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信业标准是现代征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利保障:征信业作为一种信用信息服务行业,涉及对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众多信息主体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使用等活动。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征信业更加体现出信息化和高科技等特征,其发展必然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而征信业标准的制定也会进一步推动征信业的高效发展与规范运作。为此,结合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1月21日正式发布了我国首批征信业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1部分:信用评级主体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2部分: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3部分:信用评级业务管理规范》共5项,为我国征信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创造了有利的规范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征信标准化工作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征信数据元及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5项征信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征信业制定发布的第一批标准,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征信数据元设计与管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等5项征信业标准。作为我国在征信业制定发布的首批行业标准,此次标准的推出将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有力推动征信行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统一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关征信数据元及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共五项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更促进了征信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标准的要点及国内外相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在中央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指导下,信用评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征信管理局,陆续出台了有关信用评级的政策规章?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金融行业标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JR/T0030—2006),包括信用评级主体规范、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用评级业务管理规范等三方面的内容。这是继2006年3月国内第一部规范评级机构业务行为的部门规章《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又一管理信用评级业的重要件,是对“指导意见”的深化和细化,必将对中国信用评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里程碑意义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发布的金融行业标准(JR/T0030—2006)《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下简称(《标准》),分别从评级领域的信用评级主体、业务和管理三个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范。其中不仅仅有工作程序、效果、质量等内容的标准化规定;也有评级主体和管理主体在评级和监管过程中的义务、责任、权利的规定。这些规定在整个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的作用如何,它对于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中资信评级机构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将会产生的影响,它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如何衔接,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涛  梅颜 《济南金融》2004,(5):61-62
人民银行作为管理社会信贷征信业的部门,在社会征信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200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年内完成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人民银行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为加强全社会的信用征信管理做好了铺垫。当前要促进社会征信业的发展,首要的切人点应该是统一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通过信用评级的统一来达到整个社会信用评级的统一管理。而由人民银行来统一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金融电子化》2007,(3):41-43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本年度继《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信用评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央行所颁布的第三个规范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执业行为的文件。从《意见》、《通知》到《规范》,反映出央行对信用评级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央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同时这种监管与扶持不仅是循序渐进的,更是讲求实效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8,(9):12-12
为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推进债券互联互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公告》围绕着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0.
建议从法律上明确人民银行作为信用评级业的集中统一管理主体地位,由人民银行协调其他管理部门制定评级业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各监管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实施对评级机构的具体监管。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悦芳 《河北金融》2011,(2):17-18,23
信用评级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人民银行为履行国务院赋予的"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本文对河北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刻剖析了制约信用评级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根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台湾征信业监管及对内地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台湾征信组织体系构成   我国台湾征信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由民间专业征信、银行内部征信、银行间联合征信、企业内部征信及银行对授信企业信用评级和专业信用评级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组织体系.   ……  相似文献   

13.
一、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征信信息采集的广泛性与各部门信用数据封闭性的矛盾。目前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设的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但要求做好个人结算账户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数据导人工作,同时,也要加快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主要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工商、税务、法院、公用事业交费等信用信息。由于我国没有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咨询、披露和评级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4.
谢静 《征信》2017,35(6)
《征信业管理条例》在促进征信业规范发展、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实践看,部分征信业务操作缺乏更详尽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完善《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配套制度,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细则,以更好地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一月金融     
《金融与市场》2008,(4):72-72
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文要求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管理;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防伪技术工作座谈会在津召开  相似文献   

16.
卢静 《新疆金融》2005,(3):17-18
管理信贷征信业是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项新的职能,随着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征信业的发展与群众生活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信用经济,信用活动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作为征信管理部门,如何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征信宣传工作,从而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能,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中心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征信机构种类、规模逐步扩大,征信市场快速发展和征信产品不断丰富,在目前征信法规不能很快出台的情况下,亟需建立统一的征信标准体系。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信用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化建设,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因此,应加快建立征信标准体系,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手段,规范征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电子化》2007,(2):28-28
为保障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规范征信活动中信息提供方和信息使用方的业务语言,人民银行加快了征信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2006年11月,人民银行通过金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债券市场的中介机构,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创立并逐步发展。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信用评级行业也从统一监管要求、统一业务资质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以积极推进两市互联互通,使信用评级行业更好服务于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情况进行梳理,对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负责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职责。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基层人行全面实施信贷征信管理和社会信用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