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粮食安全是指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粮食及其转化食品在数量、质量、品种结构及储备上能够满足不断增长和提高的消费需求的稳定状态。纵观近些年粮食形势的变化我国粮食供给的状况集中表现在:一是基本解决了自给问题,但整体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给形势不容乐观,还必须依靠调剂和储备;二是结构性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品种、质量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6.
江苏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江苏粮食生产能力现状作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江苏粮食安全的数量界限,提出以食物生产观念涵复粮食生产、合理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和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实现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等发展江苏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实,需要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在农产品供给不足背景下形成的粮食政策进行优化,将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改善粮食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政策优化的目标取向;处理好"去库存"与"提产能"的关系,存量利益与增量利益的关系,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产能增加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发挥粮食政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构建保障有力的粮食有效供给体系;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的同时,注重粮食供给侧的制度创新,拓展政策功能和支持的领域,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政策与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近5年来中国粮食虽丰收增产,但并未摆脱"N"字形波动轨迹,因而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而粮食生产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及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都证明:政策与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该文以政策扶持与农业科技支撑为切入点,构建对策体系,以应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严峻挑战,真正做到丰粮于策、增粮于技。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粮仓,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影响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因素对湖南省粮食生产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各要素对湖南省粮食生产的贡献,得出湖南省粮食生产已经出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有重大的减产效应,并且种植制度改进等因素对增产有很大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陈百明  周小萍 《经济地理》2005,25(2):145-148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宜。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预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人均粮食需求量420kg,粮食自给率达到90%为情景,确定我国近期适宜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是人均0.056hm2。同时指出不同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同,粮食自给率也会有区别,所以各地需要制定区域性或省级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标准。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储备机制是政府解决城市土地问题的措施之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杭州正在探索这一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其初期,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储备土地贷款二级证券化是解决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设计了这一证券化的方案,并探讨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韩素卿  王卫 《经济地理》2004,24(3):378-382,386
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由来以久,或者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入手,或者从土地的经济属性着眼。文章借助生产函数,把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结合,模拟土地质量因子和土地总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选择最优的拟合,得出特定区域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并以冀州市为例,简单分析了其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和预测了湖南省各市州耕地和人口变化情况以及土地现实生产力和2020年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市(州)土地资源现实承载力和预测了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并认为全省目前除湘西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处于略有盈余状态,到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地区将增加,长株潭等地区也将由现在的盈余地区转为基本平衡地区.最后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及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闫梅  黄金川  彭实铖 《经济地理》2011,(7):1157-1164
中部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全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部地区在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展矛盾日益严峻的挑战。详细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认为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需求旺盛、已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速周期与粮食产量变化周期的基本吻合,预示了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减产的导向作用。文章运用指标因素分析法定量测算了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经比例系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等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重点剖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数量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重新审视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和结构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友孝 《经济地理》2000,20(3):82-86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趋势的有利方面表现在需求压力增大,市场前景看好;激励机制日臻完善,种粮积极性得以恢复;粮食增长的资源潜力尚可挖掘,技术潜力不可低估,不利方面表现在人均耕地递减,后备资源不足;灌溉用水日益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粮食生产受到的冲击会加大。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在其组成结构上表现为谷物的绝对优势地位不会变,薯类和豆类比重略有上升;粗粮经得上升,细粮比重下降,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检讨及近期耕地调控思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谭术魁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3,23(3):371-374,378
粮食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在基本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思想支配下,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国内耕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借其基本解决了10多亿国民的吃饭问题。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新增耕地数量多、耕地质量下降严重,耕地面积的保有倍受关注、耕地集约利用问题未得到应有重视,祟尚粮食区域自给、主产区优势未能发挥。在当前,积极借助粮食国际贸易巩固我国粮食安全成为必然,因而据此调整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思路迫在眉睫,具体就是,适当压缩劣质耕地,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安排耕地用途,进一步借助科学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卫柏  李中 《经济地理》2011,31(2):300-304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进,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如何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及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能力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维新  马新华 《经济地理》2011,31(11):1774-1780,1792
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集装箱运输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不断发展变化.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集装箱运输的需求进行预测,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CDP、外贸进出口额以及集装箱化率这三个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对定量预测结果进行了修正.然后,对我国集装箱港口规划的吞吐能力进行总结分析,并且指出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能力的适应性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能力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定量地评价,得出供大于求的结论,并阐述了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针对我国集装箱吞吐能力严重过剩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