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天津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既给天津带来重大机遇,也给天津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为促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加快打破天津市在交通、产业结构及生态环境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瓶颈,天津市应抓住机遇,以四大功能定位为基点,突破交通一体化,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0-2006年位于北京、河北地区的出口企业的海关数据,构建内生异质性企业和天津"出海口"效应的微观引力模型,定量分析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对北京和河北出口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发挥良好的"出海口"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北京、河北出口企业出口贸易额的大幅度提升,显著提高了京冀地区出口企业的集约边际,从出口层面推动了京津冀三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天津自贸区是使天津发挥更大更强"出海口"效应的"强心剂",随着自贸区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的实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天津自贸区将会发挥更好的"出海口"效应,成为京津冀企业对外出口的重要渠道,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为天津自贸区的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若虹  王学龙  李素梅 《商》2015,(2):109-110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国家和学术界逐渐发现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京津冀区域作为北方经济中心,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成为当今学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主题。2015年两会期间消息传出天津自贸区前期准备就绪,即将挂牌。本文将从金融生态角度切入,收集并分析典型案例——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等分析方法来预测天津自贸区申立成功后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生态进而对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中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经济、人口、社会、保障、环境五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对区域代表城市的区县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认为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健康程度,需要对各区县薄弱环节加强投入与建设,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同时设置新型城镇分级体系,以示范区为重点,鼓励农村居民到小城镇发展;对公共设施建设、配套服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青岛开埠促使山东近代市场网络最终形成,并由此带来了山东近代经济地理的重大变化,并对山东农村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棉花、花生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的推广和林业的发展使得山东农村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而随着青岛城市发展导致的对山东农村的拉力作用又造成“文明的城市”与“落后的乡村”之间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分析了首都临空经济发展的特征,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形成增长极、重构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临空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首都临空经济视角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天津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明确了天津城市功能的定位,结合天津各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天津产业承接方向及京津冀的竞合策略,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强化承接能力、重点引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与河北省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加强环首都经济圈生态协同方面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其次写了协同发展进程中的挑战,最后写了协同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至今已取得诸多成效,但仍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明显、分工相对独立、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链衔接不畅等问题,需进一步整合区域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谋求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北京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提升京津冀开放水平、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要任务。临空经济依托机场资源吸引相关要素与产业集聚,与自贸区的产业构成、服务对象和战略定位具有共性特征,二者融合发展能够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产业分工协作、提升地区综合实力。本文以大兴机场片区这一跨省市设立的自贸区片区为突破口,分析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对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的路径,提出推动二者融合的具体建议,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建设的标志是城市区域空间组成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域形式,是城市化建设到达一定水平的产物,是21世纪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单元。城市群已被作为国家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群逐渐形成,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我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也是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的核心载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不断出现,国家逐渐认识到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伴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不断改善,本地区的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文章利用经济重心模型来探究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自2004年以来的移动轨迹。经模型计算得出本区域的经济重心移动大致沿着东北—西南—东北—西南方向演变。通过分析经济重心轨迹演变路径可以得知京津冀地区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进而寻求本区域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支持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与落实,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成为业界和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检索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支持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识别出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支持主要围绕国家政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配套政策、社会发展政策等方面,对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支持的研究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向,以期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总体思路上应该统一思想、融合为本、协同为基、行动为要。行动策略上要以区域协同制度创新为保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一体化市场建设为主线,以产业合作为主攻方向,构建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产业为基础、社会参与的区域治理模式。在推进协同中,应坚持规划先行,统领全局,打造"双城记",带动区域发展,建立区域合作平台,构建区域协同长效机制,逐步推进区域协同。  相似文献   

14.
郅圆圆 《商场现代化》2016,(13):113-114
通过对北京、天津和河北协同发展规划的研究,将北京、天津和河北协同发展作为一种主要的国家战略推进,北京市以分散资本的非功能为核心,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空间布局,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拒绝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的繁荣,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毋庸置疑,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涉及面极广。其中,金融,即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中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决定行为,是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血液,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要推动三地金融服务协调发展,在战略层面上促进北京、天津和河北协同发展,有利于解决核心问题的轮廓,提高合作对接产业,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是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等关键举措的重要支撑,因此以金融一体化带动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基础。京津冀以"协议书"的形式基本建构出一套完整的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并进入实质性阶段。然而在现实中,仍存在人才协同机制不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才市场不完备等问题。基于此,要完善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统筹协调人才发展战略,构建开放互通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规的落实监管。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北京应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先行先试、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等机遇,打破北京无法与另外两地形成良性互动的阻碍,引领三地科技发展,同时在产业结构升级、周边环境治理、交通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从而使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7.
庞绪庆 《中国市场》2014,(37):161-162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物流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在梳理了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相关的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物流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同时根据协同学相关理论对物流一体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具有发展文化产业良好的先天条件,且近些年来政府政策导向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使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借鉴长三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剖析,从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和区域系统内外部来看京津冀的流通业协同发展模式不合理等原因,基于此找出协同发展的过程、组织和目标路径,进而提出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现阶段的重大战略之一,廊坊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本文将基于现代城市圈的发展规律,从京津冀城市圈整体功能规划的角度出发,并借鉴伦敦为代表国外城市圈的先进经验,研究并提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