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农业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而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所应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带动结构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三是要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四是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小城镇,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农业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而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所应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带动结构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三是要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四是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小城镇.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化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娟 《商场现代化》2007,(26):249-250
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信息化对推进黑龙江省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黑龙江省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何怀兵 《商》2012,(24):128-12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引入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克服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瓶颈的根本之途。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劳动力资源丰裕而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农业发展中大多以劳动替代资本;而劳动力资源不足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多以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本国现实国情,依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农业和畜牧业大国,而不是强国。就黑龙江而而言,要确保黑龙江省全国大粮仓的地位,就要尽快推动并在黑龙江省建立现代农业。需要国家加大对黑龙江省农业的扶持力度。目前,黑龙江省很多地方还存在种地不养地的情况,土地深翻不够,很难保证黑龙江省粮食持续地稳产、高产。建议国家要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让单一经济体的农民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到精深加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效应,形成农业经济产业化、产业经营工业化,农民参与工人化。  相似文献   

7.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离中央要求,在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上还有很多不足,在"四化同步"中是短板。文章就此进行了相关思考,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品种单一,缺少创新,很多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正面临危机。将文化产业同休闲农业相结合,提高农业文化创意,从根本上改变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将会推动现代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07-2015年中国30省(直辖市、自治区,剔除西藏、港澳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形势总体向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跃升,地区间差异有所缩小但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东、中、西部差异依然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视角,从理论上剖析了工业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的关联,探寻了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及其进程中农业的基础作用。在构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比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OECD、WIOD、UNCTAD的数据,对中国农业与制造业升级(现代化)水平,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挥基础作用的水平、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和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是不同的:一方面,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业化的基本规律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发展中国家是在传统农业没有得到根本的现代化改造的条件下推进工业化,因而农业发挥基础作用的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参与全球价值链产品内分工,从外部获得本国农业未能提供的资金、原料、市场等要素资源,并将其与本国农业能够转移提供的劳动力相匹配,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生产要素组合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新发展阶段凸显的全球价值链逆转性变化,提出中国调整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推进农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婧 《财经界(学术)》2013,(36):17-17,60
休闲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品种单一,缺少创新。很多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正面临危机。将文化产业同休闲农业相结合,提高农业文化创意,从根本上改变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将会推动现代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就是要从传统的"农户经营"转向"法人经营"。在全县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为骨干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本文结合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以及特点,来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后得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就是要从传统的“农户经营”转向“法人经营”.在全县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为骨干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本文结合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以及特点,来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后得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的发展状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影响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农业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和改革,才能保证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进步,稳定发展下去。文章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进行探讨,制定相应的对策,达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春华 《商场现代化》2006,(24):240-241
农业、农村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业必然在经历了1957社会主义改造后的集中和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后,将再一次走向集中。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双倍增的定量发展目标,即2020年GDP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未来十年是跨入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进程又滞后于工业化。所以,要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入手,推进城市化。关于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出了通过培育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来发展集约性的现代化农业,把农业劳动力能够解放出来的思路与案例。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理有序的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也会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以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理念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总结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造成的影响,探索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单永旭 《消费导刊》2009,(18):80-80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针对这种有利时机,为加快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必须立足我国国情,顺应当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科学确定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案例,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探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汤蕾 《农机市场》2023,(4):71-7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须抓住其战略重点并优化发展路径。首先,应立足人才战略,发挥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其次,应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城市领衔作用,以城市现代化发展驱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最后,要应用好要素配置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