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进行了认真梳理和透析,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县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论述,对永兴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就推动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作一些对策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研究》2006,(5):11-11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成为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件”,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按照中央的政策精神,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研究,结合省情实际,下发了辽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6]8号),确定了辽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政策措施,并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制作为此次出台政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钟敏 《企业家天地》2007,(10):21-22
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运用合理的机制,依托自身的优势,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落脚点。让老百姓感受到切身利益的发展,才是真的发展。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县域经济发展受软环境水平高低的制约,软环境状况最终决定着整个环境的运营水平。辽阳地区软环境的制约是经济落后的原因所在,也是辽阳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所在。  相似文献   

13.
县域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需要履行好推动县域和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职责,为金融机构进入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但是,目前征信法律法规不完善、信用信息存在壁垒、县域内征信系统综合利用率较低,阻碍了县域金融的发展。今后,应完善征信体系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发挥人民银行管理职能等,以改善县域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县支行是国家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的环节之一。当前县支行货币政策传导处于失灵状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应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高县域货币政策传导的反应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措施,满足商业银行、地方经济等多方面要求,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县域政府职能规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期,农村正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县域政府深度介入县域经济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分税制及作为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双重身份的压力与以自身效用函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个方面.规范县域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搞好服务,主动"退出越位",自觉"纠正错位",努力"补足缺位",保证"管理到位".县域政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路径是规划先导,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工作切入点,发展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部门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尤其应把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文章以县域民营经济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为依据,以运作成功的典范为支撑加以论证,提出了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发展县域经济是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但山西县域经济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比如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科技人才缺乏等。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足,体制机制因素制约,缺乏区域规划,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等。构建资源导向与工业创新型模式、农牧业与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发展模式和旅游业驱动型发展模式是山西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县域中心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发挥和加强县域中心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承担主体和执行主体。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重要的是保证三次产业的互动发展,农业农村在通过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支持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自身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点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十一五”时期,要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激活其加快发展的五大动力。一要打开新的视窗,强化六种意识;二要采取多元化筹资战略,拓展引资渠道;三要搞好资本运营。坚持市场导向;四要立足改革创新,发挥比较优势;五要科学技术支撑,创造最优环境。构筑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动力支撑体系,推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