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魁 《全国商情》2012,(23):88-89
"微博问政"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问政新方式,它更新了公众参与的话语体系,破解了传统路径下公众政治参与门槛高的难题,一定程度上了解决了公众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政府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但是也存在着造成信息混乱、消解权威、形成负面信息、传播情绪化观点的风险。政府应该科学利用、正确引导,从而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微博问政”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问政"是通过微博的形式进行政治参与,是"网络问政"的一种新形式。"微博问政"有力地夯实了"网络问政"的平台基础,促使政府、官员重视广泛吸纳民意,促进科学的民主决策;充分借力网络环境,有效监督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为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提供有力保障,开创出了网络时代公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式,有力的推动了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是世界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微博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快速获取多方信息、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实现官民及时沟通的平台,然而微博同样给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带来巨大挑战,如加速事态升级,加大辟谣难度,加剧“群体极化”倾向。基于此,提出政府应用微博策略,具体包括:重视“微力量”,建立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微博信息传播把关制度;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实现形式,是现代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事项的确定,关系到知情权、隐私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制度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也是合理认定公共利益的需要。然而,综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公众参与制度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缺失。为贯彻参与民主理论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要求,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制度。其具体的制度框架应当包括: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听证会制度;设置独立的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5.
略论微博问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问政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宠,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想的实现搭建了可展望美好前景的平台。但是在现有的民主政治和社会管理条件下,微博问政的风光背后还暗藏着隐忧。因此,必须从建立监管机制、提升媒介素养、建立多声音通道三方面完善微博问政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其绩效评估中,评估主体、评估信息呈现出实质性的政府垄断,公众参与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因此,调整评估主体,使其组成多元化;发展电子政务,创新政府绩效信息提供方式,促进信息公开化以及重视和提高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能力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时下最为热门的网络应用,其用户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与职业。微博以其交互性、快捷性,为人们关注时事舆论、组建公众群体组织等提供了助力。当代大学生更是使用微博的主力军,微博为他们传播、获取信息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目前微博用户关注某件事的方式基本是通过围观与转发某一微博,导致事件快速传播,进而引起新闻媒体关注与报道。但微博由于传递信息方式存在缺陷以及信息碎片化,学生群体极易在不明真相、不辨信息真假的情况下推波助澜,导致事态扩大,造成了不可预料的结果。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参与社会管理进行引导:一、整合信息,还原事实真相;二、自律与监督相结合;二、树立高校微博权威,培养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动公民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与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问政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平等性、公开性等突出特点,且参与成本较低,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行使政治权利。有鉴于此,加强网络信息、网络节点以及网络热点事件监管,维护网络问政秩序,将有利于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与制度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民众意识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政治参与的媒介阵地。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个人见解、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同时还可以对政府的执政方式、过程、效果进行“全天候”的网络舆论监督。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网络问政,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成为考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智慧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政务微博对中国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政府日益加强对政务微博的建设力度并将其作为信息发布、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官民沟通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然而,从近年的实践来看,政务微博的建设和发展由于缺乏合适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其在现实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借鉴国内外学者从顾客满意的视角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模型的基础之上,本文充分考虑到政务微博的独特性,并了解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要求和期望,把握公众对政务微博的感知认识,通过专家调查法,建立起一套客观、全面的政务微博评估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是一项涵义十分丰富和值得思考的制度。现行法律也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制度的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在环境问题和环境群体性事件面前表露无遗。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从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体、政府的问责机制的树立以及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以期提高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国家城市的“大政府”管理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公众广泛参与城市治理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须全面增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意识和治理能力;完善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保障;拓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多元渠道.  相似文献   

14.
当新兴的社会化媒体一一微博,革命性颠覆式话语权的改变而催生微博问政的政务微博方兴未艾时,另一种更为真切的、即时抵达“掌心”的政务微信又扑面而来。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全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如今,微信已拥有超过5亿用户。根据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官方微信“政务微信观察”最新公布的统计,截至2013年5月2日不完全数据,全国已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突破1000个。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举措,许多地方政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主要集中于机关的作风建设,缺乏对地方政府制定执行的具体公共政策绩效的评估。应该逐步把公众参与评估的重心转移到对政府具体公共政策绩效的评估上,使公众参与的评估活动着眼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协调评估原则、综合评估原则等促进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政府广告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度,促进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接受和贮存,引发公众对政府的心理快感和美好联想,影响和引导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同。完善政府广告和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应该强化政府形象意识,重视政府广告的作用,善于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发挥政府广告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功效,做到政府广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浅议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面临的舆论生态。作为一个集政治、权威、公关、公众为一体角色的政府机关,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利用微博等网络平台正确引导舆论,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迅速成长的网络公共领域成为民意诉求的重要舆论阵地,"网络问政"成了信息时代政府汇集民智、了解民意、消解舆情以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形式。然而网络具有信息工具载体的属性决定"网络问政"只能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供给不足起到发现作用和对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补充监督作用,网络舆情又会产生夸张放大效应且缺少有效的管理规制,由此影响政府的"善"治,甚至形成公共政策失误的管理陷阱。政府应当重视对网民"问政"的素质与能力培育,强化对网络秩序的监控与规制供给,完善对"网络民意"的政府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挥渠道:利用腾讯微博的“广播”功能。实现信息“微直播”;利用腾讯微博“关注”功能,增进师生互动关系;利用腾讯微博“转发“功能,开辟新型传播信息的渠道;利用腾讯微博“评论”功能,做学生思想的领航人;利用腾讯微博“微公益”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两会召开以来,财政透明度问题又一次被公众热议。由于我国的财政预算公开制度刚刚起步,因此面临着政府与民众公开意识薄弱、政府垄断信息以及政府预算过于笼统和非专业化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加强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文化建设,实现财政预算公开内容的“平民化”,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最终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财政预算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